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已玩坏岛内 蔡英文勿再为台湾坐实“两岸事务下下签”)

蔡英文抽到的国运下下签(蔡英文抽到的国运下下签)(1)

中国台湾网2月7日讯 2017丁酉鸡年大年初一,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台南南鲲鯓代天府为台湾抽出“下下签”,签诗为“一重江水一重山,谁知此去路又难,任他改求终不过,是非到底未得安”,引发广泛讨论。台湾“东森新闻云”今日发布署名“黄映谦”的文章——《武则天坐天 到“国运”下下签》,文章表示,回顾“英派”过去这一年的纷争扰嚷,展望2017,蔡当局继“‘一例一休’劳基法”修正案闯关成功后趁势出击,接续推动同性婚姻“立法”、日本核灾食品输台、年金改革等多项重大议题,恐对台湾社会造成强烈冲击。被视为“下下签”的新年“国运签”,恐怕不是空穴来风,应该事有所本!

“下下签”已在应验 台民众忧苦日子长得很

《武则天坐天 到“国运”下下签》一文回顾,台南市的南鲲鯓代天府2015年曾抽出“武则天坐天”,被视为蔡英文当选领导人预言,一度成全台焦点话题。然而,2017年元月28日大年初一上午11时,南鲲鯓代天府丁酉鸡年却抽出“下下签”,消息传开,不禁令民众心头一震。

此支“下下签”的挂头为“闻仲西征遇十绝阵后逃”。闻仲,就是商纣王所倚重的闻太师,是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真实历史上并无其人,为小说虚构人物。小说中,闻仲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王朝中的太师,乃三朝元老,是商朝最重要人物。尽管其一心一意辅佐君王,但无奈的是,纣王宠信妖妃妲己,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无道昏君。同一时期,商朝的西伯姬昌(周文王),忠孝仁爱,教化百姓,以德服众,汇聚人气,“三分天下有其二”。纵使闻仲戮力以赴,却是无力回天,终究未能扭转商朝倾覆灭亡的天命。

丁酉鸡年抽出“签诗”,四句诗中竟然没一句是好话,岛内网友大发感慨的同时也直言,对照蔡当局过去八个多月来的施政,“下下签”果真是灵验神准,担心人民的苦日子恐怕还长得很。新的一年,日子恐怕并不好过,台湾人民唯有勒紧裤带,自求多福!

蔡英文“下半年破冰说”没人买账

“520”以来,蔡当局施政致台湾民怨四起,经济民生萎靡困顿,但除了上述一连串“岛内麻烦”,自绿营上台后“急冻”的两岸关系,恐怕更够蔡当局“喝上几壶”。前天(2日)蔡英文与大陆台商共进午餐时再度声称“要以新思维及做法擎画两岸互动新模式”,并“吹风”暗示,下半年或推出“两岸新政”。台陆委会更盯上大陆“十九大”今年召开,“憧憬”下半年两岸态势将“机会”更多。

尽管喊出了目标口号及时间点,但蔡英文下半年的“破冰计划”并不为外界看好,除了绿营自家人士,学者、媒体、政界几乎都不买账。听了蔡英文的表态,国民党“立委”们表示,对两岸关系有期待,但不太有信心。因为蔡英文没有具体动作,抛出时间点好的,但没有具体内容,对两岸关系的改善恐无太大帮助。

“如果要有突破,何须等下半年?现在就该做出动作。”大陆学者指出,大陆的政策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并不会因“十九大”有太大改变,在“九二共识”一中原则上,更没松动可能。若一定要说“十九大”后两岸“机会”比较多,也要看在“十九大”前蔡英文做了什么。

香港中评社文章认为,蔡英文所谈“两岸互动新模式”云云虚大于实,至于下半年提新“两岸新政”是真是假,时间会检验,“一中”能辨真伪,“有人姑妄言之,就姑且听之。”台湾《旺报》奉劝蔡英文少说空话,指其迄今的两岸谈话其实都很空洞,难免予人只是为了“应景”之感。空洞的好话多说无益,要就推出让对岸有感的、善意的政策措施吧。

蔡英文抽到的国运下下签(蔡英文抽到的国运下下签)(2)

已玩坏岛内 勿再坐实两岸事务“下下签”

近年来,随着大陆实力的急剧增强,这个与台湾同宗同源、隔海而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岛内产生难以回避的连带影响。对台当局历任领导人而言,两岸关系处理不当,岛内经济民生、百姓福祉,及涉外事务等领域均将遭受牵连。如今,蔡英文抽出的“下下签”已悄然在岛内应验,未来会否朝两岸事务方面延展发酵,很快也将现分晓。细观蔡英文抽到的“下下签”可发现,若将此签诗套用到蔡当局面对的两岸事务上,似也刚好“严丝合缝”,意有所指:

“一重江水一重山”:绿营势力使两岸关系“急冻”,一汪浅浅的海峡,竟仿佛成为阻隔两岸同胞的崇山峻岭。

“谁知此去路又难”:蔡用空洞说辞“破冰”的手段无人看好,两岸冲破阻隔之路或又崎岖难行。

“任他改求终不过”:不承认“一中”意涵,无论如何变幻空洞虚狡的文字游戏、讥巧说辞,都不可能被接受。

“是非到底未得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继续停滞、倒退,台湾民众的安定福祉必定受到伤害。

蔡当局上台8个半月,已经彻彻底底“玩坏了岛内”,如今既然说要推“两岸新政”,是否应记取前事教训,审慎言谈。只要是回避“一中”核心意涵,再自命“善意”、漂亮的说辞也不可能为两岸“破冰”。一番绿色施政令岛内民众“路又难”、“未得安”之后,切莫再彻底为台湾坐实“两岸事务下下签”。(王思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