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小镇》剧照。
11日,盐城聚龙湖畔,细雨如烟。
在全国各地巡演99场之后,淮剧《小镇》又回到了首演之地。11日晚在盐城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的演出,是《小镇》的百场汇报演出。这场演出结束后,省淮剧团就将集体前往陕西,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参赛剧目,《小镇》将角逐中国舞台艺术“奥斯卡”——文华大奖。通过初选入围“决赛名单”,这是淮剧界的第一次。
领衔出演《小镇》的,是淮剧界唯一一对“梅花奖夫妇”——陈明矿、陈澄。更难得的是,女方陈澄的父母,也是淮剧名家,其父陈德林更被人称为“淮剧皇帝”。这一家四口,每个人都拿过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陈明矿夫妇又携手摘梅,堪称“戏曲世家”。由于老伴生病,陈德林当晚无缘到现场观看女儿女婿的《小镇》百场,但在谈到戏曲传承的话题时,他还是愿意在电话里“聊个透彻”。
接到记者电话时,已退休十来年的陈德林刚刚从工作室赶回家,“忙啊。没想到,退休了比退休前还忙”。进校园说戏、整理淮剧资料、教徒弟、设计唱腔、登台表演、拍淮剧电影……总之,只要是和传承有关的事情,他都愿意干。在陈老这一辈演员中,他被戏称为“最苦的”。因为“演的场次最多、时间最长”。不过,陈老自己倒是“乐在其中”。
就在9月,淮剧“陈派”创始人陈德林携夫人黄素萍、女儿陈澄、女婿陈明矿及陈派众弟子,在南京举行“一脉相承——江苏淮剧名家陈德林淮剧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唱会”。师徒齐登台、母女、翁婿再携手,三尺舞台上,满满的是传承的味道。
和每一个父亲一样,陈老将女儿陈澄视为自己“一生最骄傲的作品”。但和别的父亲又有所不同,他更多的是从淮剧传承的角度出发,“我当年出去唱戏,最多也就是在华东地区。但陈澄的一曲《祥林嫂》,早已唱出国门,走向世界,可以说是唱出了淮剧的新天地。说实话,我也没想到她能走这么远,作为父亲,我为她骄傲。”
对陈老来说,陈明矿既是女婿,也是徒弟。对他,陈老师也是赞誉有加,“明矿是我们一家四口最后一个拿到白玉兰奖的,开的虽然最晚,但却开的最美。淮剧淮剧,重在唱腔。作为陈派传人,明矿现在各种唱腔都唱得很好。最近,明矿他们的演出特别多,我特意提醒陈澄,毕竟《小镇》中她的戏份没有明矿多,所以我嘱咐她一定要照顾好明矿,尤其是要把嗓子保护好,确保在中国艺术节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用戏剧语言讲述生活,用喜剧风格表现人物,和传统淮剧相比,《小镇》的确有“不一样”的地方。紧扣时代脉搏,是该剧最大特点。直面现实的剧情,让人们思考在当下泛物质主义时代,怎样维护以道德和信仰为重心的精神世界,堪称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去年,陈明矿正是凭借《小镇》中“朱文轩”一角摘得梅花奖。昨天,即便是第100次登台,陈明矿依然抱着“第一次”的谨慎与敬畏。开场前还有一个小时,他就早早来到舞台,配合着灯光走位进行着最后的演练。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反反复复地思考着、打磨着。《小镇》之前,陈明矿一直是演小生的,这次却要首次出演老生,可谓“一次艰难的爬坡”。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小镇》前后近20版修改稿都成了他研究的剧本,“排演初期,我一再告诫自己:动作放缓一点、再缓一点,幅度小一点、再小一点……这样慢慢地,容易将人物心理变成一种习惯,只要走上舞台,我就不再是陈明矿,而是朱文轩。”
18—19日,《小镇》将在西安连演两场,向文华大奖发起冲击。“能通过初评,对淮剧来说就意味着一次‘零的突破’”,陈澄说,“入围就是肯定。特别是在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艺术舞台上,淮剧更有展示的机会,对我们地方戏来说,就是一次最好的传播与推广。”
身为省淮剧团团长,陈明矿也希望能借《小镇》进一步推动整个淮剧的发展与传承,“传承,是我们团的永恒的第一使命。这些年,淮剧的文脉没有断,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小镇》之中,我们团老中青少四代演员齐上阵,既有70多岁的老同志,也有刚从戏校毕业没多久的小苗子。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淮剧的未来可期。”
这些年,陈明矿和陈澄尽管演出任务很重,但他们还是抓紧一切机会推广淮剧、关注传承。比如,省淮前两年招了10名戏校毕业的女学生,陈澄一下子就带了5个,她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为她们挑选合适的折子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这样手把手地教给她们,“这就是口传心授,为的就是让她们少走弯路,尽快成长。”陈澄说。在进校园的过程中,陈明矿和陈澄不但积极参加,更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很多互动环节,让同学们在“变身”中找到戏迷的感觉。在他们看来,每一次进校园,就是为淮剧寻找新观众、年轻观众的机会。让淮剧变得更年轻,观众不可或缺。对此,陈明矿就对记者说,“作为江苏淮剧的领军团体,如何在传承的同时,赢得今天的观众,我们有责任不断探索。” 记者 董 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