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在这个铭记苦难、牺牲与胜利的日子到来之际,人们以各种方式致敬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儿女,致敬伟大的胜利特别节目《海报里的英雄》,以我国优秀抗战影片海报为切入点,带领观众从光影中走入英雄的精神世界;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人潮涌动,游客在这里重温“八百壮士”的战斗经历……在跨越历史的回望中,收获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你不会知道的抗战历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你不会知道的抗战历史(抗战这段历史为何不容忘记)

你不会知道的抗战历史

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在这个铭记苦难、牺牲与胜利的日子到来之际,人们以各种方式致敬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儿女,致敬伟大的胜利。特别节目《海报里的英雄》,以我国优秀抗战影片海报为切入点,带领观众从光影中走入英雄的精神世界;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人潮涌动,游客在这里重温“八百壮士”的战斗经历……在跨越历史的回望中,收获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75年前的今天,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画上了句号。这段历史之所以不容忘记,不仅在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更在于其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冰天雪地里吃着草根、树皮,杨靖宇“既有血,又有铁,只待去冲锋”;面对酷刑和屠刀,坚贞不屈的赵一曼告诫儿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重温这些震撼人心的抗战故事,让人更加懂得什么叫家国大义,什么叫民族脊梁。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赓续他们的精神。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及其精神遗产,已深深浸润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支撑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从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两弹一星挺起民族复兴的脊梁,到改革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谁都不曾想到,抗战胜利后的短短75年,古老中国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而抗日战争所凝聚和升华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也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成为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基因和制胜密码。

如今,再也没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肆虐,传承抗战精神、弘扬家国情怀,依然是重大而现实的时代命题。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不论生死、不计得失,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不辞劳苦、日夜坚守在防控第一线。面对入汛以来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人民子弟兵闻讯而动、勇挑重担,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合力抗灾。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担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坚毅笃行,构筑了护佑人民安全、国家繁荣的坚实堤坝。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以精神伟力提升行动自觉,这是我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力量源泉。

就在今天,一段“三分钟混剪抗战史”的短视频刷屏不少人的朋友圈、登上了热搜榜。网友留言最多的是,“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无论是战争年代抵抗外来侵略,还是和平年代战风斗雨,爱国始终是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对当下我们每个人而言,苦难的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对历史的敬畏不能少,对抗战精神的传承不能缺,对家国情怀的弘扬不能丢。纪念抗战胜利、致敬革命先烈,更要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将个人奋斗叠加为国家发展合力,在追梦圆梦的道路上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民族危亡关头,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激励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奋发图强。唱起这些救亡歌曲,至今令人心潮澎湃。今天,依然需要屹立不倒的精神长城,这是苦难辉煌的历史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个国家在惊涛骇浪中前行、创造灿烂明天的关键?

这真是:

十四年浴血奋战,七十五载凤凰涅槃,人间已换;

多少事并不如烟,前行征程依旧漫漫,风雨同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