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1)

在新冠疫情肆虐三年之际,也是非典疫情离我们整整二十年之距。

自2002年我国首例非典报告患者出现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十年生死两茫茫,回望二十年前的那场灾难,让我们先将哀思致予那些没有从非典中走出来的人。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2)

非典,这个特殊的简称,千禧一代及以后出生的小朋友或许会比较陌生,但却深深的烙在九零后之前几代人的记忆里。

非典(SARS),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

截止2003年8月16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3)

这是解放后中国人第一次经历如此大规模全球性传染病疫情。自古以来,中国历代多次经历各种瘟疫,在瘟疫面前,聪明智慧的中国人从未退缩,不断创造出抗击各类瘟疫的成功典范。----参考《中国历代抗疫简史》

2003年,面对非典,全国人民亦是如此,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没有退却,直面灾难,众志成城,再一次创造了战疫奇迹。

让我们按照时间轴,一步步追忆那一场让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疫情。

------------------------------------------------------------------------------------------------

2002年末,36岁的广东厨师黄杏初开始发烧,并逐渐严重,呼吸困难。他也成为了在那个紧张时期遭到严重抨击的“0号病人”,也有人称其为“毒王”。其实真正第一个发病的,并非黄杏初。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4)

(黄杏初)

经过逐级转院,黄杏初最终被广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经过一个多月的救治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2003年1月10日,黄杏初痊愈出院。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5)

(2003年2月16日,钟南山(右)与其他专家一起医治一名非典病人。来源:凤凰网资讯)

没想到,到了2003年2月,一场比今天的新冠肺炎传播率还要高、传播速度还要快、致死率还要高的非典新冠病毒(SARS病毒)在中国各地蔓延起来。

这一情况立即引起全国人民的惶恐,尤其是广东地区,黄杏初住过的医院,曾经照顾他的医护人员其中有9名都患上了这种传染病。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6)

2003年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该病命名为SARS(中国大陆惯称“非典型肺炎”,并简称作“非典”)。截至3月3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1190例,其中仅广东省就有1153例。

3月25日,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殉职,她是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被患者传染而牺牲的医护人员。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7)

随着时间的推移,4月9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曹某患病去世。其胞弟、家在保定市南市区居住的曹某弟等8人到北京奔丧。结果,不小心先有3人被传染上非典,此后又有4人出现了相似的症状。短短数日,保定一下出现了七位非典疑似病人。保定市出现的疫情,迅速拉开了河北省抗击非典的序幕。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8)

党中央对洪水猛兽般的疫情发展形势高度重视,迅速部署,为加强对非典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各地都成立了临时性的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对全域内的非典防治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国各级均成立了一个特殊部门---“防非办”。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9)

(2003年4月9日,北京一家同仁堂药店,人们购买据说可以预防非典的中药。来源:凤凰网资讯)

4月20日这一天,北京非典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例,较之前一天成倍增加。4月21日至4月底最高一天新增病例达150多人。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决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卫生部决定,原来五天公布一次疫情,改为每天公布。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10)

(2003年4月25日,北京,一名戴着口罩的警察询问一名被群众举报为疑似非典患者的妇女。Str/摄)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11)

(2003年4月29日,山东东阿阿胶公司生产车间内,批量煎制生产的非典汤剂。冯磊/摄)

5月1日,经过8天的紧急筹建,小汤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占地122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设有病房500多间,可收治病人1000多名)。此时军队支援北京的医护人员1200余人陆续到位。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12)

(2003年4月27日,北京,电力工人为即将建成的小汤山医院接通电路。Greg Baker/摄)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13)

(2003年5月16日,大批抗非典物资运往小汤山医院。Wang Jianmin/摄)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14)

(2003年5月,北京小汤山医院建成,专门收治“非典”病人。来源:凤凰网资讯)

“小汤山速度”也为非典疫情阻击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3日拂晓,北京市建工集团、城建集团、住总集团、城乡集团、市政集团和中建一局6家企业4000余名施工人员携500台装备开进施工现场。4日,医院结构完成30%,内装开始。25日,医院结构完成60%,内装完成30%。26日,施工人员增至7000人。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视察施工现场。27日,医院主体工程完工,进入市政收尾工程。28日,收尾工程完工。29日,通过验收。30日,交付使用。)“小汤山速度”可谓是政府危机处理效率的典范。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15)

(2003年5月1日,北京小汤山医院非典隔离病区外,执勤的武警。Ng Han Guan/摄)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16)

(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一家药店贴出“口罩已售完”的告示。雍和/摄)

6月8日北京首次迎来新增非典病例零纪录。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17)

2003年6月15日,中国内地的SARS病例全部清零,非典在这片大地上的这场肆虐彻底消失了。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18)

7月13日,世卫组织宣布,全球范围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已经不再增长,这也标志着本轮非典疫情正式结束了。

二十年前抗击非典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奏响了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嘹亮凯歌,谱写了全国人民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壮丽诗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是中国人民抗非典斗争的真实写照,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大团结、大协作、大配合的新的精神风貌。

纪录片《非典十年祭》的片尾,有这么一句话:

“人类虽然走到了物种的最顶端,但病毒更早是地球的主人,比人类的存在更古老。我们不知道它因何而来,也不知道为何而去。”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19)

----------------------------------------------写在最后--------------------------------------------

2003年,互联网刚普及不久,那时候人们获取信息靠的是PC端和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终端还未出现,信息传播还不是那么广泛迅速。作者试着从互联网寻找记忆,惊喜的发现,在某网站竟然还保留着二十年前的抗击非典专题版块。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20)

看到这一条条的信息,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一个个众志成城的故事。打开最后的一条新闻,虽然是二十年前简陋的web页面,没有格式的字体,看到的确是充满信心和激情迸发的力量。

2003年广州非典纪录片(无法忘却的记忆---2003非典)(21)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几个月后的客户端推送中,也能读到同样的消息:

“全国报告没有新增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病例,无死亡病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