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9分进球5个(进球却丢分也说乌龙球)(1)

本届世界杯小组赛让人出乎意料的,不仅是传统强队接连爆冷的比赛结果,还有屡次出现的乌龙球。在6月20日凌晨结束的小组赛第二轮第一场比赛中,俄罗斯队取得的第一粒进球,就是由埃及队队长法特希不慎自摆乌龙送上的,这是本届世界杯的第五粒乌龙球。

截至6月22日,俄罗斯世界杯射手榜上,乌龙球居然高居榜首,令不少球员望“榜”兴叹。同时,本届世界杯乌龙球数已追平了上届世界杯,只有1998年法国世界杯产生的6粒乌龙球比本届的更多,随着赛事推进,打破纪录似乎并非难事。

乌龙球,英语的本名为“own goal”,直译为“自进本方球门的球”。因其英语发音与粤语的“乌龙”一词发音相近,大约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记者便在报道中以“乌龙”来翻译“own goal”。而粤语的“乌龙”,恰好有“搞错、稀里糊涂”等意思,翻译可谓贴切。足球场上,双方队员拼抢激烈,攻防情况瞬息万变,尤其是门前对抗,防守方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失误,将球送进自家球门。在1930年的第一届世界杯就出现了首粒乌龙球,此前20届世界杯里,共出现了41粒乌龙球。

理智地看,足球是圆的,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过,虽然输一场球不可怕,可如果导致落败的球是自家球员打进的,实在会有些窝囊。比如,本届世界杯比赛中,作为种子队的波兰队在小组赛中1比2负于塞内加尔队。球队的两粒丢球,都是栽在自己人手上:一粒是本队球员不慎改变了对方的远射球路线、干扰了门将扑救,导致丢球;另一粒是中场队员回传失误,给了对方一个乌龙助攻。这样的过程,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如果一场本是平局的比赛,到了临近终场的关键时刻,场面占优的一方却出现了乌龙球,那可真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了。6月15日,摩洛哥对伊朗队的比赛就是如此,摩洛哥曾经一度在对方半场形成围攻之势,伊朗队靠顽强抵抗力保90分钟内不丢球。而当比赛进入到伤停补时阶段,替补登场的摩洛哥前锋布哈杜兹面对来球忙中出错,将球顶入自家大门,送给伊朗队一份乌龙绝杀“大礼”。

乌龙球还令一些球队和球员尴尬地“留名青史”。比如,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首粒进球居然是乌龙球,东道主的左后卫马塞洛在揭幕战第11分钟成为巴西队在世界杯历史上首位打入乌龙球的球员,同时创造了世界杯揭幕战史上首粒乌龙球。

本届世界杯上,尼日利亚队员在对克罗地亚队的比赛中打入一粒乌龙球,加上上届世界杯1/8决赛对阵法国队时的乌龙球,“非洲雄鹰”也成为世界杯史上第一支连续两场比赛打入乌龙球的球队。

虽然,出现乌龙球是个偶然事件,但我们从中也能总结出不少必然因素。比如,后防线和门将的注意力是否始终高度集中、配合是否默契,后卫回防补位是否及时、卡位封堵进攻路线是否合理,面对激烈对抗和重大赛事的压力,队员的头脑是否足够冷静清醒,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分析、充分训练、调整改进技战术、提高能力和水平,那么出现偶然事件的概率可能就会有所降低。否则,锋线再厉害,有个漏洞百出的后防线,也很难走得远。可见“打铁必须自身硬”这个道理,放在足球场上一样适用。

此外,乌龙球中还有一种最令人痛恨和不齿的形式,那就是踢假球中的乌龙球。少数球员与赌博集团勾结,在比赛中踢假球、操纵比分,企图谋取非法利益。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能否赢下比赛、捍卫荣誉已经不重要了,有时甚至会专门往输了踢——对方如果进不了球,自己就不惜自摆乌龙白送分。这样的情形,是典型的有“内鬼”和“灯下黑”,只有毫不手软地刀刃向内、剜除毒瘤,坚决打击和防范,才能维护正常的比赛秩序,还足球一片净土,鼓励和发扬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聂新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