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背后啥讲究你知道吗?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制定礼仪既是为了社交场合的庄严肃穆,也是为了保证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不会犯错误。有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即使一个人对需要参加的活动再不熟悉,但只要按照规矩办事,就绝不会出错。今天,小编就用一句俗语给大家说几个在社交场合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看了之后一定不要违反,以免适得其反,好心办坏事。这句俗语就是: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

喜不送伞丧不后补有什么讲究(人情俗语喜不送伞)(1)

是人都有忌讳,中国人更不例外。比如不能分着吃,因为害怕“分离”。不喜欢4这个数字,因为和“死”同音,过生日不能送钟表,因为和“送终”同音,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是很忌讳事物与不好的词同音的。俗语中之所以说喜不送伞寿不送烟就是这个道理。

喜不送伞丧不后补有什么讲究(人情俗语喜不送伞)(2)

“伞”字与“散”同音,“烟”字与咽气的“咽”同音,在中国人看来是非常忌讳的。如果一对新婚夫妇举行婚礼,来参加的人自然也不能空手而来,但这个时候如果给新人送上一把伞,不管这个伞有多么精贵,被送礼的人都不会开心。“伞”和“散”同音,送伞不就意味着送礼人诅咒新婚夫妇早散嘛。

这样送礼,不但白白花了钱,还惹得人家不痛快,所以参加喜宴的时候绝对不能送伞。但若是奉上数目为“9”的礼金,就代表祝福新人长长久久,新人就会愉快收下了。

喜不送伞丧不后补有什么讲究(人情俗语喜不送伞)(3)

给老人过寿送烟也是一样。人老了之后一般都很恐惧死亡,最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提跟死有关的事。如果在老人祝寿的时候送上一条烟,那就有诅咒老人咽气的嫌疑,老人肯定会觉得晦气。再加上人老了,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衰退,这个时候还给老人送烟让他抽,对老人的身体健康也很不利,家属心里也不痛快。

所以给老人祝寿一定不要送烟。相反,送酒却会得到老人和其家人的欢迎,原因就在“酒”与“久”同音,送酒就代表祝福老人过得更久,老人自然高兴。

喜不送伞丧不后补有什么讲究(人情俗语喜不送伞)(4)

丧不后补则是另一种人情世故上的忌讳了。熟悉的亲朋好友若是去世,自己又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及时赶去参加葬礼的,千万不要事后再去死者家中补丧。这一方面是因为葬礼本身很不吉利,自家的葬礼都结束了,家属都活得好好的,结果这个时候又有人前来吊丧,让人感觉自家又有人去世,非常不好。

喜不送伞丧不后补有什么讲究(人情俗语喜不送伞)(5)

另一方面,葬礼完成后,家属正在恢复期,这个时候再去吊丧,又勾起人家的伤心事,不利于死者家属的心理恢复。所以丧礼过后,前往不要贸然再去补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