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万里长城,那是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事,但是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只知道它是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但是实际上它要比这长得多,在山海关长城的东边,还有一段建于明代的辽东镇长城,简称为辽东长城,系指明代辽东镇所属之长城,西起今山海关西北,东抵今鸭绿江西岸,是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有名的一段就是九门口长城,于2002年9月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辽东长城
辽东镇长城西接蓟镇长城,东至辽宁省丹东虎山长城历经葫芦岛、锦州、阜新、盘锦、鞍山、辽阳、沈阳、铁岭、抚顺、本溪、丹东等市,直达丹东市东北虎山南麓鸭绿江畔之江沿台止。途经长城有九门口长城、西沟长城、锥子山长城、小河口长城、永安长城、大毛山长城、蔓芝草长城、椴木冲段长城、金牛山长城、石闸口长城、鸦鹘关长城、镇远关长城,留龙沟长城,辽河套边墙,虎山长城等段长城,已知长城总长约2350公里。
辽东的长城在这里不叫长城,叫边墙,就是边界之墙,辽东边墙的东段有50多公里是经过我们本溪市的,这一段北起新宾县的下夹河乡,南至宽甸县。在1984年时,由我县文史界的老前辈时任本溪县文管所所长的佟铁山老师领队考察了这一段边墙,留有详细的论述文章,上图是佟老手绘的这一段边墙示意图。
根据佟老的描绘,笔者又在一张比较详细的本溪市地图上细致地绘制了这张地图。请注意图中绿色线段部分,这是今天本文要说的重点,这里是一个叫“水栅栏子”的地方。
“水栅栏子”顾名思义,水中的栅栏。这里是太子河南支流的上游,辽东边墙通过这里是在河水建立的木栅栏,以阻挡后金兵的袭扰。
本溪境内边墙修筑形式有五种;劈山墙,山险墙,柞木墙,石墙,土墙。
水栅栏这里的跨河墙就应该是柞木墙,因为考虑它需要透水,还要能挡住人,所以它是一道栅栏。
历史文献上没有介绍跨河水栅栏是什么样的,笔者出于一种猜测,它应该是先在河水中打上木桩,要保证在洪水时节不被冲走,再在木桩上部绑上整块柞木,其缝隙能过水而不能过人,以达到拦阻的目的。
这是一张水栅栏子附近的卫星地图,较详细地体现了这里的地貌和边墙走向。在水栅栏子就是边境线,或者说是国境线,这里面就涉及一个历史问题,当年明朝移孤山新堡所预定的“张其哈喇甸子”在哪?
孤山新堡,今东营房乡新城子村
“据《明史•李成梁列传》记载:“万历初元时,兵部侍郎汪道昆阅边,成梁献议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剌甸(张学颜传作张其哈甸)”“旧孤山堡沿河东北三十里地名张其哈喇佃子系东胡分犯要路万历元年阅视兵部侍/郎歙县汪公道昆访地方兴革事宜镇守都督李公议当移孤山堡于此地以扼虏冲 既奏/允旨委清河守备王惟屏筑堡移兵惟畏虏惮劳伪呈不便在旧堡东北十里建今堡给于万/历二年(1574年)五月十一日终于万历三年(1575年)八月三十日城高连垛口二丈五尺底厚二丈收项一/丈周围三百六十丈门角敌台九座俱用砖石包砌内穿井二眼公馆厅房一十三间 守堡/官住宅并军士营房一百七十三间迁孤山旧堡官军一百七十三员名于内每官给田一百亩 军五十亩沿边建瞭守台五座 共用过折支盐菜廪粮犒赏银七百七十两零米六百/一十石零 堡成之日易以今名余以事峻奏报/朝廷命左中丞长治郜公光先委天津兵宪代州安君嘉善覆实因有违原议坐惟屏以罪而/各官俱不与赏 然堡在西山之间视旧堡据守为易因识始末俾守土者勿坠前功/”
因为移堡的错误,张其哈喇甸子终于没能建堡,这个地名后来就没有传下来,因此后人对其在哪,有着不同的看法。
“张其哈喇甸子”在哪?在《本溪县志》中只给了一句话“应该在现在的红土甸子”。这句话说得很随意,像似肯定而又不肯定,而产生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简单介绍一下这里的情况;本地人习惯称东营房,湖里这边为边里,称红土甸子,大阳,洋洋湖沟为边外,这个边就是水栅栏,它是国界,从常识上讲,当年的明边堡应该建在国界内的,那么这个要移的孤山新堡到“张其哈喇甸子”,它就应该在边墙内,那么说的红土甸子是在边外,这肯定不符。另外,从地貌上讲,当年辽东巡按熊廷弼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巡按辽东时,曾到过张其哈剌甸。在他的《熊襄愍公集》中有这样的记载:“初入口仅并骑,渐入渐宽,周围数十里,中坦,而四面皆巉岩峭壁。”“方大雪,夜宿围帐,与卫士吃酒烧獐兔为佐,复射猎于山谷中。”并作诗助兴:“十年射虎心犹壮,今日烧羊酒正醺;雪地何妨中夜饮,竖儒谩笑当将军。”说明熊廷弼确实到过张其哈剌甸。
再看现在的红土甸子,这里地势开阔,太子河在北边很远,流过的河水是从红通沟下来的小河,这里没有半点熊廷弼描述的样子。
而合乎熊廷弼描述的地方只有现在的湖里村最相似;从现在瓜瓢子村太子河的下游进入湖里村,这里是河道最窄之处,也是南太子河弯最多,最险要之处。仅有几十米宽,““初入口仅并骑,渐入渐宽,周围数十里,中坦,而四面皆巉岩峭壁。”
鉴于此,笔者认为《本溪县志》中说的“应该在现在的红土甸子”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水栅栏村
田桓铁路通过水栅栏子
本桓公路通过水栅栏子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