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信天人感应,所以总会将自然事物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发生日食,就预示着上天将要降下灾祸;发生自然灾害,就代表君王失德,必须要下罪己诏反省。甚至于鸟类飞进人类屋子里这种很常见的现象,也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古人留下的俗语说“两鸟进宅,无祸也有灾”,这第一种鸟便是猫头鹰。其实猫头鹰最早是被视作祥瑞之鸟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指的就是猫头鹰,商朝因此也喜欢以猫头鹰为题材,制作青铜器礼器。周朝推翻商朝之后,为了消除其对中原的影响,便开始抹黑猫头鹰的形象,称其为不祥之兽。自此之后,猫头鹰题材的青铜器急剧减少,而且不再作为礼器,而是作为陪葬品使用。

燕子的窝被其它鸟占了有什么预兆(俗语两鸟进宅)(1)

到了汉朝,猫头鹰的形象进一步被丑化,被大众称为“不孝鸟”,汉朝人认为,猫头鹰会将自己的母亲吃掉,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猫头鹰常捕食一些鸟雀,而且会将其整个吞下,由于羽毛不能消化,便被排出体外,汉朝人以为那是猫头鹰母亲的残骸,于是便开始以讹传讹。

后来,猫头鹰又被赋予新的恶名,由于它常常昼伏夜出,而且叫声渗人,所以被认为是勾魂的使者。它要是飞进了宅子里,就预示着这户人家将遭遇血光之灾,因此被冠以“不详鸟”的称号。当然,现在看来,这是毫无根据的揣测,根本没有科学道理,猫头鹰实际上是一种益虫,能控制鼠患,守卫农田和粮仓。

燕子的窝被其它鸟占了有什么预兆(俗语两鸟进宅)(2)

这第二种鸟便是乌鸦。与猫头鹰一样,乌鸦最早被当作神鸟。早在周朝时,便有诗云:乌鸦报喜,始有周兴,乌鸦在当时的地位与现今的喜鹊一样,是好运的征兆。唐朝的杜甫也曾有诗云: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赞美乌鸦是代表兴盛的神物。

到了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人的观点开始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宋代文人洪迈曾经在随笔散文中写道:北人以鸦为喜,南人反其道。南方人对乌鸦的厌恶,最终使得它的形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吉转为凶。人们开始非议乌鸦的体色,将其与“坏”联系起来,并直言乌鸦是祸乱之源,只要它出现,就会有人故去。

燕子的窝被其它鸟占了有什么预兆(俗语两鸟进宅)(3)

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所示,人在弥留之际,身体就已经开始衰败,产生特殊的腐烂气味。人是无法嗅到的,但是乌鸦的嗅觉比较敏锐,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乌鸦又是食腐动物,会循着气味赶过来,找机会啄食遗体。所以,当有乌鸦飞进宅院里,就代表这里即将有人去世,长此以往,它也就被视为“灾星”,遭受人们的唾弃。

这其实都是偏见,乌鸦实际上是智商很高的动物,智力水平甚至高于一般的犬类。它懂得使用工具,会叼起石块砸坚果的外壳,还会将树枝伸进蚂蚁巢穴中,将蚂蚁“钓”出来食用。我们小学学过的《乌鸦喝水》一文,也展示了它获取饮用水的高超手段。

燕子的窝被其它鸟占了有什么预兆(俗语两鸟进宅)(4)

古人的认知水平有限,遇上不熟悉的事物,不知该如何理解,便利用现有的学识强行解释,以此来消除对神秘未知的恐惧感,这便是“迷信”的来源,由此诞生了诸如鬼怪、精灵、神仙等虚无的形象。我们在对待古人流传下来的俗语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将它归类为伪科学,因为其中有一部分来自经验归纳,有一定的正确性。所以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取优去劣,这样才能真正破除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