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汉字——簋
字义解读“簋”字的甲骨文字形像是左边一个圆型的食器,右手一只手拿着一个扱取食物的匕。“匕”也是一种青铜器,形似铲子,可以帮助人把食物从食器里取出。《说文解字》说“簋”是盛放黍、稷等等粮食的食器。“簋”的形状似小圆盆,沿上有两只耳朵,也有四只耳朵的或是干脆无耳的。有的簋还有一个方形底座,大部分没有底座。也有少数簋是方形的。
字形演变从已知最早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楷书,“簋”字的演变如下。
“簋”这种器物目前看来出现得不算太早,历史上使用“簋”的时间段基本是从商代,历经西周,持续到春秋晚期。战国时使用的青铜器里已经不再有簋出现了。
商代的簋有玉质的,也有青铜的,商簋大部分无耳,有的有盖,也有的两耳的形状很夸张。周代的簋往往装饰华丽、兽面狰狞,不再是简单朴素的实用器,而成为承担了“礼”之重任的礼器。
周代的工匠中有一种“瓬人”,瓬人专门制作陶制的簋。而周代的青铜簋则有不少是贵族受赐所铸,以为宝器,或歌颂周王、或纪念父母、或求子孙永保。祭祀的时候“簋”是重要的祭器,专门盛放五谷制成的食物。贵族经常宴飨,在宴会上也离不了“簋”。《诗经》里有一首诗《伐木》写到一个人邀请自己的朋友共同欢宴,形容宴会上的菜品说“陈馈八簋”,就是说陈列出来的食品有八簋之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摆了一桌子,七个盘子八个碗,非常丰盛。
周代的“簋”是非常重要的礼器,尤其在西周,贵族用“簋”的制度也像列鼎制一样。祭祀和宴飨的时候,簋以偶数组合和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簋也是很常见的从葬器,出土时也常以偶数组合出现。据史籍记载作为礼器的使用制度: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后多仿制簋作为摆件玩器而观赏,如三国东吴仿制成青瓷簋、宋代哥窑烧制瓷簋,元代制作玉簋等等。
关于簋的典故用高级祭器来比喻高级人材
孔子有一个学生,《论语》里称他为“子贡”。有一天,子贡问自己的老师:老师,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他说,“女(汝),器也。”你这个人呀,是个东西。那么是个东西是不是好话呢?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一个君子不能像个东西一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君子要有多种本领,不能像个东西一样,一件东西只有一种用途。
那么是否孔子在贬低嘲弄子贡,说他是个东西,而不是个君子?当然不是。子贡是孔子非常喜欢的学生,而孔子说子贡是个东西,其实也是在赞他的话。因为子贡不是一般的东西。子贡也很怀疑,就问:老师,你觉得我是个什么东西呢?孔子回答他说,“瑚琏也。”孔子觉得,子贡特别像 “瑚琏”这种东西。
“瑚琏”是什么呢?“瑚琏”是古代宗庙祭祀时盛放粮食的祭器。东汉的经学家包咸说:祭祀时盛放黍、稷等粮食的祭器,在夏朝叫作“瑚”,商朝叫作“琏”,周朝叫作“簠簋”。“簠”也是一种青铜器,和“簋”一样担任宗庙祭祀的重任。包咸说,这些都是宗庙祭祀最贵重的祭器。
孔子用“瑚琏”这样和“簠”和“簋”一样贵重的祭器来比喻子贡,是赞誉子贡是高级人材。
西周春秋招待客人的时候吃什么?用什么餐具?
《诗经》里有一首诗叫作《伐木》,这首诗写的是准备美酒食物邀请亲朋好友聚会宴饮的事。那么主人准备了什么食物呢?诗里提到“肥羜”,是指五个月大小的肥壮的小羊。还有“肥牡”,是指肥壮的公羊。除此以外还有美酒。主人把这些佳肴放在“簋”里面摆开,叫作“陈馈八簋”,摆了八个盘子,然后等着客人到来。
除了“簋”之外这首诗里还提到一些当时人用的餐具。比如说“笾豆”。“笾”是指竹制的食器,“豆”是指木制的食器。
博物馆里的簋中国家博物馆利簋
利簋,是西周建立之初的第一位周王——周武王时所铸的青铜器,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利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利簋上铸有铭文三十二个字。别看只有短短的三十二个字,却记录了三千年前中国历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武王伐纣。
“利”,铸造这件青铜器的贵族的名字。铭文里记载了周武王所率领的周族人和殷商的军队在“牧野”发生了大战。周武王所率领的军队战胜了商纣王的军队,建立了周朝。铭文记载,在“辛未”这一天,周武王把铜赏赐给“利”。
利,用这些铜做了檀公的宝器。这位“檀公”应该是利的父亲或祖父,是追随武王伐纣有功的大臣。所以利就用武王赏赐的铜铸造了青铜器,并记下这段历史,以此来纪念自己的父祖。
利簋上的文字是西周早期金文的典型代表,笔划之中还有团团块块,并不是平直的线条。
中国国家博物馆天亡簋
天亡簋也是西周刚刚建立时铸造的一件青铜器,它另外还有两个名字叫作“大丰簋”、“朕簋”。这是因为古文字学家对于这件青铜器铸器者的名字究竟是什么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铸器的贵族叫“天亡”,而有的学者则认为贵族叫“朕”。叫作“大丰簋”是因为它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时期的一次大的祭祀礼仪。“大丰”是“大礼”的意思。
西周建立之后,它的都城镐京,也称为“宗周”,在现在的陕西西安,这个位置偏于西方。在镐京的周武王召集东、南、北三方的众多诸侯齐集一起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铭文记载,周武王在“天室”举行了祭祀,祭自己的父亲周文王,歌颂周文王的德行,歌颂周灭殷商的功绩。“天室”就是宗庙里最大的那一间。
“天亡”也好,“朕”也好,这个铸器的贵族也是有功之臣,他铸了这件青铜器赞扬武王的美德,把这些文字铸在簋上,希望这些歌颂传之久远。
首都博物馆班簋
班簋是西周时期青铜器,有的学者认为是周穆王时所铸造,铸造这件青铜器的贵族叫作“班”。班簋的器型很特殊,有四只耳,每只耳好像一只有兽头的怪兽,而且每只耳下面都有一只如同象鼻下卷的足。班簋是四耳四足。
班簋上有铭文一百九十八字,记录了一件大事,就是西周刚刚建立的时候东夷发生叛乱,周王命军队去平息叛乱的事。在西周的都城,被称为“宗周”的镐京,周王让“毛伯”作为辅佐周王室的重要的大臣去“东国”平息叛乱,还派了很多人辅助他。有的学者认为“毛伯”就是铸器的贵族“班”,也有的人认为并不是。“毛伯”是毛国国君,或者毛国国君的儿子,毛国是西周的一个诸侯国,封地在现在的陕西宝鸡。毛伯是姬姓的文王嫡系子孙,因为在班簋的铭文里歌颂了文王的王后太姒。
中国国家博物馆秦公簋
秦公簋是一件春秋时期秦国所铸的青铜器。这里说的“秦公”是秦国国君秦景公。秦景公生活的时代已经到了春秋后期,秦景公之后,春秋历史就进入了吴越争霸的时代。
秦公簋上有铭文一百二十三个字。秦公簋是第一个明确在铭文里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禹”的出土文物。铭文主要记载了秦国数代传承的煌煌功业,秦景公慷慨激昂地赞颂自己的先祖、前代的秦国国君,雄心壮志跃然文字之上。
小贴士黍
黍,是一种粮食作物。《说文解字》里解释“黍”是有粘性的粮食作物,还能酿酒。黍这种粮食的地位肯定不低。《礼记*月令》记载:到了夏天的仲夏五月,天子所吃的食物是小鸡的鸡肉配新黍所做的饭。在吃之前要把这个小鸡肉加黍米饭再配上樱桃进献于宗庙。黍作为天子吃的食物并且能进献于宗庙,说明它在粮食作物里地位很高。
稷
稷的地位谷物里最高的。有个词叫“社稷”,指代天下江山。其中“社”指土神,“稷”是指谷神。“稷”是五谷里最尊贵的尊长。周代的时候祭祀“五谷”,因为“五谷”并不只有五种,实际上有很多种,但是又不能每一种都进行祭祀,所以就挑一种作为代表来接受祭祀。这个代表就是“稷”。周王室的始祖因为善于耕作,也就是种植粮食作物,所以又称其为“后稷”。
古人都吃什么食物?
主食类的有饼有饭。饼不是烙饼,是把麦或米(稻、黍)捣碎成粉,加水团起来做成饼状。麦粉做的叫“饼”,米粉做的叫“粢”。《楚辞》里提到了盖浇饭的吃法,就是以羹浇饭。“羹”就是用肉加五味调成的肉汁儿。可以用来做羹的肉可就多了,牛、羊、豕、鸡、犬、豺、熊、蛙、鼋、鹑、蟹、鱼……都能做肉羹。其实菜也能做羹,就是把野菜煮得稀烂成糊状,也叫作“羹”,只不过菜羹是贫穷的人吃的。
除了主食还有大菜。《周礼》记载的八珍,都是大菜。比如用“炮制”法制作的肉食:把羊或豚宰杀之后去内脏而填枣,外裹乱草而涂泥,然后用火烧。烧好后去掉外壳的泥、草,再从外涂一层像粥一样的米汁放在油里煎。煎的时候用的油很多,要能没过羊或豚的整体。煎完之后再用隔水蒸,蒸它个三天三夜,这才算好了,能吃了。吃的时候加上醯、醢等调料。
当然不只有蛋白质,也有维生素。《诗经》里提到很多的菜、果。比如:“卷耳”、“荇菜”、“木桃”、“木瓜”、“木李”……当然也有酒,《诗经》里很多描绘宴饮的诗都提到了酒。还有鱼,《诗经》里有吃鱼喝酒为乐的宴饮场面。
建立西周的周武王
周武王姓“姬”,名字叫姬发,他的父亲是殷商的西方诸侯之长,称为“西伯”,名字叫“姬昌”。西伯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他的权力地位。
周武王带领诸侯联军和周族人讨伐殷商王朝,最后战胜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追尊自己的父亲姬昌为“文王”。建立周王朝两年后,周武王就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了王位,就是周成王。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和同为“姬”姓的召公奭一起辅佐周成王。
《搜神记》里讲了一个关于周武王的故事。武王伐纣时行军到黄河边上,这时天下起大暴雨,雷声震天,天气阴暗如漆,黄河水泛起滔天大浪。跟随武王伐纣的诸侯们都很害怕。这时唯有武王仰天大声道,“有我在这里,天下谁敢冒犯?!”这时风浪立刻停止了,天色也恢复正常。
西方强国“秦国”是从哪儿来的?
秦国嬴姓的先祖是上古颛顼帝的后裔,舜帝时因为善于驯养鸟兽,而被赐了以“嬴”为姓,这是《史记*秦本纪》里讲的。后来嬴姓的子孙散落于中原华夏和四方夷狄各处。
夏朝末年,因为君主桀很暴虐,作为夏朝大臣的嬴姓的费昌就离开夏朝归附了商族人。商朝建立之后,因为辅佐有功,嬴姓大臣成为商朝的诸侯,并且在西戎保西垂立了功劳。殷商末年,嬴姓大臣有蜚廉和恶来,蜚廉是父亲,恶来是儿子,父子二人一个善走一个有力,都是商纣王的得力将军。只是后来周武王伐纣时杀了恶来。
西周中期,嬴姓的后裔子孙有一个叫“非子”的人,他居住在“犬丘”这个地方,他很善于养马。这时候的天子周孝王让非子在渭河替他养马,因为马繁殖得很好,非子有功劳,周孝王又赐非子姓“嬴”,让他以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分给他土地,这样嬴姓的非子就成为周朝的诸侯。非子的封地名“秦”,非子在这儿修建了城邑,开始重新奉祀嬴姓的祖先,从此号为“秦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