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决策探索杂志

文、图/刘建民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1)

画牡丹

1947年秋,我出生在河南新郑南边的一个千年古寨,书香世家。这里刘氏家族是江苏省沛县汉刘邦后裔,明清以来都是官宦人家,称刘家大院。我从小在别人家堂屋见到过挂着任伯年、任薫、任熊他们画的四扇条屏,刘庸写的“静里天机”和书法对联条幅,赵孟頫画的四尺整张条幅是农夫赤着脚牵着马,王铎写的匾额,祖上清朝官员刘国良的墨竹四条屏,等等。风晴雨露,这些书画作品,从我十岁见到开始,一直挂到六五年,我看了无数次。还见到别人家装满字画的大箱子,郑板桥的竹子,吴昌硕的梅花等各类名家作品,还有很多古书。我十岁那年,看到刘氏家族的人画的大折扇,有一米多宽,一把是荷花,一把是牡丹,是清代恽寿平风格演变的牡丹,花头是用牡丹红颜料,叶子是花青色,叶筋勾的很美,是没骨花鸟画画法,清新淡雅,画的太好了。在耳濡目染中,我幼小的心灵深受影响,就像刻印到脑子里了,似乎天生与中国花鸟画有缘,是命运之神的安排。我酷爱绘画艺术,喜欢中国花鸟画,特别爱画牡丹,自此走上了画牡丹之路。

画家都想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牡丹,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与风格,但那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把中国历代画牡丹的中国绘画史进行研究,多年来凡是我去过的地方,都要特别到新华书店看看,发现画牡丹的书我都买,要掌握技法,临名家作品,如恽寿平、任伯年,赵之谦、吴昌硕、陈半丁、张世简、张大壮、张书旗、江寒汀、崔堷鲁、王小古、陈世中、王道中、王庆升、江宏伟、梅若、方政和、王法、唐玉润、安庆臻等,学习他们不同的技法与特点,取众家之长。

我认为,画牡丹就必须了解历代和近现代不同画家的格调和面貌特点,吸取前人精华,运用到创作中。要能敏锐地洞察代表艺术发展趋向的新的艺术观念和新的艺术趣味,取长补短,寻求有新意的艺术语言,而不是静止地表现纯自然属性,这样创作的作品才会高明而不清高,通俗而不庸俗。

做人要虚心,画画要自信,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就不会有独特的风格。正气之人落笔也有正气,技巧好学,唯这股气不好学,我认为“笔正者画正、心正则画正”。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人格方正画品亦高。艺术是艺术家人格思想感情的反映,落笔须有刚正之骨,浩然正气。辅以广博之学养,高远之神思,方可具正法,眼入上乘禅,若少气骨,欠修养,虽特技巧思,偏才捷经,虽成新格而终非大家气象。

牡丹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众多画家描绘的对象而具有了人格的象征,承载了从古至今文人雅士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趣的一种艺术符号,传达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面貌与韵味。

张大千曾说过,“作为一个绘画专业者、要忠实与艺术”,不能妄图名利,不应只学“文人画”,而要学“画家之画”,应努力提高牡丹画的品位,创作出有时代特色的好作品。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2)

刘建民作品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3)

刘建民作品

卖"牡丹 "

我苦练十余载,研究牡丹并已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与风格,本应该进一步创作出自己更满意的作品。1998年,我的二孩从郑州铁六中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铁六中把他的半身像照片放大一米多高装框了挂在校门口,他是学校当年唯一考上高等美院的学生,学校也倍感荣光。

这本来是件大好事,可不知我此时已穷困潦倒,哪能拿得起学费供孩子上大学啊!苦大人不能苦孩子!我的大孩子出主意:去北京卖画,挣钱供二孩上学。我不同意,觉得研究多年,付出这么多努力而结果去走市场,心里很是不平衡。可别无选择,也只有走卖画这条路。转念一想,也好,实战一下,这样也许会把功力和技巧练得更深厚。其实,投身于社会之中,满足大众需要,进入市场并不丢人。大孩子带了我几十张四尺斗方的牡丹画出发了,到北京书画市场去看情况。

但是,看似车水马龙、繁荣昌盛的书画市场,绝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兴旺发达”。

大孩几乎跑遍了整个北京,很多书画市场的画店老板都说收画,可一听说是牡丹画就摇头,不要。大孩说:我们的牡丹画特别不一样,看一下行吗?可老板们看都不愿看,有的还冷言冷语。这样的情况,给孩子当头一棒,使孩子心灰意冷。信心百倍进北京,结果是到处碰壁,使人多么的忧伤,难道就无路可走了吗?这牡丹作品真的就没人要了吗?

不知到底怎么了,“牡丹”这两个字一出口,就非常使人反感,全国的牡丹画都大同小异一个样,都是一团团火红一片。可以说,一直到现在,举国上下也差不多一个样,牡丹已被画烂了,俗不可耐。官方美协、画院办展览一说是牡丹画就很反感,好像牡丹作品就登不了大雅之堂。怎么能想到那么雍容华贵的牡丹画会落此可悲下场。我毕生精力投入研究画牡丹,全北京那么多书画市场有数不完的画店,竟然没一个愿意看看,真让人又可气又可笑。

苍天不负有心人,是金子总会发光。有一天,孩子又遇上一个卖画老板,她原是卖鞋的根本不懂画,看到卖画生意好就改行卖画。大孩求她把画挂店里试试,先不让她付钱。她觉着自己不会有任何损失就同意了。可没想到,真像演戏一样,画挂起来没有十分钟,就有两个外地画商进店,他们一眼就盯上了我画的牡丹,就问多少钱一张,都知道当时牡丹画4尺斗方是5元一张,还不好卖。画店老板虽然不懂,但听孩子说我的牡丹与别人的牡丹不一样,就想蒙一下这两个买画的,随口说80元一张,谁知买画人也不讨价还价,两张都要。旁边另一个人说你不能一个人都要,我们是同时进来的,他抓住画不放,也非要一张不可。最后,俩人付了钱装起画离店而去。这下,店老板懵了:一般的牡丹画现在都鲜有人问,而这两幅挂上一会儿就给卖了,还有点后悔要钱少了。她又叫孩子再给他五张,谁知这五张作品没有半小时又卖了,她又打电话再要十张。结果,很快十张又卖完了。老板很吃惊,卖那么多画还真没这个牡丹卖的快。又打电话问大孩,说你带了多少张?孩子说:三次给你了17张,总共带了50张,现在还有33张,结果她一口咬定:全要了!接着又把我家的电话号码记下来,打电话说:你画的牡丹我包了,斗方按50元,别给别人送了。

其后,我带着孩子、儿媳,到北京租了一套房子,从此,开启了进京的卖画生涯。因需求量大,我一天到晚画,有时赶不出来,画到夜里二点半的时候也有。从此,我的牡丹算是占领了北京一席之地,也练就了一手硬功。

有一次周日,我想出去转转,到中国美术馆看看展览,再看看琉璃厂荣宝斋周围的书店、画店。走进一家画廊,抬头一看,我画的牡丹四尺斗方带框子精装悬挂其中。我问店老板:这牡丹多少钱?他对我说:这是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教授画的,他个子高高的,胡子长长的——我暗自好笑,他说你要想要给你便宜,你出一千五吧!乖乖,这可不是小数啊!当然,他不知道我就是画家本人,我想我真是给别人下苦力的。就这样,在北京连画三年半。四尺斗方半小时一张,四尺整张一小时一张,四尺宣纸我总共画了六千多张。从量变到质变,因此,我把牡丹算是研究个够,自认为获益匪浅。

后来,我因患上了腰肌劳损,就返回家乡了。从北京回来后,通过各种展览和我画牡丹、卖牡丹、种牡丹,新郑人对我也增加了了解,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2001年,大家推选我为新郑市美协主席,直到2019年秋。我感谢新郑市文联和书画圈朋友们的厚爱和信任,我现在是新郑市美协的名誉主席。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4)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5)

刘建民作品

种牡丹

我住的地方的西街有位老姑奶奶,是这里刘氏家族清朝官员刘国良之女,官宦人家,年轻时是绣楼上的大姑娘,她就好像是戏剧中的人物角色“闺门旦”,琴棋书画样样都通。1990年4月中旬,正是牡丹开放的季节,我去她家,当时老姑奶奶己八十多岁了,带上老花镜在看一本很厚的书,我很好奇,像她这样年龄的经封建社会过来的人一般都是不识字的。春光明媚,满院花香,整个院子里栽满了牡丹,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我对牡丹深爱,有恋恋不舍之情,心想我的院里如有此牡丹那该多好,可以朝夕相伴。我正呆呆的在那看着牡丹沉醉其中时,突然被她喊一声我的名字,如梦方醒。她说等秋分节时把牡丹移到你家一部分,这样花期到来时可观察写生,这对你会有很大帮助,我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睁大眼睛好奇地问:您说的是真的?这位老姑奶奶心胸宽阔,使我不知道说啥好了,真让人感动。她给了我18棵牡丹,等到秋分时节我把牡丹移栽到了我家,我想这好像上天賜给我的,在帮我成就画牡丹的初心:我一定要成功!

栽上牡丹后,又买了一本养花的书,学习牡丹生长规律和管理知识。栽牡丹这几年,我辛勤管理。在第三年,在初放花期前肥水充足,谷雨前后牡丹已初放。那天,我早上起来到院里观赏牡丹,潮湿的露珠滋润着含苞待放的牡丹,一棵“赵粉”很旺盛,叶子深绿色,叶片肥大,杆粗如幹面杖,花头很大,因营养充足,粉红色的花头鲜艳无比,其中一朵含苞待放大的惊人,嫩梗1厘米粗,半小时后就开放了,花头前脸直径有28公分。我去过洛阳几个牡丹园,如王城公园,植物园、国色牡丹园,国际牡丹园,等等,从没见到这么大的牡丹花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这不就是牡丹王吗?一棵开了十几朵,有主有次,端庄大气,真是满院花香,万紫千红,争芳斗艳,有诗曰:

吾家院中牡丹丛,花开姿舞斗春风。

国色魏紫呈新贵,姚黄昂首冠群芳。

十年面壁清贫舍,总领群芳富贵翩。

倾国红艳露华浓,香韵绝尘含醉妆。

为了观察牡丹的千姿百态,我每年都到洛阳、荷泽写生、观察、拍照。后来家里种牡丹几十年,牡丹在早期含苞待放,中期盛开,晚期凋谢。早上、中午、晚上,千变万化,娇美多姿,馨香传情,风晴雨露,神韵天成,牡丹真是耐人寻味。

2004年,在洛阳国色牡丹园,我同周彦生一块写生,他说:都说画牡丹太俗,其实她并不俗,并且很高貴,他说他很喜欢画牡丹,我俩边谈边写生,谈绘画、谈写生方法与技巧,不谋而合,很是投机。

几十年艺术生涯,在创作中我始终遵循着外师造化,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乐于写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寻觅诗意与灵感。山林树木因经风冒雨,气势磅大,化为峥嵘牡丹的大度,湖里的碧荷草丛在暴风雨过后,那摧残的景象又雄浑博大,丰富多彩也可蕴涵为牡丹的大起大落之势。一幅画上可动静平衡,而在塑造浑然和谐的整体。植物界中所有生命的成长和繁衍都充满了神秘和勃勃生机,对娇妍多姿、蓬勃绚丽的牡丹,深沉的爱,进而为诗为画,才能使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意境。我写生习惯用八开素描纸,二十多年来完成的牡丹写生稿有296张。写生大多是晴天,4月中旬天气温度升高,头顶太阳,满脸是汗,有时汗珠把纸滴湿,但心情愉悦,一画就是一整天。又到洛阳关林写生,观察千年的苍松翠柏;到长葛东区写生,拍照汉朝千年的古柏。雄浑、苍辣、古拙、厚重,朝思慕想去追求,这些都化为我心中端庄大气的牡丹。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6)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7)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8)

一世牡丹情

潘天寿先生曾说:“牡丹好看不好画”。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牡丹天生具有国色天香的“富贵相”,但较难画出高格调的画。因为牡丹花艳色彩丰富,处理不好极易甜俗,若以水墨表現难度更高。牡丹的生长规律较特别,必须熟练掌握,才可能在牡丹画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面貌。

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画最高境界是幽静苦寒,可牡丹较特别,不能划归此类,那样容易小气穷气。牡丹必须画成大气、帅气的富贵气,即色彩高雅,静中有动,又风骨大度,清新雅丽。为画牡丹,我苦练十余载,患上了腰肌劳损,由于站的久了,双脚竟把画案前的水泥地磨出两个凹陷,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终于形成了一点自己与众不同的面貌。

在我画牡丹的成长历程中,还应该感谢禹化兴老师。他学术修养高,人品好,谦虚低调,平易近人,对人热情,受人尊敬,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好老师。多年来,禹老师曾多次给我讲理论知识,指点画作,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和技巧、方法。

国画家要有几手看家本领,画的品种不必多但务求精。运用技法,不必贪全,务必求新。写意牡丹,不求形似,但求似与不似。“写意”是中国花鸟画创作思想中的重要特点,“意”是正确反映客观的主观。

1989年7月,我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获优秀学员证,师从禹化兴老师,后又受启功、廖静文、汪国新、周彦生、王成喜、闫文喜、刘平、薛铸等名家点拨。著名的电影导演凌子风,1998年观看我的作品后幽默地说:“牡丹由此出,唯有富贵气”。我没辜负禹老师的教诲,把老师的期待化为现实,真是一日为师,终身难忘。

我毕生的精力和情感,都将投入到艺术创造中了,但我全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有不少牡丹画爱好者,要求拜师学艺,我就收他们为弟子,把自己修来的艺术成果毫不保留地传给他们。

我对弟子强调,不但要把手上功夫练出来,更要练画外之功,做人要端正,一幅画上能看出性格、修养、年龄、人品,要画好牡丹就要像牡丹一样,阳光灿烂,身正气爽,踏踏实实做学问,画作自然就会透出浩然正气来。

爱牡丹,画牡丹——初心永不忘!

刘建民简介: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9)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省人民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大河书画院画家,郑州市书画家协会顾问。

2010年至2019年,新郑市美协主席。现为新郑市美协名誉主席。

1995年,作品编入《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传略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1997年,迎97香港回归,参加由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华书画大赛,获国画二等奖。

2000年,传略辑入《河南省书画名家志》。

2001年,参加郑州书画家协会,世界和平书画展国画六十家赴美作品展,获金桥奖。

2002年,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展获杰出奖,作品被日本华宫书画院收藏。

2003年,参加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交流展获大奖,作品被澳大利亚国家文化部部长菲利普·雷铎收藏。曾接受河南电视台一套采访,《河南日报》、《郑州晚报》、《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百花》杂志、《许昌日报》、《新郑报》、新郑电视台、新郑广播电视台、新郑文联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曾受新郑市委书记、市长、副市长等领导亲自接见。

1998年为黄河游览区大厅画十米长卷《牡丹图》,禹化兴、张海、李刚田、王澄等名家题词落款。

作品展示: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10)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11)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12)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13)

刘建民作品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14)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15)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16)

月下牡丹情(一世牡丹情)(17)

刘建民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