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八回深度解析(评点红楼梦第22回)(1)

红楼梦十八回深度解析(评点红楼梦第22回)(2)

凤姐儿有话跟贾琏商量,原来是商量给薛宝钗过15岁生日。

【评点】凤姐对贾琏二人貌和神离,夫妻关系隐藏着危机。

因为贾母挽留,湘云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将自己旧日作的两件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

【评点】老太太自己出钱,为宝钗做生日。这是老太太第一次正儿八经的以个人名义,置办酒戏。

王夫人跟薛姨妈明白。如此隆重的为宝钗过生日有讲究。老太太要叫世人都知道:宝钗满十五岁了,到了将笄之年。这是在提醒薛家姑娘大了该找婆家了。贾母给薛宝钗过生日,既然没有向薛家提亲的下一步动作,明显就是提示薛家,贾家没有她们要找的金玉姻缘。这是老太太对他两姊妹密谋的叫板。所以王夫人无动于衷,薛姨妈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这极不正常。

至二十一日,贾母内院搭了家常小戏台,在贾母上房摆了几席家宴酒席,只有薛姨妈、湘云、宝钗是客,馀者皆是家人。

【评点】凤姐明白老太太有文章。那些孙女外孙女内侄孙女,都没这待遇。看了大姑妈、小姑妈的反映。聪明的凤姐,使出绝招,摸老太太的底牌,却没有摸到。老太太明说凤姐,暗里告诫王夫人薛姨妈,却半点痕迹不露。老太太与凤哥儿,两个会说的聪明人对话。凤姐说冤,从何说起?贾母倒是十分得意。

林黛玉还吃醋呢。殊不知贾母正是疼爱才不替黛玉过生日。对贾母来说,宝钗是外人,客气一下,能顺便表达出心意更好。但黛玉是家人。过生日、送衣服都没有黛玉。贾母也没替宝玉过过生日。其实长辈替晚辈过度张罗要折小辈的寿的。老祖母的心思谁能想到。

红楼梦十八回深度解析(评点红楼梦第22回)(3)

宝钗、凤姐点戏,贾母开心,借机开王夫人等玩笑。宝钗又点了一出《山门》。宝玉嫌热闹戏,宝钗便念给他听寄生草。

【评点】经过宝钗解说,宝玉手舞足蹈起来。黛玉有点儿酸酸的忍不住了,说道,安静看戏吧,还没到《山门》,你就先《妆疯》了。黛玉这两句话真是叫绝。《山门》是鲁智深这出戏的一折,而《妆疯》也是戏名,讽刺宝玉此刻的状态。一句即景的俏皮话,不声不响的,泼了宝玉一身醋,弄的宝钗一腔酸。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瞧不出来。”湘云接口道:“我知道,是象林姐姐的摸样儿。”

【评点】宝钗这个生日过得很得意。黛玉却不大高兴。不光因为是宝钗的生日,还在于有冒犯之语触动敏感的神经。

晚间,湘云便命翠缕把衣包收拾了。原来她是在生宝玉的气。

【评点】心直口快的湘云脱口而出,本属无意,黛玉也能理解。如若宝玉不介入,反而啥事没有。宝玉在湘云这讨个没趣,又来找黛玉,没想到宝玉刚才与湘云的对话都被黛玉听到了,迎头吃了一个闭门羹,宝玉想到自己原本是为了她二人的调和,反被二人误解。史湘云本来有些后悔,宝玉的解释,正好给了由头,湘云就迁怒于宝玉。

红楼梦十八回深度解析(评点红楼梦第22回)(4)

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家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你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人。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评点】 人在恋爱中最矫情、不讲理。天下人都笑了,都比了,也与她无关,她只在意宝玉,宝玉恰恰在场。爱情中的人最怕在自己所爱的人面前丢脸。本来黛玉对这玩笑,因为涵养才没有当场发怒。

宝玉细想正合着《南华经》中的话。宝玉细想这一句意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站起来,至案边,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评点】宝玉想:一个眼神就被两个妹妹瞧出味来。原是从中调停,不想两头受气。真是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越想越觉无趣。真像那树被人砍,只怪高大;泉水干涸了,只怪它甘甜。宝玉不怪俩妹妹,自己哭了。

红楼梦十八回深度解析(评点红楼梦第22回)(5)

次日,和宝钗湘云同看。宝钗念其词曰。

【评点】宝玉一天到晚惦记这个,操心那个,爱博而心劳。原来一切都空空如也。宝玉的感悟、参禅是给别人看的,是在借禅说情。但他说的细想没意思倒是真的。宝钗看那偈,很是自责。只有黛玉认定宝玉不过是要别人理解他。

三人见了宝玉。黛玉又续两句云:无立足境,方是干净。宝钗说六祖偈语,讲了五祖便将衣钵传给惠能的故事。黛玉笑道:连我们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什么禅呢!宝玉笑道:谁又参禅,不过是一时的玩话儿罢了。

【评点】宝玉原本以为自己参禅觉悟了,没想到原来自己还只是假觉悟。她们都在自己之上。自己不过是自寻烦恼,庸人自扰。宝玉一时打消了参禅的念头。但是总有一天他会彻悟。到那时一切都将无济于事。真正觉悟的路,毕竟还很长。

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命大家去猜,猜后每人也作一个送进去。每个人也都解了,各自写了。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自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于灯上。

【评点】过年点灯笼,猜灯谜,即观赏又娱乐。《红楼梦》把这活动用到极致,给贾母等带来欢乐,给我们带来诗谶。众人的谜语成了谶语,预示贾府的败落与诸钗的命运。

红楼梦十八回深度解析(评点红楼梦第22回)(6)

至晚太监传谕道: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太监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

【评点】迎春并不介意,贾环就有些郁闷。尤其是娘娘说贾环作的灯谜不通,众人看了,一阵发笑,贾环又一次出丑。贾环之谜跑题了,元春让每人制一个谜语,贾环把俩谜写入一帖,谁能想到,这是床上的枕头跟屋上的兽头,还称兄道弟!

今日贾政在这里,湘云也自钳口禁语;黛玉本性娇懒,不肯多话;宝钗原不妄言轻动。故此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贾母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贾政已知是荔枝,故意乱猜,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了,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一个灯谜砚台与贾母猜。

【评点】贾政在家中显得几许生分尴尬,连与母亲的天伦之乐,也只能靠故意猜错谜语和通过宝玉泄露谜底来换取。孝心竟似讨好奉承,与凤姐桌上打牌故意输与贾母一样。

红楼梦十八回深度解析(评点红楼梦第22回)(7)

但见元春的谜语: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

【评点】爆竹乃一响而散之物,是瞬间的火爆,短暂的辉煌。探春出的谜猜的是风筝,也是飘飘浮荡之物,还有迎春的算盘,惜春的佛前海灯,特别是老太太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甚至能让人想到树倒猢狲散的熟语。上元佳节,都是些不祥之物,难免让人产生联想。尤其是元春之谜说:繁华的短暂,幻灭之突然。暗示贾府好景不长。

贾政猜过探春的风筝。贾政再往下看,是谜语“更香”。

【评点】“更香”这个谜语,归列宝钗名下,是此等言语不吉利,宝钗就是无福寿之人。这诗谜用语有黛玉特色: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与黛玉葬花的吟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心境相通。而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与宝钗咏柳絮词一脉相承。此谜究竟是曹公原作,还是后人补做?是一大悬案!

贾政老爷心想,此时是上元佳节,四位小姐,都作那样不祥之物来玩,愈想愈闷。他哪里知道,贾府元迎探惜四小姐,原应叹惜。他们所作之谜,正是最好的诠释。

宝玉之谜镜子。

【评点】贾政叫好称妙,想那游园题对,被怡红院那面镜子戏弄过,他的细心跟悟性叫人叹服。

红楼梦十八回深度解析(评点红楼梦第22回)(8)

薛宝钗的灯谜是竹夫人。

【评点】有眼无珠腹中空,莲子落了,莲杆是空的,很直白,但语意不善。宝钗的骨子里,有毫不留情的一面。第二句荷花出水喜相逢,初夏时节,荷花抽苔开花。后二句梧桐叶落,说深秋时节,莲子老了脱落,与莲衣分离;恩爱再浓,也到不了冬季。宝玉出走做和尚,宝钗的夫妻生活,自夏到秋就罢了。这谜用于宝钗真挺合适。

贾政看完,心内更觉不祥。心想看来皆非福寿之辈。甚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是垂头沉思。贾母便催贾政去吧。贾政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甚觉凄惋。

【评点】贾政烦闷悲戚之状,表现出对宝钗的态度,和对贾府忧虑。

贾政去了,宝玉如同开了锁的猴儿一般。黛玉、凤姐儿都拿他说笑厮一会。众人方慢慢的散去。

【回评】曹公之笔妙绝了。弄一个给宝钗做十五岁生日的故事,就很高了。做生日唱戏,唱鲁智深,挑出一支《寄生草》来,弄得宝玉参禅,由黛玉宝钗解禅,高得不得了。唱出一个戏子来,由凤姐挑起,叫湘云说出来像黛玉,戏中有谜,已入妙境了。又来一个猜谜活动,就更妙。妙得把政老爷卷了进来,由贾政解谜感悟。曹公之味,五味杂陈,禅机谶语,戏如谜,谜如梦。父子同列回目,展示俩人的精神世界。他们都在冥冥之中感到不祥。其实何止眼前几位小人非福寿之辈,整个家族都将树倒猢狲散。

红楼梦十八回深度解析(评点红楼梦第22回)(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