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靺鞨是女真人的直系先祖,它的地盘就在今黑龙江下游。

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三大部之后,建立后金,其子皇太极将治下的女真族改名为满族

满族和女真的关系类似于德国人和欧洲人的关系,满族是由女真发展出来的支系,专指皇太极系

当然如果说起满族人的历史,其实远远不只辽朝俗称的黑水靺鞨这么简单,最早则要说到3000年前!

满族起源的历史(满族人的历史由来)(1)

爱新觉罗•皇太极像

肃慎

公元3000多年前,古中国的东北就生存着一支名为肃慎的民族。在以宗族血统而非统治地界作为国家划分标准的当时,这支叫肃慎的民族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联系。

①上古时代

舜时,肃慎也叫息慎、稷慎,当时就有记载,息慎氏朝贡弓矢;

禹定九州后,周边各族“各职来贡”,当时的东北夷中就有肃慎。

夏朝以自身为华,有联姻关系的邦国称诸夏,此外皆称蛮夷、蛮貊。这就是华夏体系的由来。周朝风气开放,以此联姻体系迅速扩充华夏,华夏大地由周朝方奠定雏形。

满族起源的历史(满族人的历史由来)(2)

三皇时代原始部落疆域图

②周朝时,肃慎依然和中原大地保持着朝贡关系。

周武王时,肃慎人入贡“楛矢石砮”。楛,在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茎可制箭杆;砮即可做箭镞的石头。肃慎人进献这两样东西即是进贡制作武器的原材料。

周成王时,周国征伐东夷得胜,肃慎来贺,成王赏赐之后命荣伯作《贿息慎之命》以示表彰。

荣伯,西周人,周之同姓,封于荣,成王时卿士。

周康王时,肃慎复至,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记载来源于《左传•昭公九年》)

在此处应该连读为“燕亳”还是分开读为“燕、亳”上,学界还另有争端,详情可见学者尚友萍的期刊论文《"燕亳"与"燕亳邦"考辨》。

满族起源的历史(满族人的历史由来)(3)

西周乐器-青铜编钟

③战国以后,只见挹娄不见肃慎

根据部分学者推测,挹娄应该是发展自肃慎的一支支系,与肃慎并不等同;但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挹娄就是肃慎,挹娄实际是外族人的称呼,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族名。

其中的争议部分可见学者郭孟秀的期刊论文《肃慎与挹娄关系再议》。

总之,肃慎的称呼在战国以后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但是在三国两晋又重归大众视野。

肃慎的分布大体在今天的长白山以北,往西至松嫩平原,往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满族起源的历史(满族人的历史由来)(4)

春秋战国车马人物浮雕画

挹娄到勿吉

①挹娄

不管之前的争议,汉代以后肃慎正式改称为挹娄。

挹娄作为肃慎族的第二个族称,沿用了汉代至晋代的将近600余年。

关于挹娄一词的含义,有两种说法,第一是其音近于通古斯语“鹿”,有鹿的意思;第二是其音近于满语的“叶鲁”,有岩穴之穴的意思,比较贴近挹娄人穴居的传统。

在习俗方面,挹娄人盛行养猪,吃猪肉,穿猪皮。

从其纳贡历史中,可以看出挹娄本是他称,因为直到公元554年(北齐天保五年),他们向中原王朝纳贡时还自称肃慎。

关于挹娄人的领土方面,《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有记载:

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其人形似夫余,言语不与夫余、句丽同。

满族起源的历史(满族人的历史由来)(5)

汉代文物展览

②勿吉

公元5世纪左右,挹娄人改号勿吉,此时是中原南北朝时期。

据历史记载,勿吉一开始有数十部,后来逐渐发展为七大部,即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等部。

其领地分别在今松花江、长白山、扶余县、阿什河、牡丹江、绥芬-穆伦流域以及黑龙江下游一带。

严格意义上来说,勿吉人在血脉上和自古以来的挹娄人关联并不大。起初,勿吉人在松花江流域定居,后来就此加入了挹娄族。长年的征战使得挹娄族的本部实力削弱,其在旧肃慎地的统治地位就这样慢慢被勿吉部落所取代。

统治了旧肃慎地区后,勿吉在中原声誉大振,中原人也就此将居住在旧肃慎地区的部落人统一改称为勿吉人。

在历史上,勿吉人做了两件大事。第一是北魏延兴五年,他们中的一支重返中原;第二是北魏太和十七年,勿吉人灭掉了称雄一时的夫余。

在生产上,勿吉人在肃慎-挹娄的基础上往前进了一步,但仍然比较落后。作为森林民族,他们的狩猎业仍占主导;畜牧业则延续了肃慎-挹娄养猪的传统;种植业则采用中原人已经淘汰的偶耕,种植粟、麦、稷和葵。

与此前不同的是,邑娄人善“捕鱼”,勿吉人善“捕貂”。此外,勿吉人还学会了“嚼米酿酒”。

勿吉人,也就是满语中的林中人。在气候寒冷的东北,森林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最后一方沃土!

满族起源的历史(满族人的历史由来)(6)

南北朝时期-北朝骑马武士陶俑

靺鞨到女真

①靺鞨

隋代至唐代期间,勿吉人的族称进一步发生改变,变成了靺鞨。

这段时期内,靺鞨人的分支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国。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的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地点有争议)建立政权,称“震国王”。

此后在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震国”始以“渤海”为号。

公元762年,唐朝在先前的基础上在此下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

渤海国之名即由此而来。

满族起源的历史(满族人的历史由来)(7)

渤海国靺鞨民族文化园

渤海国建立后,其他几部的靺鞨民族在黑水部的领导下,由唐朝设立黑水都督府管理,统称为黑水靺鞨。

换言之,黑水靺鞨不只包括黑水部,而是除去粟末部之外的其他六部靺鞨。(以上曾提过,勿吉人最后发展为七大部,勿吉即靺鞨。)

黑水靺鞨即女真族的直系祖先!

满族起源的历史(满族人的历史由来)(8)

唐三彩-武士俑

②女真

辽朝时,黑水靺鞨改称为女真。除此之外,其还有别称朱里真、女贞、女直等。

女直的名称来源于对辽兴宗耶律宗真名字的避讳。

天显元年,耶律阿保机征渤海国时曾说“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女真人的悍勇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

辽朝时期,将女真分为生女真及熟女真。

生女真是指没有编入辽国户籍的女真人,与之相对应,熟女真是指编入了辽国户籍的女真人。

《金史》中有记载:

“其南者籍契丹, 号熟女真; 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 号生女真。”

满族起源的历史(满族人的历史由来)(9)

辽代-庆州白塔

女真三大部

①明朝时,进一步将女真分为了三大部,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与东海女真。

建州女真,在辽金时代为金完颜部附庸之五国部,分布于今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名称来源于其初迁到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成员主要为元代胡里改、斡朵怜、托温三个万户府管辖下的女真人;

海西女真,又称扈伦四部,是明代时期对居住在松花江大屈折处及今哈尔滨以东阿什河流域女真人的统称;

东海女真,也叫野人女真。主要指分布在“极东”、“远甚”地方,即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女真人。

《大明会典》载:

“极东为野人女真,野人女真去中国(中原)远甚,朝贡不常”。

换言之,东海女真是一个通称,即所有不在明朝治下或朝贡体系中的女真人。

满族起源的历史(满族人的历史由来)(10)

大明宫遗址公园

②海西女真的名称由来,其根据便是当时主要居住在鄂霍次克海库页岛上的东海女真。因为将该部称为东海女真,所以便自然将位于其西边哈尔滨地区的女真称为海西女真。

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女真三大部开始分散聚居于辽东的东北边:建州女真分布在抚顺关以东,海西女真散居于开原以北。

明朝于是在他们的新聚居地设置了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以进行管理约束,即建州卫(建于正统三年)、建州左卫(建于正统五年)和建州右卫(建于正统七年)。同时委任各部首领,依照旧俗,各统其属。

满族起源的历史(满族人的历史由来)(11)

辽东马市-明朝与建州女真通商的主要场所

参考文献

[1] 尚友萍. "燕亳"与"燕亳邦"考辨[J]. 文物春秋, 2014(05):5-11 14.

[2] 郭孟秀. 肃慎与挹娄关系再议[J]. 民族研究, 2012, 000(005):5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