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岁月的蹉跎已经破败不堪,1980年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主持下国家文物管理事业局和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请示报告》,并在传达文件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对北京恭王府的保护。

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柳荫街最早由清代巨贪和珅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构成,占地61120平米,它集王府建筑和园林建筑于一体,是北京王公府邸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自清朝灭亡后恭王府的最后一任主人恭亲王奕訢的孙子小恭亲王溥伟为复辟清廷筹措资金,将恭王府抵押给北京天主教会,后因无力尝还成为教会创办的辅仁大学校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及附中在此办公,随后越来越多的机构甚至居民陆续迁入恭王府,到1980年恭王府已成为被8家单位割据数百家住户集聚的大宅院,因为迁入的住户只知道园子的前身是王府,并不清楚它的历史,更无文物保护意识,一些单位甚至搭起围墙将整齐的宅院分割的七零八落,也加速了它的衰败。

恭王府王府简介(曾经破败不堪的恭王府)(1)

当时占据恭王府主要有文化部管辖的中国音乐学院及附中,文学艺术研究院,公安部宿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幼儿园以及北京市所属的北京风机厂,当时的恭王府可以说是一座破败的大宅院,里面住着几十户人家,不仅风景得天独厚而且当时风机厂的生意还特别红火,因此谁都不愿意搬走。

虽然修缮恭王府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它的搬迁工作也得到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的批准,但是这巨大的工程也面临怎么搬,谁来拿钱来搬的问题,最后在谷牧的协调下,文化部申请资金1500万元和5万平米的基建用地,修建中国音乐学院和文学艺术研究院新址,又在北京劲松小区给公安部拨了一块地,用来盖宿舍楼下不仅如此他还呼吁一砖一木一花一草都不要再破坏了,自此恭王府的搬迁工作才终于启动。

1982年在谷牧的亲自督促与主持下,恭王府修复搬迁领导小组成立,并制定了先花园后府邸,边搬迁边修复边开放的原则,但由于恭王府的开放涉及多个部门,还关系到筹措资金划拨土地等多项事宜,因此进展缓慢,步履维艰。

1982年到1988年在谷牧同志的主持下在各方面力量的不断协调下,位于恭王府花园部分单位和大多数住户客服重重困难得以迁出,1988年8月经过修缮后的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但府邸部分的腾退工作仍然艰难的进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从府邸部分搬出,恭王府80%的府邸部分得以空出,20多年的奋斗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恭王府王府简介(曾经破败不堪的恭王府)(2)

2003年历时23年的恭王府搬迁工作完成后,接下来面临就是如何修缮的问题,关于古建筑的修缮,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早就提出要“修旧如旧”,然而此时已年近九旬的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经过多放调查特别提出恭王府的修缮要实行“修旧如故”尽可能保存清代王府的建筑风貌,同时又同专家反复论证,决定把恭王府府邸恢复到最辉煌的恭亲王时期形态也就是同治光绪时期。

要想修缮好恭王府这样一个国家一级王府博物馆,首先得有一流的设计团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因为设计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和北京菊尔胡同“类四合院”住宅规划,第十一届亚运会拳击馆等获得过国家多项设计金奖和银奖,谷牧和李岚清都决定把设计工作交给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4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恭王府府邸修缮的总体设计任务,同时师承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熏姮更是当今中国古建筑历史研究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顶尖专家,68岁的她担当起了恭王府府邸修复工程的工程主持人,确定了要修缮的目标,恭王府的腾退工作也基本完成,但这时的恭王府却是满目疮痍,不仅很多建筑老旧和破损,有些建筑被大火还烧的一干二净,再加上后来多次改建重修,此时恭王府的历史原貌已经相当模糊,这下让郭熏姮犯了难了。

想要真实的还原恭王府就必须找到详实准确的图纸资料,恭王府管理中心立即派人多方查找有关恭王府的建筑资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官方资料里似乎没有太多的恭王府的记载,一般主要记载故宫和皇帝的活动,很少记载王府而普通人又很难进入王府,复建依据到底上哪儿找呢?这时郭熏姮想起自己在国家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好像有一些样式雷有关恭王府的图。

样式雷很多人听起来估计有点陌生,在清代给皇室设计各种建筑的叫样式房,相当于清代的皇家设计院,而样式雷就是一个姓雷的家族里很多家族成员曾在清朝样式房行使掌案职务的因此而得名,从康熙至光绪的260多年间雷家七代传人,他们超凡的智慧和技艺赢得了帝王的垂青,我们熟知的清东陵和清西陵颐和园和恭王府清代著名建筑群都是由样式雷设计的。

于是凭着记忆郭熏姮在国家图书馆的善本部里终于找到了当年恭王府的“样式雷”图纸,这几张同治四年的样式雷恭王府及其花园图所绘的图景正是恭王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因此也成为此次大修的重要依据。

找到了这几张样式雷图纸,郭熏姮和工作组仿佛打了一针强心剂,终于兴奋起来,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再次让她傻了眼,原来这几张“样式雷”图纸虽然时间吻合,却并没有确切的尺寸的标注,这样也不利于复建,郭熏姮的工作再次陷入停滞。

面对匮乏的资料,设计问题再遇阻碍恭王府管理中心提出了科学严谨的四项保护原则,有史有据的按照原始依据修缮,没有原始依据的按最接近原始依据进行修修缮。既没有原始依据又历史依据不足的在专家指导下修缮。专家也吃不准的按原样保护也是正是这些保护原则为科学保护古物恢复恭王府历史原貌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在这时恭王府顾问兼专家组组长孔祥星老先生突然想到一件事情。这时他想起1937年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营造学社成员,曾经考察过恭王府,据孔祥星介绍1937年正是恭王府要变为辅仁大学女子学院的第一年,就在这一年的5月31日到6月3日期间正是日本全面入侵北平攻占恭王府的前一个月,因此营造学社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对恭王府原貌考察,让人遗憾的是当时负责具体测绘的营造学社成员大多已经去世,只有梁思成的第二任夫人林洙还健在,孔祥星因与梁思成的孙子梁鉴私交很好,便希望通过他找到林洙找到这些图纸,幸运的是一个星期后主管清华资料室的林洙找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他们在1937年和在1947年两次对恭王府33张实绘图在这些图纸上恭王府花园的主要建筑和院落都标注有详细的尺寸,虽然时处战乱年代所有图纸都是草图且是大量杂乱的曲线,和看不懂的图形,但是对恭王府府邸的修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恭王府王府简介(曾经破败不堪的恭王府)(3)

不仅是样式雷和营造学社的图纸,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清代恭王府修缮记录,1940年辅仁大学主办的《华裔学志》刊登的60多张恭王府照片原文件以及陈鸿舜和凯茨先生发表的一篇长达5万字的论文《北京恭王府及其花园》都被陆续找到为恭王府的修复尤其是内部装修以及装修细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03年当清华大学古建专家郭熏姮教授初踏进恭王府的时候就深深被恭王府这恢宏壮观的王府气象给震撼住了,但令他没有想到是当他一进到宫门映入眼帘的是竟然是一片荒凉的景象,空旷的院子长满了杂草,因为此时的恭王府正殿银安殿及配殿的所在地已经空无一物,这些曾经富丽堂皇的代表了王府最高规格的建筑全部毁于1916年元宵节的一场大火,根据文物保护法全毁建筑不再复建,但恭王府其他建筑还在,唯独缺少了正殿,这时既找不到见过银安殿的人也找不到一张照片,仅凭样式雷的平面图是无法推断立面的具体数据,然而正殿的银安殿是此次大修的重中之重,郭熏姮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经过多放商议2004年冬北京考古研究院首次开掘了银安殿及其配殿遗址,根据“王府足制”的字样的砖,根据回填土色确定磉墩位置等,解决了殿的大小,和平面结构等等一些复建的基本问题,根据考古可以算出大殿的“身体”数据,可是大殿的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有的古建筑专家认为柱子位置偏向山墙,因此屋顶应是“硬山顶”样式,面对这一“硬”证据郭熏姮提出了自己的疑点,由历史依据看恭王府为亲王等级的文物建筑,应使用亲王等级的“歇山顶”,这一点如现存的醇亲王福王府建筑均可参照,最终在郭熏姮提出的有力证据下,如今的银安殿至少在形制上还原了王府鼎盛时期的气象,正殿采用歇山顶五彩斗拱绿色琉璃瓦衬托屋脊上的神兽,配殿用灰筒瓦三彩斗拱,耳房为双卷勾连搭一抖三升斗拱,在复建过程中恭王府的正殿还算是可以推出出来的,但是有些建筑却是难以参透谜团,据记载约占5间房的水法楼位于160多米长的二层后罩楼西侧,曾是国内唯一的“室内园林景观”,于辅仁大学入驻以后被毁,至今仍无法还原它的本来面貌,就在恭王府的修复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已经展开,它的成败或许影响恭王府未来的开放,那就是文物流失问题。

溥伟把宅子里除书画外的珍藏一次性卖给日本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山中定次郎得到这笔“空前绝后”的稀世珍宝后火速到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举办了两次拍卖会,最终恭亲王700多件珍藏高价流散到世界各地,2003年谷牧视察恭王府修复工作时候,关于文物流失问题他曾斩钉截铁说花钱也要买下来,这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遗产。

恭王府王府简介(曾经破败不堪的恭王府)(4)

经过各方的不断努力恭王府建筑逐一得到修缮,又恢复了当年的模样,修缮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2008年8月20号国家为此投入了数亿元历时30年整体搬迁修缮工作终于整体对外开放,实现了周总理生前遗愿,恭王府自此成为中国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此刻主持修缮工作的谷牧已经94岁高龄面对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自传中写下今天的恭王府,国家和人民成了它新的主人,而我们的后代置身其中也可展开与今人古人的对话,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领略它曾经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