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过年尬聊的原因有哪些(又到了尬聊高发时期)(1)

凡是跟人共同处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时,由于无法掌握恰当的物理和心理距离,都很容易引发礼貌性尬场。

相信你一定对这样的尬聊场景不陌生,当你在飞机或者高铁上不小心与邻座产生了对视时,出于礼貌你们会开始一段礼节性尬聊:

“啊你是做什么的?”

“在博物馆工作。”

“哇好酷”

“那你是什么职业?”

“律师。”

“哇好帅”

之后,如果再找不到话茬后,你们就会陷入迷之沉默,进而陌生的邻座开始转头凝视窗外的风景,而你则闭上眼睛假装睡觉。

跟陌生人或者不是特别熟的人接触,难免寒暄一下以显得礼貌友好,但总是更难免陷入三言两语就无话可说,或是对方自来熟、单方面家长里短唠个没完的的尴尬处境。

在电梯里遇到不熟悉的同事时,如何在四目相对那一刻拿捏出一个不失礼貌的微笑、如何迅速切入一段自然的开场白、或是如何默契地回避言语交流适时移开眼神,盯牢电梯层数显示器,都可以说是当代人类社交礼仪的最高检验标准了。

心理学家 Gary Fitzgibbon 说,电梯打破了所有常规的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的“保护罩”,乘客没有移动的选择,这引起了某种类型的紧张。而紧张之下一旦起了“要不说点什么缓解一下尴尬”的邪念,结果往往会发生令所有人更加无所适从的尴尬对话。

在调查的投票中,“过节时与亲戚长辈同处一室”得票数第二,有 15% 的受访者都认为这是一种难熬的交流体验。

春节作为一年一度的尬聊高发期,我们因为与家里的三姑六婆打交道而陷入“生聊”的尴尬局面似乎很难避免。

造成过年尬聊的原因有哪些(又到了尬聊高发时期)(2)

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啊?

一个月赚多少啊?

都这么大年纪了,可以找个对象了。

什么时候结婚啊?

什么时候生宝宝啊,你妈早就想帮你们带孩子了。

(谁也躲不过这些问题~)

想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并不比明星面对成百上千的媒体提问来的容易,一个回答稍有不慎,可能会引来全家人的集体说教。

然而这还不是最尴尬的,最尴尬的是本已经如此强求的聊天,却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常常是自己的意思被三姑六婆所误解,不仅如此,加上事业有成的老同学、家庭美满的前任的神助攻,更是让我们哭笑不得。

很多时候,就是这些亲戚的问题,让我们糟透了心,网上花样百出的教你反击亲戚提问的段子也是层出不穷:

阿姨:有对象了吗?

阿姨您孩子期末考试怎么样啊?班里考试第几名?阿姨您市中心买房子了吗?叔叔今年效益如何?每年要体检,不然有病查不出来小病容易变大病啊。

造成过年尬聊的原因有哪些(又到了尬聊高发时期)(3)

乍一看去,可真是解气,是呀,我自己的人生,你们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

可是,真的如此吗?一年回一次家,你渐渐长成了高个小伙儿,大姑娘。你去了更远的地方,更大的城市,学习着亲戚长辈们已经再也不能理解的专业和知识,在年夜饭的桌上,他们想要关心关心你,却不知如何开口,不知问些什么。

问你专业吧,你解释不清,长辈也听不懂。问你未来规划吧,你早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

那问什么呢?问对象,问成绩,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关心你。

然后呢,你保存了朋友圈里流传的全套怼亲戚大法,你信心满满地等着姑姨们提问,你不动声色一气呵成地完成先发制人,问候别人车贷、房贷、子女升学就业以及未来的二胎,最后再皮笑肉不笑的“呵呵”绝杀收官。

饭桌上是落得清静了,长辈们烦不胜烦的问题被怼回去了,但同时被怼回去的还有他们的关心。

其实,除了少数所谓的“熊”亲戚,长辈们只是借着这个机会关心我们而已,有什么必要挟着自己的年轻气盛,咄咄逼人地怼回去呢?

所以,天神君今天想说的不是如何先发制人地呛住长辈,而是要学会如何心平气和地接受长辈们的好意。

有对象了吗? -啊,还没有啦~

-别太挑了啊,你瞧瞧你,都多大岁数了。再挑就嫁不出去了。你看谁谁谁,她儿子都一岁了。 -嗯嗯,好的,下次阿姨帮我介绍啦~

-学习怎么样? -还好啦,谢谢阿姨关心!

你瞧,没有多难。阿姨也许回头就夸:瞧瞧,这孩子多懂事!

造成过年尬聊的原因有哪些(又到了尬聊高发时期)(4)

其实,并不是我们不会回答,而是心怀抵触,不愿意罢了。

有什么必要呢?就像歌里唱的:我童年爬过树,冻伤国定路跳过朝阳公园的广场舞,雾霾也没能将我征服,怎么会放弃我的理想变成我最讨厌的模样。

在外面历经了那么多,雾霾也没能将我们征服,何必要把脸色,留给真正关心自己的家人看呢?

不如带着笑意,好好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