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6日讯(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陈俊平)《核舟记》中记载: “明有奇巧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人物、鸟兽、木石,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月15日,在市四十九初中的语文课堂上,一件用粉笔头雕刻而成的微雕作品——核舟精巧而又细致,着实赚足了师生的眼球!

学完核舟记的感悟(硬核上完核舟记)(1)

学完核舟记的感悟(硬核上完核舟记)(2)

市四十九中801班学生李慕恩用粉笔雕出核舟。(通讯员陈俊平 摄)

这个粉笔微雕作品出自该校801班李慕恩同学之手。李慕恩平时对手工雕刻比较感兴趣,在学习完课文《核舟记》之后,她因陋就简,拿起讲台上的粉笔,照着文章内容刻起了核舟,一根针、半根粉笔,经过细心地雕琢、刻画,粉笔摇身一变成了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的粉笔雕核舟作品,小舟上有花纹、有刻字,立体展现了课文《核舟记》里的场景。

学完核舟记的感悟(硬核上完核舟记)(3)

学完核舟记的感悟(硬核上完核舟记)(4)

市四十九中801班学生李慕恩用粉笔雕出核舟。(通讯员陈俊平 摄)

“上次班里发新书,剩下一些长短不齐的纸条,李慕恩就将这些纸条收集起来,现场开始自己的创作,不一会儿就编出了几个精致的小提篮!”班主任邓良芳说。

学完核舟记的感悟(硬核上完核舟记)(5)

李慕恩的其他手工作品。(通讯员陈俊平 摄)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李慕恩是个心灵手巧、做事专注的女孩子,源于对手工雕刻的热爱,她总能别出心裁,创作出很多精美的小作品。她将吃饭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削成薄片、细条,然后编织成小篮子;将细软的铜丝交织缠绕,绕成不同造型的小物件;甚至家里的一块小肥皂也能在她灵巧的双手下,变成一件件小小的艺术品……它们形象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连花纹和文字都清晰可见。

“技亦灵怪矣哉!”班主任邓良芳看到李慕恩的作品后,引用了《核舟记》中的一句话进行评价。她说:“语文课堂历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在当今五育并举的教育形势下,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学会生活,学会发现美,创造美。”

【编辑:舒筱】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