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个王朝要真正灭亡,肯定是社会内部各阶层都不满意了,在加上点天灾,外族入侵什么的。底层百姓活不下去先乱起来。那天下有德者居之,新的统治者就会出现。

王莽篡汉前。大家对刘氏的统治已经不认可了,但底层也没到起义的份上,大家还能凑合着过。

王莽是外戚出身,长期掌权,常年经营圣人人设,是当世周公辅保幼主,社会各个阶层都信服他,他用天帝任命的方式当上了皇帝,连刘氏皇族们都认命了。

但王莽的治国水平实在不咋的,折腾几年,大家一看日子过的还不如从前呢,又怀念起刘氏的统治来。国家一蘼乱,底层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就先造反了。

当时农民起义有赤眉,绿林,铜马等几十只队伍。汉朝皇室后裔刘秀和他哥哥刘伯升加入了绿林军,一起推翻王莽的统治。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9世孙,他祖上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王刘发。根据推恩令爵位每一代降一级,等爵位传到刘秀父亲这时,已经降到了县令这一级别。而且刘秀9岁时他爹还死了。刘秀兄弟是被叔父刘良抚养长大的。

复国负国(复国这事竟然真的有人干成了)(1)

刘秀兄弟俩,性格相差很大。刘秀喜欢种庄稼,他哥哥刘伯升却是行侠仗义,结交的都是江湖游侠。

地皇三年,刘秀所在的地方闹饥荒。各家宾客都出去偷盗抢劫。刘伯升的宾客也加入其中。当地官吏就经常去找他家麻烦。

刘秀就出去避风头,顺便到宛城去卖粮食。宛城李通等人就鼓动刘秀造反,说刘氏复兴,李氏当辅。

刘秀起初不答应,后来一想就算我不干,我哥哥结交那么多游侠,肯定会造反。而且王莽要灭亡的征兆已经很明显了。于是刘秀就在宛城起兵。

等刘秀带着宾客回老家后,哥哥刘伯升果然聚众造反了。刘伯升请来新市军和平林军这些绿林军联合在一起进攻长聚,一开始打了些胜仗。

复国负国(复国这事竟然真的有人干成了)(2)

后来军中瓜分财物不均,众人愤恨不平。打算攻打刘姓各部。刘秀收敛宗族成员所得财物,分给他们。众人才高兴起来。

绿林军的不断攻城掠地,虽有小挫折,但进展还是不错的。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已经有了10几万兵马,众位首领打算拥立一个刘姓宗室为皇帝,号召更多百姓,带领大家夺取天下。

一部分人想拥立刘伯升为皇帝,觉得他精明强干,有谋略。能带大家成事。但大多数人觉得刘玄为人懦弱容易控制,方便自己揽权。最终刘玄被拥立为更始帝,刘伯升为大司徒,刘秀为偏将军。

王莽由于前几次战败,这次组织了百万大军,大司徒王寻和大司空王邑领兵进攻昆阳。起义军各部将领不敢进攻想分兵退守。刘秀说,合兵还有机会取胜,分兵就死定了。各部将领也没个主意,最后还是听从刘秀的建议。

王寻王邑包围昆阳城,自以为胜券在握,起义军有部分人想投降也被拒绝。

起义军反而万众一心,在刘秀的带领下,从城西涉水进攻王莽军,大败敌军。刘秀又趁势攻下颖阳。

复国负国(复国这事竟然真的有人干成了)(3)

在刘秀作战时,刘伯升也攻取了宛城。更始帝刘玄那帮人一直很忌惮刘伯升的才干。后来拿刘伯升的部下说事,在刘伯升救部下时,以犯上的名义把他们全杀了。

复国负国(复国这事竟然真的有人干成了)(4)

刘秀知道哥哥死后,马上回到宛城请罪。既不敢表昆阳的战功,又不敢为哥哥吊丧。表现的和平常一样。更始帝反而心中愧疚,封刘秀为破奴大将军,武信候。

三辅之地的豪杰杀了王莽,天下进入群雄逐鹿阶段。绿林军所在的地盘,黄河以北特别重要,如果落在其他势力手里,就有灭亡的风险。

最有能力整合河北之地的人就是刘秀,有部分大臣建议更始帝派刘秀去,但害死刘伯升那帮人坚决不同意,担心刘秀做大以后会清算他们。

最后刘秀贿赂了丞相曹竟父子,最终被派往河北,刘秀在河北通过联姻真定王刘杨获得支持,很快就在河北做强做大。

更始帝看刘秀做大,就封他为萧王,让他交出兵权到长安领赏。刘秀就找借口不去。之后又派部将驱逐更始帝任命的官吏,不断扩展地盘。

最终刘秀平定了所有的割据势力,恢复汉室,为光武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