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社会职业分类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职业分类体系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小类、1481个细类(职业)。

志愿填报的专业分类(报高考志愿基础知识)(1)

  1.第一大类名称修订为“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2.第二大类名称为“专业技术人员”.

  3.第三大类名称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第四大类名称修订为“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5.第五大类名称修订为“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

  6.第六大类名称修订为“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7.第七大类名称为“军人”。‘

8.第八大类名称为“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2015年版《大典》将部分社会认知度较高、具有显著绿色特征的职业标示为绿色职业。绿色职业活动主要包括:监测、保护与治理、美化生态环境,生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提供大运量、高效率交通运力,回收与利用废弃物等领域的生产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以科学研究、技术研发、设计规划等方式提供服务的社会活动。共标示了127个绿色职业,并统一以“绿色职业”的汉语拼音首字母“L”标识。

 二,我国大学专业分类

2012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其中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我们可以把12个学科门类概括为四大类,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论科学和工程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比,它更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根基深厚,“眼观长远”。它通过认识人类历史来认识现代社会及其未来发展规律。人文科学着眼培养通才,需要大量课外阅读,重视生活经验积累。它属于典型的宽口专业,适用广泛,不强调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社会科学大多是近代以来逐步从人文科学中分化出来的,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属于应用科学,注重研究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理论科学是自然科学体系中侧重理论研究的基础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及其衍生的科学。工程科学是自然科学体系中侧重技术应用研究和现实问题解决的科学。在四大专业类型中,人文科学与理论科学属于基础科学,而社会科学与工程科学属于应用科学。

志愿填报的专业分类(报高考志愿基础知识)(2)

三,我国大学分类

1、综合性大学: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等为代表。这些大学历史悠久、理工文医学科门类齐全、文理渗透,文化底蕴较为深厚。

2、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代表。这些大学工科专业实力很强,但理科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相对稍弱。

3、准综合大学:如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这类大学以为各类工业、农林牧水产业、地矿、财经、政法、语言等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主体专业实力很强,行业特点明显,与行业有天然联系,又都在逐渐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4、师范类院校: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为代表。属综合类大学,其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往往超过同批次的准综合大学。这类院校都陆续开设了非师范专业。

志愿填报的专业分类(报高考志愿基础知识)(3)

5、专业院校:如医学、艺术、体育、军事、警察等。这类院校专业性很强,培养目标明确。报考此类大学应充分考虑考生的天赋、特长和兴趣。

上述五类大学,各自的发展历程不同,办学实力和特点各异,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有差别。

[爱慕]大学选择学的专业很可能决定了你未来的就业方向,如果专业对口,所学的知识,直接或者间接用于所做的工作,那么就事半功倍,反之从一个小白开始就会事倍办功半。下一步,我们应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爱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