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心 提 示

市二十一中位于淯水之畔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姜营街道,与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毗邻。学校建于1968年,原名为茶庵高中,后更名为南阳县九中,撤地设市后更名为市二十一中。五十余年砥砺奋进,市二十一中实现了从建立、发展、强大,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逐年攀升的华丽嬗变。如今,学校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卓越。本报从2月3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从立德树人、党建引领、特色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对该校进德修业、自强不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路径进行深度解读,敬请读者关注。

“教学常规是基础,科研兴校是关键。”市二十一中校长沈杨告诉记者,抓住了教学常规,就抓住了工作重点;做好了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就有了保证。与此同时,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兴校战略,在示范区教育系统“三个三”“六个做到”思想的指引下,广大教师开展了“四步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越来越多的教师超越传统框架驾驭高效课堂,取得了显著成效。

贵阳市二十一中高中部怎么样(南阳市二十一中砥砺奋进追求卓越系列报道之特色教学篇)(1)

大气校园畅亮美 谢 康 摄

■ 坚持不懈 规范教学常规

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特色,把规范落到实处必出成效。市二十一中对教学常规进行精细化设计,对课堂、教案、板书、作业等10项教学常规逐一进行规范,广大教师身体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践行教学常规,学风浓、教风正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在市二十一中规范的教学常规中,“一课一研五说”十分抢眼,一要说教学目标,备课组长结合教学内容、课标要求、教材地位、学科功能、命题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并让全组教师理解;二要说重点难点,备课组长说教学重点的确定理由、教学难点的解决办法;三要说教学流程,主讲教师说教学环节的设置、衔接、时间分配等;四要说教学内容,主讲教师说知识的形成与拓展,说解题的各种方法与选择,列举易错点并设计陷阱,其他教师补充或质疑;五要说课堂小结,备课组长根据本节涉及的主要知识、重要方法、关键能力,做出画龙点睛的小结。

此外,在教案的规范上,市二十一中要求对教案进行目标、内容、活动、小结、板书的“五设计”;在学案规范上,进行问题引导、知识引导、方法引导、思维引导的“四引导”,并通过导读、导思、导练、导结完成教学任务;在板书规范上,要求遵循板书设计“三原则”,突出层次性、示范性、主干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充分使用彩笔;在命制试题规范上,在确保系列统一、篇头统一、项目齐全、字体统一、数量达标、无差错、无歧义、无重复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命制“八结合”同步训练题——习题与知识相结合、知识与应用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知识与技巧相结合、新知与旧知相结合、经典与新颖相结合、必做与选做相结合、题量与时间相结合……

为保证常规的落实到位,学校组织开展质量月活动,评比各种教学行为和各项教学环节,领导包干到组,全程参与。活动前,教务处组织各年级主任、级部主任开好动员会;活动中各年级精心安排、严格督查,老师们认真落实、创优争先;活动后,教务处做好总结,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贵阳市二十一中高中部怎么样(南阳市二十一中砥砺奋进追求卓越系列报道之特色教学篇)(2)

校长沈杨主持召开“同课异构”教研推进会 杨 超 摄

■ 独具特色 驾驭高效课堂

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实际、广受学生欢迎、切实出新出效的科研之路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根本。市二十一中广大教师在示范区教育系统“三个三”“六个做到”思想的指引下,开展“四步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越来越多的教师科学运用该模式,超越传统框架驾驭高效课堂,取得了很好显著成效。

“四步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前置研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或独立解决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问题。第二步是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有价值的问题深入讨论,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小组进行指导。第三步是展示点拨,各小组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成员要么倾听、记录,要么提出质疑,教师汇总疑点、难点、重点,为点拨做准备。第四步是巩固提升,既可以对预设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也可以是教师从思路、过程、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研究。

“四步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仅对个体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经常开展小组评价,使小组合作成为真正的情感合作和认知合作。与此同时,学生课堂上提出来的问题有时是老师始料未及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持续提升教师能力,学校进而细化10项教学常规,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能动性和创造力,教师的思路拓宽了,眼界也开阔了,在规范中又有个性呈现,从而让课堂有了活力。

市二十一中近年来始终秉承此理念,提出了以“目标导向 专业引领 协同发展 平台搭建”为策略的教师集群式专业发展新思路,将科研、教研与教师的个人成长及学校的未来发展相结合,在生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同课异构的系列活动,在教研中不断彰显新的内涵,焕发新的生机,形成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效果显著。

■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潜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在深入推进“四步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领教师把精力倾斜到对学生的研究上,切实把低进高出工作落到实处,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确定低进高出的育人目标,针对“尖子生”“边缘生”“特长生”“学困生”制定各具特色的培育方案,为学生的未来谋划多种可能。对于“尖子生”,学校从高一开始进行陪伴式管理,实行“导师制”教育模式。老师们树信心、鼓干劲、促行动,在心理、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个性化辅导,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适当加快教学进度,增强教学难度,拓宽知识视野,补短板强优势。“边缘生”的边缘指的是二本边缘,在对“边缘生”的管理上,学校建立班级责任制,落实到人,根据学生期中、期末成绩,评估综合实力,精准定位、责任到人。班主任协调“边缘生”与任课教师结成帮扶对子,要求任课教师对“边缘生”的课堂提问、面批作业、针对性谈心落到实处。这部分学生学校采取连班教学、集中辅导、一对一辅导等多种形式,确保“边缘生”成绩得到有效提升。针对体育、音乐、美术生及其他专业类的“特长生”教育,学校在抓好专业课的基础上,齐抓共管,全力提升学生文化课成绩,确保双上线。对于“学困生”,重点是稳定学生学习情绪,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目标,降低起点、减缓坡度,最大限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老师们倾注满腔爱心和耐心,让每一个进入市二十一中的学生都有所成长,有所收获。付出总有回报,学校多次荣获“高招评估先进单位”“教研先进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十星级管理先进学校”“百佳校园”等荣誉称号,谱写了砥砺奋进的新篇章,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孟新生 王炳义 谢 芒)


编辑:齐 杰

初审:李 萍

终审:柏伴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