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古人有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科学常识,一旦遇有天旱仍要举行一些祈雨活动。祈雨,在现代人看来迷信可笑的事情,古人作的却是郑重其事,历朝历代没有一个统治者敢轻忽。祈雨,不只是一种祭祀行为,更与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等密不可分。
天旱,首先会带来严重的饥荒,进而引发流民问题,随之而生的盗贼,所有一切都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处置稍有不慎,就会威胁到政权的稳定。这时候,祈雨就会成为稳定民众的一种手段,是缓和阶级矛盾的润滑剂。在各种形式的祈雨活动中,民众的不满心理得到适时宣泄,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又多了掩过饰非的途径。苟能各得其所,统治者何乐而不为?
据史料记载,两宋三百余年间一共发生大的旱灾183次,为2000余年封建社会之最。没完没了的旱灾,宋廷举办的祈雨活动自然较其他王朝更为频繁。
宋王朝虽然有专门负责祈雨的机构,但根据旱情的程度,大的祈雨活动还是会由官家亲自出马主持。凡事皆具两面性,天旱虽然会有大量流民,一些人为生活所逼迫甚至会铤而走险,但它也是有助于教化的。
一本正经、庄严肃穆的祈雨仪式,会为赵官家的人品加分,吃瓜群众会为之点赞,会为天子创造一个展示仁爱厚民政治秀的绝佳机会,无形中提高统治者的威信。
倘若在旱灾肆虐时,统治者顺天应民,做一些利国利民事情,如:少吃一顿、赈济灾民、减免灾区赋税、大赦天下,放出多余的宫女,阴阳调和。如果这一切仍不奏效,只好去祈雨了。
宋代佛教兴盛,赵天子小家子气,会选择就近到城中一些大的寺院祈雨。大相国寺是汴梁城中最著名的佛寺,北宋统治者将其视为家庙,寺中一些得道高僧也获得了皇帝的赐封。因此,大相国寺是宋帝最愿意去的祈雨场所。北宋历代皇帝祈雨于相国寺多达十二次,真宗和神宗更是曾三次祈雨于此。
佛教势力的抬头,也使得宋人祈雨多求于龙王。
据史料记载,两宋时期的祈雨有“画龙祈雨法”、“蜥蜴祈雨法”、“宰鹅祈雨法”等不同名目。其中,“蜥蜴祈雨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宋诗中屡有提及,如苏轼的《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两三首其一》云:“今年旱势复如此,岁晚何以黔吾突。青天荡荡呼不闻,况欲稽首号泥佛。瓮中蜥蜴尤可笑,跂跂脉脉何等秩。 阴阳有时雨有数,民是天民天自恤。”
据《宋史》记载,宋哲宗在位的大中祥符十年发生了旱灾,宫中就曾举行过“蜥蜴祈雨”。仪式如下:装满水的十石瓮两只,里面封两只蜥蜴,几个青衣儿童手持杨柳枝,一边蘸水散洒,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蜥蜴蜥蜴,兴云致雾。雨水滂沱,令汝归去。”
为什么要用蜥蜴求雨呢?原来,蜥蜴俗称四脚蛇、变色龙,而蛇据说和龙是亲家,蜥蜴与龙之间有暧昧难明、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神龙,是见首不见尾的神物,凡人哪里会找得到它的踪迹,因此只得退而求其次,拜托蜥蜴去递个话,麻烦龙王普施甘霖,救百姓一命。
向蜥蜴求雨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只知道天子官民都是一脸虔诚的祈雨了,如果有天开眼,那么皆大欢喜,还不下雨,就是蜥蜴的失职了。
如果瓮里的蜥蜴跑路,或者被玩死了,旱情仍然得不到缓解,那么只好请天子的高级打工崽宰相出来顶缸引咎请辞了。如果该人不识相等待观望,台谏官员立即会群起而攻之,用唾沫星子淹死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