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4日消息(记者王逸群 李凡 河南台记者刘长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实际上,作为全球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形成了全链条的制造业集群,他们可能是一个村庄、一个小镇,或者一个小城市,但是却生产出占据中国乃至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产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工业式压舱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工业式压舱石(压舱石小小钢卷尺)

工业式压舱石

央广网北京12月14日消息(记者王逸群 李凡 河南台记者刘长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实际上,作为全球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形成了全链条的制造业集群,他们可能是一个村庄、一个小镇,或者一个小城市,但是却生产出占据中国乃至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产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困扰,这些制造业集群不断调整方向、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压舱石”。中国之声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各地,推出系列调研报道《压舱石》,本期推出《小小钢卷尺,量出致富路》。

“像常规的卷尺在测量时候,比如在工地上,有泥沙进去之后卷尺会卡死,很快就会生锈……”在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稍岗镇的锐尔拓工量具有限公司,刘国会拿出自己研发的专利产品——镂空卷尺与普通钢卷尺进行对比。通过材质和外观的改变,镂空卷尺性能大大提升,市场价最高可达80元,是普通卷尺的十几倍。2019年产品推向市场后,刘国会公司每年的镂空卷尺产量达十几万把,远销韩国、日本及欧美等地。

刘国会介绍:“我们把外壳改变成镂空的,里面的材质从碳钢变成不锈钢,有脏东西进去之后,我们可以用水龙头清洗一下,里面也不会生锈,包括尺带各方面的使用寿命就长了。”

在稍岗镇,像这样从事五金行业的企业有5000多家。但是庞大的“五金王国”非一日建成,故事还要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说起,当时是稍岗镇几位农民从商丘卷尺厂淘汰的废品中发现了商机。南庄村村民林建良说,自己的两位叔叔就是当时第一代卷尺创业者。“卷尺厂卖到废品站,从那里边买出来以后,1米、2米卖给学生,在学校门前当米尺卖,一个卖5分钱、3分钱,他一天卖30块钱、50块钱,要比在家做农活、比生产队(的收入)高很多。”

随着尺子生意越做越红火,引来其他村民纷纷效仿。商丘本地的尺带废品不够用了,大家便到全国各地的量具厂去买。1982年,林建良退伍返乡,也加入到这个行当。他不满足于简单地剪直尺,便开始尝试自己动手组装卷尺。他说:“我当时从青岛一个卷尺厂买了尺带在家里搞一些组装,当时没有注塑的塑料壳,都是用铁盒,一块钱一个、两块钱一个。那时候不兴外贸,兴零售,扛着包到附近县城去卖。晚上装卷尺,白天出去卖。”

渐渐地,这种加工钢卷尺的家庭作坊在稍岗镇遍地开花。1993年,林建良当上了南庄村党支部书记。他意识到,仅靠家庭作坊,品质和产能没办法提升,想发展必须转型。他挨家挨户做动员,帮忙解决土地、资金难题,带动一批人率先办起工厂。

林建良说:“那时候就是村里边给企业提供点地皮,从建厂到生产的过程,我都陪着他去做。他没有钱,我当时手里有一点积蓄,我拿给他叫他使用,当时十几万块钱就不得了了。”

当时,大部分企业重销售、轻生产,钢卷尺需要用到的尺壳、尺带、弹簧等配件全部采购,质量无法掌控。2010年,梁生创立了商丘市珂铭工量具有限公司,没过多长时间就遭遇了事业“滑铁卢”。

梁生告诉记者:“巴拿马(的客户)当时给我们下了一个订单,(金额)非常大,一下就三个货柜的订单。结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三个柜的订单全部退回来,那么大的客户没有了,那时损失几十万,真是晴天霹雳,打击太大了。”

梁生遭遇的困境是全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野蛮生长,稍岗镇的卷尺企业陷入“不比质量好、只比价格低”的怪圈。稍岗镇党委书记李剑说,要想让稍岗卷尺品牌实现从弱到强的转变,必须走创新之路。“我们建立了五金研发团队,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鼓励企业研发智能语音量具等新型五金产品。设置政府奖励基金,鼓励一线技术工人搞研发。”

在稍岗镇政府的牵头下,刘国会的公司和西安一高校达成合作:刘国会将产品需求发过去,教师带领学生组成研发团队,提升产品设计水平。这款刚刚推出的三合一卷尺,不仅可以测量直面、弧面,还能自动计算面积、体积,语音播报、液晶显示屏等功能让使用者感觉更加方便。刘国会介绍:“量产应该是在下个月,我们现在至少有两万来把卷尺的订单。”

目前,稍岗卷尺的出口量稳定在全国总量的65%以上。为了让企业“出海”更加便捷、降低成本,2016年8月,位于虞城县的商丘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正式封关运营。

梁生算了一笔账:公司每年出口量在800吨左右,以前需要把货拉到上海。如今在家门口出口,每年仅运费一项就可省下32万元。梁生说:“现在客户要的货,我们只需要做好,拉到保税物流园里,就相当于我们出口了,政府这边给我们退税。”

经过40多年发展,稍岗镇已经形成了钢卷尺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完善的产业链条。而庞大的产业集群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到这里创业。

“双12”刚刚过去,冯庄村的郑田顷正在打包发货,他做电商生意已经三四年了。以前为了节约成本,他把店铺设在了浙江义乌,今年还是为了节约成本,他选择回到稍岗。“场地费一年能省下来十几万元,人工工资一年也要相差十几万元,省掉一笔物流费,反正一年下来能省几十万元。”郑田顷说。

一把小小的钢卷尺,不仅仅丈量了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幸福指数,也是每一个装修师傅的必备工具和“吃饭家伙”,更是见证了大国小家蓬勃建设的每一厘米进步。

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稍岗镇的钢卷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这里销售的钢卷尺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稍岗镇的钢卷尺产业也带动了虞城县以五金工量具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今年1-10月份,稍岗镇实现产值271亿元。

李剑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工量具制造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400亿元,小镇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李剑说:“通过在优化服务、整合资源和提质创新三个方面下功夫,国际五金之都、中国特色小镇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