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胜利

中国驯化家鸡的历史已久。在《左传•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年)里就记载着“古者六畜不相为用”,这个“六畜”指的是“马、牛、羊、豚、犬、鸡”,也就是说,在公元前641年原鸡就已经被人们养来食用了,原鸡就是家鸡的前身。

百鸟图(百鸟图三十八原鸡)(1)

话说原鸡(学名:Gallus gallus)为鸡形目雉科原鸡属的鸟类,又名红原鸡、茶花鸡,现代家鸡就是源于古代被驯化的原鸡。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南抵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海南等地,主要生活于热带林区、板栗林、次生林、阔叶混交林、稀疏林以及灌木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南方,缅甸与印度东部。

百鸟图(百鸟图三十八原鸡)(2)

原鸡叫声类似“茶花两朵”,故当地人称“茶花鸡”。它们最先在2,000年前被印度人驯养,后来成为全世界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但有考古学家称“养鸡”在中国已有7,000-8,000年历史,比印度人更早。原鸡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南部及海南省等地,现在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外分布在缅甸与印度。

百鸟图(百鸟图三十八原鸡)(3)

原鸡的体形与家鸡十分相似,只是稍小些(原鸡也有一定飞行能力)。公鸡的前驱羽毛则多黑褐色,背毛黄而带黑纹,胸羽浅褐色,越向后色越浅。原鸡的内部结构及呜声等也与家鸡极相似,而且可以与家鸡杂交繁衍后代。

百鸟图(百鸟图三十八原鸡)(4)

原鸡特征体型近似家鸡。头具肉冠,喉侧有一对肉垂,是本属独具的特征。雌雄异色。雄性羽色很像家养的公鸡,最显著的差别是头和颈的羽毛狭长而尖,前面的为深红色,向后转为金黄色。这些狭尖的长羽 ,从颈向后延伸,覆于背的前部,比家鸡更为华丽。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并具金属绿色反光,羽基白色,飞时特别明显。雌性与家养的母鸡相似,体形较雄性小,尾亦较短。头和颈项黑褐缀红;颈羽亦特长,轴部黑褐而具金黄色羽缘。

百鸟图(百鸟图三十八原鸡)(5)

原鸡觅食栖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区的密林中,常至林缘的田野间觅食植物种子、嫩芽、谷物等,兼吃虫类及其他小形动物。巢营于地面稍凹隐处,铺以落叶和杂草等。

百鸟图(百鸟图三十八原鸡)(6)

  鸡作为家禽里最常出现在餐桌上的物种,菜式非常多。白斩鸡、口水鸡、辣子鸡、大盘鸡、汽锅鸡、三杯鸡、小鸡炖蘑菇、芦笋鸡、咖喱鸡、烤鸡、叫花鸡等等,随口说都能叫出一大串。深度美味,席卷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