隔辈亲 小孙女在满十八个月的时候,送到附近的幼儿园,如今已经快一个月了虽然每天接送,但白天小孙女不在家,屋子里少了许多欢歌笑语,空闲的时间多了,反倒觉得心里也空空的,常常出现幻听幻觉那种担心惦念和无奈的不舍,化作久久的牵挂萦绕在心头此间的感受真是五味杂陈,“隔辈儿亲”让我喜欢让我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取歌谣赠同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取歌谣赠同窗(杂文隔辈亲)

取歌谣赠同窗

隔辈亲

小孙女在满十八个月的时候,送到附近的幼儿园,如今已经快一个月了。虽然每天接送,但白天小孙女不在家,屋子里少了许多欢歌笑语,空闲的时间多了,反倒觉得心里也空空的,常常出现幻听幻觉。那种担心惦念和无奈的不舍,化作久久的牵挂萦绕在心头。此间的感受真是五味杂陈,“隔辈儿亲”让我喜欢让我忧……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家庭关系里有这么一种说法叫“隔辈儿亲”。老人大多喜爱孩子,自己的孙子孙女更是疼爱有加。“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能给老人的晚年生活增加更多的乐趣。然而人们对“隔辈儿亲”现象也褒贬不一,年轻的父母们认为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把孙子孙女娇惯宠爱得一身毛病。当父母们管教孩子的时候,小孩子有靠山、找爷爷奶奶当挡箭牌,从而可以任性玩耍。而此时的爷爷奶奶则认为孩子还小,教育也要循循善诱慢慢引导。看着小孙女在幸福的环境中快乐成长,不由回想我们当年带儿子时的情况。那时我们都年轻忙于工作,老人不在身边,儿子不满周岁就送了幼儿园,每天加班加点忙得团团转,哪有时间和好心情去仔仔细细欣赏孩子的点滴成长过程,甚至睡梦中一颦一笑的细微变化,以及偶尔做出来的搞笑伎俩都无暇顾及。眼前这些孙子孙女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后代,双方的家庭老人往往是四比二比一,有人形象地说是四二一部队。自己不骄惯、父亲母亲不骄惯,还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急着娇惯呢,四位祖辈老人守着这么一根独苗苗怎么能不骄惯?现在我们退了休,吃喝玩乐也逍遥,整天和小孙女腻在一起,扮个大老虎、装只大灰狼,满地打滚满地爬,不但心灵回归精神愉悦、身体也得到了锻炼,难得和小孙女一起欢天喜地享受天伦之乐。用网友知青老曲的话说“我咋这么幸福呢?”

还没当正版爷爷和姥爷的朋友们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在很早以前,同事的孩子叫我一声爷爷,我当时都有些不好意思,怎么就当爷爷了?真有些茫茫然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应对。有时候看见同事们在一起聊天时,会把自己的孙子孙女的照片拿出来让大家品评一番,说起自己的孙子孙女那点故事,滔滔不绝喜形于色,嫉妒之余也总感到没那么夸张吧、还不至于兴奋到如此程度。当自己的孙女出世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回我这个爷爷是正版的啦,以前是给别人当假爷爷。所以我在给朋友们的回话时说:被升级当了正版爷爷,被快乐、自快乐、真快乐、天伦之乐、天天快乐!如今像网友“知青老曲”、“洁丽的天空”、“老眼镜”、“灯火阑珊”等等,这些有了孙子孙女的朋友们都会有切身体会。其中洁丽的外孙马修、知青老曲的雪儿和我家孙女相差无几,我关注小孩子的发展变化常常看洁丽的文章,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我也常看老曲的幽默段子、雪儿倩影下的精彩旁注,往往看得我会心大笑,感悟老曲的“我咋这么幸福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在亲友团的热情鼓励和呐喊声中,小苗苗茁壮成长。转眼之间就能爬能走,能说会道了,每当小孙女举着两只小手娇声奶气的叫着爷爷抱抱、奶奶抱抱,那种感受如同老曲的那句“我咋这么幸福呢?”时间长了,爷爷奶奶说头痛,腰痛,这小孙女会把药瓶子送到你的手里,一边说着大药小药,爷爷拧开……,一边看着你把药倒出来放在舌尖上喝水咽下去;在她的帐篷小屋里各种绒毛玩具围在身边,你伸手进去拿,她会一边和你抢,一边说着“保护”一边把那些小“朋友”藏到身后;拿起你的电话她会像模像样的打电话,叫着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还会滑开屏幕点开她喜欢的儿歌,一边跟着歌声摇晃身体;家中所有电器玩具有声的、发光的、会跑的、有图的,她都会打开关上;看到小兔子小松鼠小鸟儿,她也会模仿小兔子吃草、小松鼠爬树吃果果,小鸟儿飞飞;推着高尔夫球杆,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一边走一边说爷爷除草、切边……,还会惟妙惟肖的模仿爷爷打呼、咳嗽、弯着腰走路的姿势;叫你忍俊不禁开怀大笑,这时候她也会用小手捂着嘴前仰后合的跟你一起假笑,更让你捧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从她的嘴里冒出几句你意想不到的词句。看图识字的卡片凡是她吃过见过的都能说出名儿来,听奶奶给她背诗歌,她也是能提前把最后的一个字大声说出来;她能毫不犹豫的分清前后左右大小多少上下来去。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很烦躁的乱抓乱挠满地打滚,当她平静了,问她满地打滚,抓人挠人对不对?她会摆着小手说不对,也会主动撅着小嘴来亲亲你。做了不对的事或说了不该说的话,妈妈稍微一说,她就能听出个眉目感到很委屈的流下眼泪,然后跑到爷爷的面前举手让爷爷抱抱,趴在肩头不好意思看妈妈。家中来了客人在一起说事情,她也会在旁边把手指放在嘴上发出嘘的声音、示意你小声;玩过的玩具、用具在爷爷奶奶的鼓励下也能一一收起放到原处或是装到盒子里。尽管家中的玩具不可谓不多,吃的食品水果、可以说应有尽有,可是有时候看着她,拿起这个又放下,拿起那个没兴趣,拿起玩具连看也不看就扔到一边,有一种无所事事不耐烦和不知该做什么无可奈何的表情,让她看她喜欢的电视节目,也是半小时就主动让你关电视;往往这时候令我们束手无策毫没办法,尽管我们也让时光倒流回到儿童时代,陪着她拉锯扯锯、姥姥家唱戏……玩捉迷藏、钻山洞,讲小山羊、小兔子、大灰狼,但是老套套已经不起作用了。

洁丽的天空在她的“二百五”的心声里写道:“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天真可爱随之退去,顽劣初现,例如马修很爱乱扔东西,在家也就罢了,出门在外,尤其在饭桌上乱扔东西,说也不听,打也不怕,令人尴尬。马修的成长过程之烦恼开始了,外婆倍感责任重大。近期,老冒出一个念头,赶紧考虑早教吧!外婆也理解马修的成长需求,整天跟着外婆逛街街,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片地,小狗,花花,树木都看厌烦了,索然无趣。马修还不会说话,只能用哭和扔东西来表达意见啦,随着年龄的增长,马修需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需要老师科学的启蒙教育”。一席话说出了这个年龄段儿童在发育过程中的需求渴望。对此我们也是早有计划安排,提前半年就在周边的幼儿园中做调查比较,从中选取了我们认为合适的幼儿园择期入园。此前,我们也听有经验的同胞说起,小孩子送幼儿园前后的注意事项。说咱中国的孩子在美国送幼儿园,前一周百分之百会得病,流鼻涕发烧,由于我们重视的不够,在此后的日子里对“什么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有了深刻的理解。首先,语言交流和饮食习惯,其次周围环境、还有来自家庭内部的不同意见。总之,送小孙女去幼儿园,让我欢喜让我忧……。

预订的时间是七月一日开始送幼儿园,早晨起来像往常一样,非常高兴的和爸爸妈妈坐上车,回头和爷爷奶奶奶摆摆手、拜 拜……! 看着她兴高采烈的走了,我们心里的感受却如同割肉一般难受。不一会爸爸妈妈回来了,告诉我们,好着那!看见屋里的玩具就进去自顾自的玩去了……,对此我们无语。当时我给钟老汉发纸条还说:“其实咱国人都奴性十足,尤其我们这个年龄段往上的。您想啊,本来退休了,该做点自己想做没机会做的事儿,可偏偏贱骨头,非要找个包袱背着,没有还不乐意!我家这位在美帝的压迫下,受尽奴役饥寒交迫,最后还得喜笑颜开,说是给美国人当奶奶,有这么当奶奶的吗?今儿好容易清闲清闲,送走了小孙女去幼儿园,我跑步回来,看见她一个人在那抹眼泪呢,我想安慰几句,可话没出口,我这儿也被感染的,有些嗓子发紧,想想算了吧。不一会,儿子、儿媳回来了,人家说,好着那。进了幼儿园就一头扎进小朋友和玩具堆里了,回头和爸爸妈妈拜拜;您看看是不是瞎操心!比在我们身边还开心,这不就是贱的吗?孩子有孩子的天地和圈子,童心不可被困,今儿第一天-----”钟老汉回复说:“老人都这样,天性。那里的幼儿园让人放心,教育比国内强多了。 理解你的心情,这心情五味杂陈。人生就是这滋味。”第一天去还有新鲜感,此后的第二天就有些敏感,然后发现小孙女一天比一天恋家,和家里人也不愿意说拜拜,问起在幼儿园的事情,她只说“家”、“回家”。在以后的每天早晨临出门时,我看她眼圈里那种求助、犹豫、依恋、不舍、就让我心痛。反复琢磨当初的决定是不是有些草率和仓促?

终于在半个月后的一天午后,爸爸打开房门把孩子接了回来,说幼儿园打电话告诉孩子有些不舒服。我们这就赶紧抱过来开始观察,见到我们喜笑颜开跟没事儿一样,我想这么小点的孩子总不会装吧?这时妈妈正在波士顿开会,不放心有视频过来,叫妈妈看看也就放心了。稍后小孙女吃了一些她喜欢的“泡球”和酸奶,趴在奶奶的身上有些蔫儿。一阵咳嗽把吃过的东西全都吐出来了。忙活着擦洗地板,换衣服。当我抱着她的时候,她的头和脖子挨着我的脸,我感到有些热,这时孩子的脸有些红,头上微微有汗。试体温,37度多,喝水吃水果,接下来的体温监控还好。我们这就开始分析原因,总以为是胃肠感冒消化不好。因为幼儿园里的餐食都是美式的西餐,没有人喂饭;喝的水也是冰水,不加温的;房间的温度在22、3度、比家里低2、3度。语言方面更是憋闷,她刚刚学会的汉语,别人听不懂,同样她也听不懂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英语。好在老师都很好,会特别多看她几眼也算有个照应。回到家里的小孙女让我们更加的疼爱体贴,在她难受的时候真恨不得能替她受苦,因为她还不会表达到底是哪儿不舒服!饭量大减水果也不吃了,粉嫩的小脸也不那么光滑了。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咳嗽、嗓子里有痰,流清鼻涕、黄鼻涕,人也没有精神。看来还是有炎症、有病毒感冒的特征。在美国,儿童生病不超过38度是不需要看医生的,没有处方在药店里买不到四岁以下小朋友的药。看来只好凭自己的身体来抵抗,从而增加免疫力。网友育儿专家金璎在博客中也说:“如果孩子感冒了,只有些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以不必上医院,在家多喝水休息就可以,感冒食欲不振,也不要勉强让孩子吃。买个西瓜,切成小方块,冰在冰箱里,给孩子吃,一方面利于降温,另一方面利于排尿,还很好吃,比喝水容易接受。”如此一来在家里又呆了五六天,病没好利落,身上的毛病却增加了不少。原来自己还能吃几口饭,现在干脆不吃,哄着骗着勉强吃一些,做梦都喊着要“泡球”、酸奶;洗澡不洗头,不穿上衣到处疯跑,拒绝换尿裤,不自己蹲盆儿。爸爸说您们就惯着她吧,等您们走了谁还惯着她?言外之意,怨我们娇惯纵容;我还是认为孩子还小,正值小逆反心理作怪,千万不能硬碰硬,弄不好小的哭、大的气两败俱伤;要慢慢讲道理,小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她自然就放弃了。如果采取目标转移的方式方法,循循诱导;或是采取欲擒故纵的战略战术让她自己感到无趣,结果就不一样了。

看着小孙女每天出门之前的可怜相,真想把她抱回来、抱回来!我最听不得小孙女的哭声,虽然我也知道喜、怒、哀、乐、恐惧等都是老天赋于人类的正常的情绪表现。但是她的哭声会让我心碎,有一次她任性爸爸非要管教,弄得她声嘶力竭哭个不停,我悄悄躲到别处,心里特别难受。事后我和儿子说,以后不要让她哭,她还小不懂事,与其让她哭十分钟,不如引导她十分钟。美国人的做法是,不哭不闹才抱抱,哭和闹不解决问题,看似有道理,但是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她哭呢?儿子说这次不抱她,下次就不哭不闹了,因为她知道哭闹不解决问题。我说既然生她养她就要让她高兴快乐,将心比心让你哭咧咧的你能舒服吗? 在哭声里长大,和在笑声中成长能一样吗?我们也知道归期临近,不可能长时间守着小孙女,长此以往的溺爱和观念的落后,会耽误她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亲子感情的隔阂。其实,我们也知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送到幼儿园去,这对孩子对老人都有好处。爷爷奶奶对孩子再好也代替不了父母的作用,教育子女是为人父母的责任。能不能带好孩子,关键不在于谁带,而主要在于育儿的教育思想观念是否科学。年轻的爸爸妈妈虽然思想观念开放接受新东西快,但是老人有实践经验、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有精力有耐心,所以年轻的父母要多和老人沟通,学习老人的爱心、耐心,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努力,给予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愿我们不在的时候,爸爸和妈妈能够有耐心和爱心逐步引导,把小孙女培养成有礼貌懂道理开心快乐的乖乖女。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从母亲的怀抱走向社会的怀抱的过程,其中,与同龄人的接触是很重要的,没有在同伴中对社会经验的学习,就无法很好地完成社会化的进程。三岁以前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原创首发作者:徐 军 字 慧 先,1968年插队,1970年参加下辽河石油会战,1977年从事印刷工作,2010年退休。喜欢亲近自然,游历山水,喜欢写游记和人生的感悟。愿把自己的余生记录在鲜活的文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