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近日,顺平县大悲乡岭后小学201名师生为退休老师齐天锁鞠躬送行的视频走红网络。据了解,视频中的齐老师,已经在岭后村整整执教43年,其退休当天,校长带领孩子们向其深深鞠躬致敬,高喊"谢谢齐老师",场面令人动容。12月1日,河北青年报记者一行走进到岭后村,探访了齐老师背后的教学故事。

11月28日,齐天锁老师退休,全校师生为其鞠躬送行

12月1日是齐天锁老师退休的第三个日子。当学校铃声响起,齐天锁心里感觉空落落的,不禁又走到家门口那棵大柿子树下,朝着学校的方向望去……

从19岁风华正茂到如今白发苍苍,齐天锁已在岭后村执教整整43年。他培养的孩子一批又一批的走出了大山,齐天锁却始终坚守在这三尺讲台。如今退休,本该颐享天年,心里却还是放心不下学生们。

任丘北师大和保定北师大(探访保定34)(1)

齐天锁站在家门口,遥望岭后小学

齐天锁:三尺讲台默耕耘,半生坚守桃李艳

1978年初春,刚刚高中毕业的齐天锁,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敬仰,来到了顺平县大悲乡大岭后村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大岭后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齐天锁直言"当时学生太困难了","一个人4块钱的书钱都掏不起","两侧用石头垒起来,上边搭一块石灰板,就是孩子们的课桌"。对于"冬天下着大雪,挨家挨户去收书费"的情景,齐天锁至今记忆犹新。

任丘北师大和保定北师大(探访保定34)(2)

齐天锁刚参加工作时照片(左)和齐天锁近照(右)

艰苦的学习环境,让齐天锁比孩子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因此,他对学生要求异常严格,"作业差一点也得改到正确为止"。在教学的时候,齐天锁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他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的灌输。"学习能力比当下的学习成绩更重要",齐天锁称。

谈起当年的学生,齐天锁如数家珍,刘根龙(音)在县城的事业单位上班,张军良(音)考上了军官学校….

最让齐天锁骄傲的是,他教过的一届学生,一个班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考上了大学。"他们特别优秀,平均分90分以上,85分都是班里的最低分"。

学生:多年后我就成了你

陈朝东就是齐天锁口中最优秀的那届学生中的一名,如今在厦门大学就读。陈朝东印象中的齐老师非常和蔼,但对于教学却十分严格,要求他们做每一件事都必须踏踏实实,不能"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陈朝东称,这种"善始善终"的学习习惯其终身受用。

学生张威谈及齐老师称,他非常敬业,农忙的时候,中午干完活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又赶紧回来给学生讲课。讲课也非常生动,语文课期间会穿插很多小故事,很会启发学生。

学生张瑞新对此也是深有体会。如今就读河北师范大学的她,明年毕业后,也即将走上教师岗位。

同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一个好"螺丝钉"

陈激泉和齐天锁同事多年。在他印象中,齐天锁"十分低调",不管在教学上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从不炫耀,对学生更是关心体贴。近几年,由于年龄关系齐天锁开始担任幼儿园老师。任课期间,一到下课,他就会到院子里的小滑梯边守着,生怕孩子出现安全问题。因为平时对学生关心有加,齐天锁退休当天,好多学生都偷偷抹眼泪,舍不得他离开。

任丘北师大和保定北师大(探访保定34)(3)

学生们不舍齐天锁离开学校

陈激泉称,齐天锁不仅爱学生,更是爱校如家。一次晚上下起了滂沱大雨,齐天锁冒着风雨来到学校进行看守。"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是一个好螺丝钉"。

家属:不"称职"的丈夫

同事和学生眼中的齐天锁是一个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好老师。然而在齐天锁爱人眼中,他却是一个不太"称职"的丈夫。

由于平时教学工作忙,2个孩子和家里5亩自耕地,全是齐天锁爱人一人操持。齐天锁很多农用工具都不会使用。

齐天锁爱人回忆道,当时齐天锁一个月只是几十块钱工资,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不够。

大女儿上学要带饭,只能用玉米面掺和着白面蒸点馒头,每天让她带两个,其他人都不许吃。一次小女儿馋的不行,就跟她说:"娘,还剩一个馒头,姐姐不够拿一顿了,就让我吃了吧。" 这才让小女儿解了解馋。

现如今齐天锁退休了,其爱人才觉得"心里轻松点了"。

校长:默默无闻者不该被遗忘,尊师重教风气要传扬

任丘北师大和保定北师大(探访保定34)(4)

齐天锁曾任教的岭后小学

陈文水刚调到岭后小学之初,学校教学条件比较艰苦,学校里连粉笔都没有,陈文水一筹莫展。齐天锁见状安慰道,别发愁。当时并不富裕的齐天锁,多次自掏腰包向学校垫付经费。

提及为何给齐老师举办退休送别仪式,陈文水称,齐老师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突然离开,心里肯定有落差,不忍让齐老师一个人默默离开。送别仪式一方面是让齐老师感觉自己一辈子对教育事业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同时唤起学生们尊师重教的风气。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搞的好,要靠无数个普普通通的一线老师,他们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但不能被遗忘。"陈文水如是说。

文并摄/河北青年报记者程功、见习记者徐颖哲、杨浧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