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守护人#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还说古典名著”之《阅微草堂笔记》系列(二)

常清君导读:阅读古典名著,就如同心灵的一次旅行,时空的一次穿越,人生的一次了悟。

01

说起清代蒲松龄描写狐仙鬼妖的志怪笔记小说《聊斋志异》,在华夏大地可谓妇孺皆知,不过若提及清代另一描写相同题材的志怪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可能如今知晓的人就不是那么广泛了。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就是曾经火爆一时的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主角纪晓岚晚年创作的文言志怪笔记小说,包含“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等不同时期创作的五部分内容,创作时间自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始,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止,长达十年。后由其门生盛时彦将其合五为一校对编辑出版。作品主要描写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或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其亲身听闻的奇情轶事,与《聊斋志异》并誉为清代志怪笔记小说中的“双璧”。

狐仙与穷秀才的故事 清代阅微草堂笔记描写一狐仙(1)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清代文学家、古籍编纂家。

狐仙与穷秀才的故事 清代阅微草堂笔记描写一狐仙(2)

纪昀自幼就聪慧过人,雍正八年(1730年),年仅6岁的纪昀参加童子试,以优异成绩获得“神童”称号。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历任礼部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等职。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02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篇里,作者描写了一则有关狐仙的故事:

河北沧州有一位举人叫刘士玉,他的书房被一个狐仙占据了,这个狐仙白天和人作答对话,有时还向人投掷瓦石,但人们却看不到它的形貌。

时任沧州知州(知州:古代指一洲的行政长官)的平原人董思任,被大家公认为一位好官,听说这件事之后于是亲自前往驱赶这个恶作剧的狐仙。

狐仙与穷秀才的故事 清代阅微草堂笔记描写一狐仙(3)

董思任来到那间书房里,与狐仙口若悬河的大谈特谈人妖不属同类应该互相回避的道理,还没等他说完话,就听见房檐间传来那位狐仙的话语,对方朗声说道:“你作官的确很爱民,也不贪财,所以我不敢用瓦石砸你。但你爱民只不过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财也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董先生你差不多就可以回去了,不要再啰嗦下去自取其辱了。”董思任听后感到尴尬不已,狼狈不堪地返回去了,好几天都为此郁闷不乐。

狐仙与穷秀才的故事 清代阅微草堂笔记描写一狐仙(4)

刘士玉家里有一个女仆,平时看上去显得有些粗拙愚蠢,但偏偏她就不怕这位狐仙,而这位狐仙呢也不会用石头投掷攻击她。有次与狐仙对话的时候,有人就专门就这件事情询问其中的缘由,狐仙解释说:“这位女仆虽然平时做着低贱的仆役工作,但却是一个真正践行孝道的妇女。这种人连鬼神见了都要回避三分,何况像我这样的狐精呢?”

刘士玉得知这件事之后,就要求这个女仆专门住在这间屋子里,那位狐仙于是当天就离开书房不见踪影了。

03

常清君读完这则故事感触颇多。首先感觉这位狐仙很有智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这位狐仙对人间世事可谓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不被表面现象和外貌所蒙蔽,别人看不明白蒙在鼓里的事情,比如对于那位被大家公认是好官的知州董思任的心思底细,以及对于那位被大家认为粗拙愚蠢的女仆的真正为人,都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狐仙与穷秀才的故事 清代阅微草堂笔记描写一狐仙(5)

其次,常清君感觉这位狐仙很有情商,它虽然有时也会恶作剧向人投掷石块什么的,但它能够把握其中的分寸尺度,知道那些人能够投掷石块,那些人则不能,而且言语对答如流,一语就可切中对方要害。

再次,常清君感觉这位狐仙很有德商,能够明辨起码的善恶是非。

04

最后,常清君感觉这位狐仙还很有自知之明,老子在《道德经》中还说“自知者明”,当那位刘举人将计就计的故意让那位女仆住在书房里的时候,这位狐仙一方面处于对这位践行真孝道的妇女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为了不让这位妇女为难,而主动选择知趣的离开了。

狐仙与穷秀才的故事 清代阅微草堂笔记描写一狐仙(6)

常清君对这位狐仙总的感觉是:和人世间好多徒具一副人类躯体的同类来说,要耿直可爱多了。

常清君云:众多同类实堪愧,此位狐仙更见真。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