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叔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我的很多朋友已经一年多没进电影院了。
有人反问肉叔,现在还有必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吗?
我一时愣住了。
《爱尔兰人》都没进行过大规模公映,就在网飞上线;《花木兰》在北美直接上了迪士尼 流媒体,花29.99刀乐就能看,还有各种小成本网大。
视频网站,似乎已经满足很多观众的观影需求了?
看电影不就图一乐,要爽嘛。
抛开影迷的情怀,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去电影院?
要是这部电影还没上,我都不知道如何反驳。
有一种震撼,是电脑手机无法给予的,只有走进电影院才能体会到——
沙丘
Dune
电影上映前,就因这些人聚头而万众瞩目。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影迷昵称其“牛蛙”)
大概是近年全球最受瞩目、在影迷心中已称“神”的中生代导演。
08年,他的短片《下一层》在戛纳拿了奖;15年,长片《边境杀手》获得戛纳金棕榈提名。
维伦纽瓦电影的艺术性,早获得国际电影节认可。
关键是,他的电影一点也不闷,彰显出驾驭商业类型片的能力。
因此,好莱坞对他青眼有加。
中等成本科幻片《降临》尽管没有大场面特效,但依靠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哲理故事,全球票房超1.6亿美元。
于是,更大制作的《银翼杀手2049》也到了他手上。
影史经典IP拍续集大多数翻车,但豆瓣40万人打出8.3足以说明,维伦纽瓦没有辜负影迷。
能接连拍出兼具美感、哲思、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幻大片,如果要拍“太空歌剧”《沙丘》,维伦纽瓦一定是最适合的人选之一。
主演阵容也是星光熠熠。
甜茶,近年全球最红的小鲜肉,这张兼具颜值和演技的脸是真能扛得起大银幕。
他饰演男主保罗,在《沙丘》里帅出了新高度。
丽贝卡,饰演保罗母亲杰西卡。
《碟中谍5》的女主,就是那个撩裙,抬腿,拔枪的大美女。
还有“海王”杰森·莫玛,“灭霸”乔什·布林,《蜘蛛侠》女主赞达亚,《银河护卫队》里的毁灭者戴夫·巴蒂斯塔等。
哦,还有张震饰演的岳医生。
他可不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在电影里,张震和甜茶甚至还有中文对话。(放心,不尬的那种,张震的角色大部分时候都说英文)
岳医生以防隔墙有耳,才特意切换到中文跟男主说了几句悄悄话。
简单两句对话,侧写了男主保罗的多才多艺,证明他从小就被家族寄予厚望,接受过各种知识体系的培训,也为将来融入其他星球做了铺垫。
不止好导演、好演员,还有好原著。
原著《沙丘》是科幻史上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打个比方,它的地位就像武侠小说里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其庞大的世界观,新奇的设定,深邃的思想,影响了之后很多大作家及其创作。(马丁大爷就是受《沙丘》影响写出来的《权游》)
虽然是科幻片,但讲述的故事是大众最喜欢看的:
关于权力斗争,关于复仇,关于少年成神。
《沙丘》这样的鸿篇巨著,一部电影的时长肯定讲不完。
作为整个系列的首部,既要做好框架铺垫,让观众看懂;又要不失趣味性,让观众看乐,难度真的很大。
雷德利·斯科特想拍没拍成,大卫·林奇这样的大佬,都在《沙丘》这个IP上直接跌个大跟头。
但这一次,维伦纽瓦很聪明。
他把《沙丘》世界的背景、基本设定、主要矛盾,包裹在主角保罗的成长故事里。
我们跟着保罗走进沙丘,一点点看清这个世界。
一切的开端,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时间设定在一万年以后,人类已经征服外太空,建立了大一统政权。
皇帝把各个星球当作封地分给臣子。
保罗所在的厄崔迪家族,声望日隆,威胁到皇帝的权力。
于是,皇帝把厄崔迪家族原本舒适怡人的封地,改为另一个气候恶劣的行星,厄拉科斯星球,即“沙丘”。
那里虽然缺水,满是黄沙。
却有全宇宙最珍贵的东西——香料。
香料能让人延缓衰老,预知未来,甚至能指引星际航行,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物质。
而原本掌控沙丘星球、因开采香料赚得盆满钵满的哈克南家族,也因此对厄崔迪家十分仇视。
用封地变更点燃一把火,让两大家族开战互相削弱,正是皇帝打的算盘。
在权力斗争的背后,是各种势力的暗流涌动。
保罗成了关键。
厄崔迪家领袖托雷公爵,即保罗的父亲已经预感到不妙,想让儿子快点成长,担起家族责任。
保罗的母亲杰西卡也非等闲之辈,早已预见厄崔迪家族的覆灭。
她背后是强大的“姐妹会”,一个历史悠久的女性异能者宗教组织。
她们要培养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天选之子”。
多年来,杰西卡罔顾组织“传女不传男”的规矩,默默训练保罗掌握各种异能,希望他能成为那个天选之子。
在沙丘星球,还有一股长期被上层忽视的隐藏力量——
土生土长的弗雷曼人。
明明他们才是这个星球的原住民,却忍受了太多年压迫,活得十分卑微。
无论哪个家族统治,都只想要香料。
他们已经做好了反抗的准备,而早有预言,会有“天选之子”带领他们。
而保罗,这个只有十五岁的孩子。
他从环境优渥的海洋之星,搬到干燥缺水、充满危险和未知的沙丘星球。
踏上这片土地那一刻,扑翼机卷起狂风,漫天黄沙遮住了他的视线,一群弗雷曼人魔怔一样地在喊:天选之子!
对于这个陌生的星球,保罗却感到熟悉——
他曾无数次梦见这片土地,以及这里的人。
但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
《沙丘》不是那种“你以为”的科幻片。
它绝不是强调科学理论,以学术创意点子为核心的硬科幻。
而是以未来幻想为大背景的“太空歌剧”——
一种更具人文和哲思意味的科幻。
它以整个宇宙为舞台,注重的是英雄在太空冒险的史诗故事。
维伦纽瓦用绝佳的视听,打造了一个庄严肃穆,充满奇观的银河帝国。
特点,是“宏大”和“厚重”。
星际旅行用的飞行器,大小都像一座山。
厄崔迪家族从海洋星球“搬家”到沙丘星球时,飞行器从水中缓缓升起,真有一种沧海成桑田的巨变之感。
在沙丘星球,每辆采集香料的工具车也大得像一个移动工厂。
但和潜伏在沙漠底下的巨型沙虫相比,采香料车又突然小的像一个玩具。
在这样的层层对比下,人类更显得渺小如蝼蚁。
而“厚重”的感觉不仅来源于物的尺寸,更来源于环境。
沙丘星球漫天黄沙,不见一丝生机;皇帝军团阴暗恐怖,没有一点人味;
哈克南男爵畸形肥胖的巨大身体在黑暗空间中缓缓升起,也散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威吓性。
电影传达出一种无处不在的压迫感,就像电影想传达的——
宿命对人的负担。
只有在电影院IMAX的巨型银幕,才能完全传达出这种感觉。
当你看见那些物体和人的巨大反差,你能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画面简洁的美感和冲击力,还有电影想通过这些感觉,告诉观众——
人类何其渺小。
电脑十几寸的小屏幕,甚至投影仪,都没办法做到。
一定有人觉得,电影的风格一点也不“现代”。
没有酷炫的电子科技产品,没有人工智能,都能星际航行了,为什么里面的人还用冷兵器肉搏?这关系到原著中一个很重要的设定。
因为在《沙丘》的世界里,曾经发生过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大战。
人类惨胜以后,就禁止研发人工智能技术。
正因为不够“现代”,才能传达出史诗的厚重感:
一种人类历史的周而复始。
而代替那些现代设备的,是人。
领航员。
星际旅行的权力属于宇航公会,领航员利用香料能激发自己预见危险的能力,他们才能规划出安全航行线路。
晶算师,也叫门泰特。
晶算师相当于人体计算机,他们通过香料的激发,能够处理庞大的数据,在复杂的事务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也因此被各大家族聘为军师。
姐妹会成员,就像基因改造工程师。
她们有独属于自己的超能力,能够控制自身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甚至生男生女都能自己控制。
她们有预见未来的能力,还有“音控力”,以特定的语调说话,就能让人无条件服从。
姐妹会的成员只忠诚于姐妹会,她们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出“天选之子”。
关键,就是香料。
《沙丘》看似没什么信息量,拍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其实,通过视听传达了巨量信息。
电影不应该只看故事,更应该看,导演是如何呈现故事。
是呈现。
用视听语言让观众进入故事里。
首先,要有实感。
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也许不会发生在身边,但在某个时空会发生。
电影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沙丘星球用实拍。
在约旦的瓦地伦和阿布扎比沙漠拍摄,扑翼机都做了模型,就为了拍出一个真实的沙丘星球。
把观众拖进故事,那就靠视听了。
肉叔说一个自己完全被带进去的片段。
保罗乘坐扑翼机到沙丘之城,镜头先是拍摄保罗,然后再切到他的主观视角,以他的眼睛来带观众看沙丘之城。
这时,画面完全是从扑翼机里往外看的视角,慢慢转动,进行了180°旋转。
因为IMAX的巨型银幕,肉叔感觉自己就坐在里面,甚至还感到一点“晕车”。
临场感体验一流。
其次,有美感。
《沙丘》的摄影风格是简洁,厚重,宏大。
雷托公爵临死前,身体无法动弹,躺在椅子上,双腿伸直,双臂打开。旁边几个哈克南人面无表情地看着。
宛如耶稣受难,那一刻,就像在看一幅中世纪的宗教油画。
实感和美感传达出了诗意。
汉斯·季默的配乐,如命运的呢喃,宿命的呼唤。
保罗惶恐,不知所措;好奇,欲探究竟。
他无数次梦到在另一个星球,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自己成了另一种人。
他从何处来,要走向何处?
而梦境,将引导他找到归宿,找到一切的答案。
一部高级的科幻,源于其夹在冰冷科技中的一丝人文诗意。
可以说,导演维伦纽瓦是一位诗人。
在之前两部非典型科幻电影《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里,就已经体现出他创作科幻片的个人特点。
当他没有钱搞大场面时,他会用故事和巧思征服观众。
《降临》里,一开始是女主路易斯的旁白,回忆女儿短暂的一生。
然后是路易斯一个人的生活,上课,回家,看电视。
我们以为这是她失去女儿后的独居生活,她遇到男主伊恩,把她带出这种生活。
但,后面才知道,原来伊恩就是她的前夫。
电影的开始,接上了故事最后的时间线。
正如路易斯为女儿起了hannah这个回文结构的名字,电影也是采用环形叙事结构,从哪里看起都不是问题,甚至可以一直循环看,可谓妙极。
这个巧妙的手法,把电影的核心——时间的非线性点了出来。
而外星人之所以能预知未来,正是因为它们的时间并不是线性发展的。
路易斯理解了,也预知了未来。
维伦纽瓦的作品,永远带着一个思辨性的母题,带给观众启发——
关于人对命运的选择。
在《沙丘》也有类似设置。
在去沙丘星球之前,保罗就已经梦到过那里的人和事。
他梦见自己的朋友兼老师,和弗雷曼人在一起;也梦见了自己的老师会死在沙丘星球;还梦见了自己领导弗雷曼人起义。
有些实现了,有些则没有。
这些梦是宿命的闪现。
但保罗,或许有能力改变宿命——假如他真是那个“天选之子”。
维伦纽瓦还有一个优点:
他很擅长用特效搞大场面,但从不滥用。
哪怕他有足够预算,他也很清楚场景只是服务于故事,都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氛围,把人拖进故事里。
比如《银翼杀手2049》里,复制人K去找上一代银翼杀手。
用昏黄色和颓败的雕塑,营造出绝美的末日废土世界。
而在《沙丘》里,他同样保持了这种“克制”。
所有的大场面,都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恢弘厚重的氛围,给观众一种剧变将至的感觉。
就像哈克南男爵的出场。
整个环境是阴冷的色调,哈克南男爵在雾气蒸腾里,隐隐约约露出脸。
最后,他利用反重力腰带腾空而起,拉起长长的袍子,就像一条恐怖邪恶的蛇。
一般商业科幻电影,让观众成为旁观者。
注重感官刺激,用特效来刺激观众眼球。
比如同样是经典IP延续的《终结者:黑暗命运》。
把经典角色都请回来了,最后让她们和反派机器人各种枪炮对轰,炸飞机,炸水坝。
而维伦纽瓦更重氛围,他让观众进入故事,成为亲历者。
像呼吸一样自然,简单,循序渐进,不知不觉。
这样观众才能体会主人公的心情。
《沙丘》的故事看起来,像很传统的少年成为英雄的故事。
男主保罗从小天赋异禀,虽然暂时跌入谷底,但屡有奇遇,最后成神。
其实,说的恰恰是反英雄叙事。
这并不是一个少年成神的励志热血故事。
而是一个人被命运所累,反宿命的故事。
那些无处不在的巨物,飞行器、城堡、沙虫,它们和人类一对比,显得人类如此渺小。
它们都像宿命一般无法撼动。
而保罗看似掌握了命运,其实在被命运左右。
他一直做能够预知未来的梦,如果他顺从,梦就会成为现实。
他梦见了沙丘,他去了沙丘;他梦见了契妮,他后来也遇到了契妮;他梦见朋友会死,朋友最后也死了。
最后,他梦见自己会在决斗中被人杀死。
而死后他会重生,成为真正的“天选之子”。
在这个最重要的关口,保罗犹豫了。
真的要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顺从命运吗?
这个答案,还是留给大家去电影院看吧。
肉叔这两年真的感受到了电影的脆弱。
电影院关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像影响也不大,看电影,可以去视频网站。
甚至,没了电影,能不能活?
当然能。
只是对我来说,对影迷来说,肯定活得少了很多快乐。
我想在电影院完全沉浸的环境里,屏蔽一切外界的干扰。
看大银幕发出的光,跟着导演施的魔法,进入那些形形式式的故事,体验林林种种的人生。
以看电影的方式,延长生命。
还问我为什么还要去电影院?
因为值得。
因为还有《沙丘》这样的电影。
因为电影院,才是电影真正的归宿。
今日打工人:徐老怪可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