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如果一个人言而有信,说话做事都讲诚信,这样的人就已经很有义气了,所说的话也会特别有份量,特别管用。跟大家讲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过,烽火戏诸侯。当时周朝的国君是周幽王,是一个非常好美色的君主,经常到民间征集美女,后来征到一个美女叫褒姒,周幽王见到后,惊为天人,觉得特别漂亮,哪里都好,可就是不笑。他就很苦恼,想尽了各种办法都不管用,后来有人建议他点燃烽火台,周幽王没想那么多就答应了。

结果褒姒真的笑了,周幽王非常高兴,只是所有的诸候也赶来了。因为以前烽火台是用来传递消息的,国家有难的时候,点燃烽火台,诸侯们都会来救驾。但是周幽王只顾自已高兴了,跟赶来的诸候们说:“都回去吧,没什么事,点燃烽火台,只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而已。”后来周幽王又几次三番的点燃烽火台,诸侯们又屡次赶来,屡屡被戏弄,再到后来,国家真的出事了,诸侯们以为又是在逗他们,再也不来了,周朝就此亡国了。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1)

所以诚信真的很重要,只是我们经常意识不到。不信真的不立。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没有人愿意相信和跟随,事情又如何能做成呢?大学也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当我们讲信义、有德行的时候,才会有人愿意跟随我们一起做事情,我们才会有自已的事业和财富,否则单纯的向外攀求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儒家一直都在告诉我们,人无信则不立。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就是说,当我们懂得对人恭恭敬敬的,就相当于是懂礼、守礼了,即使有人误解诽谤我们,我们也是恭恭敬敬的,这样就会远离那些让人感到耻辱的事情,不会卷入到是非对错当中去。其实如果两个人一直因为一件事情争论不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这两个人水平差不多嘛,谁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2)

再讲个小故事,说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A,一个叫B,有一天两个人争吵起来了,A说:“三七等于21!”B说:“不对,三七明明等于19!”......两人就这样争执了一天也没能分出高下,于是就跑到县衙找官老爷评理,官老爷知情后,对衙役说:“把那个说三七等于21的,给我拉出去打20大板。”A听到就觉得很不公平,很生气啊,对官老爷说:“明明是B错了,他那么笨,你为什么要打我?”官老爷也很生气:“你明知道三七等于21,还和他争执一天,我不打你打谁啊?你比他聪明到哪里去了吗?”

所以有什么可争的呢?总是去争论是非对错,只能说明,我们经历的是非对错太少了。碰到一个人较真,我们就去争辩一下,碰到100个呢?还会去争吗?如果每天要做很多事情,经历很多是非,还哪有时间去争论和解释呢?所以我们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恭敬守礼,淡定从容一点就好了。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这个宗,和宗教的宗一样,是宗旨的意思,我们讲万教归宗,宗就是事物最本源最核心的那个东西。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因不失其亲”,只要我们方向是对的,一点一点的修,就可以到达那个“宗”,一点一滴的,就可以修成正果。所以我们刚开始做事情的时候,做不好怎么办?没关系,慢慢做啊,只要想做,一定可以做好。修行也是一样,一下子达不到很高的境界怎么办?没关系,慢慢修啊,谁也不是一下子都能达到的。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3)

我们很多人无论是做事还是修行,经常喜欢攀援和比较,无端的产生很多痛苦。比方说,假如我们是一个习武之人,正在院子里练功,本来一招一式的,感觉自已练的还不错,还挺享受,这个时候,忽然看见一个高手从上面飞过去了,就开始不高兴了,自暴自弃了,心想,我这练到哪辈子才能飞过去啊,算了,不练了......攀援心一下子就起了,是吧?

他练他的,我们练我们的嘛,修行是给自已修的,不是为了和谁比。比如大家总说,我是修佛的,我是修道的,那我们到底修的是什么呢?“佛”和“道”本来就是圆满的,用我们修吗?我们是要按照佛家的法,道家的法来修正我们自已,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不要和任何人比,比较只会让我们越来越痛苦,要懂得不断向内看,多去观察自已的心念,哪里感到不自在了,调整哪里,不用去改变任何人,我们也改变不了,等到把自已的这些“不自在”修没了,自然就得大自在了。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4)

再比如说,咱们直播间经常有人会发表一些不同意见,我们很多人就跟着跑了,去争辩是非,这就是忘了“宗”,忘了“止”啊。大家到直播间是来干嘛的呢?是来学习的,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啊。有人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又怎么样呢?争执纠缠在里面,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时候是不是我再讲些什么内容,大家就容易错过了?听不到了。所以《道德经》也在讲:“言有宗,事有君。”如果我们不知道做事的宗旨是什么,很容易出点小风小浪,就被带跑了。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宗”,有“止”,知道往哪里走,才能坚定不移。否则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而中断。“知止而后有定”,知道往哪走,就踏踏实实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不停地朝目标靠近就好了。修行也是一样,以法为师,不断地修正自己,提升自已,就有道而正焉就好了。就像现在,我们每天从书本上学来的,是不是道?每天听课学来的,是不是道?每天通过观察人事物发现的规律,是不是道?当我们知道这个道是正的,是对的,照着去修就好了,修行就这么点事情,哪有那么复杂呢? ——【虚空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