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6年,美国高通公司出价380亿收购恩智浦,后竟提价至440亿,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高通公司拿到了要求最为严格的欧盟的批准以及其他八个国家的批准,只要再获得中国的许可,那并购即可完成。
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称:
“委员会认为,在高通作出这些承诺后,这笔交易不再存在竞争担忧。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是附加条件的,需要高通完全遵守其作出的承诺。”
但中国最终没有批准高通的申请,因此并购失败,这让许多人费解不已。
高新科技的“心脏”
半导体不仅仅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国家的军事也息息相关,可以说半导体是现代高新科技的“心脏”。
我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集成电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也注意到半导体行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相关行业的努力,已经有了七个芯片生产企业,十多个封装厂,二十几家设计公司以及几家关键材料及设备制造厂。
2000年,中国集成电路的销售额只占国际市场的0.8%左右,国产的集成电路在中国的使用率也只有15%,其余的均是来自国外进口的集成电路,这不得不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长期以来,因为半导体行业发展不景气,因此中国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家认为半导体行业是一个亏本的行业,因此根本无心投资。
其次是研究上的问题,当时的研究并不注重实际运用,科研和实际生产严重脱钩,研究出的成品无法运用到当时生产中,导致研究无法继续前进。同时我国缺乏半导体行业的人才,没有形成专门研究半导体行业的团队,进而导致半导体行业进步缓慢。
当国家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之后,于是开始发布鼓励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国家与上海市政府集中投资并与日本合资经营的“909工程”。
图|半导体芯片概念图
在国家的推动下,半导体行业迅速发展,除去军工企业,民用企业也出现了一些佼佼者,例如中兴通讯公司,曾一度开拓海外业务,在半导体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在现代科技发展领域,半导体行业是各国都十分重视的。
相差无几的两大巨擘
图|恩智浦公司
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是飞利浦的一个分公司,是一个全球前十强的半导体公司。它在全球设有多个分部,总共拥有三万七千多名员工,二十六个研发中心,七千五百名工程师和两万五千项专利,每年用于研发的投资约十四亿美元。
恩智浦公司致力于系统解决方案和软件,为手机、个体媒体播放器、电视、机顶盒、智能识别应用、汽车以及其他广泛的电子设备的研究。
高通公司是美国的一家半导体公司,成立于1985年,它的领域是3G、4G、5G技术,已经涵盖了全球所有品牌的电信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
图|高通公司
与高通公司达成合作的公司有全球领先的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和系统制造商,以及世界领先的无线运营商。之后,高通公司开始向改造医疗、汽车、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方向发展。
这两家公司都是半导体行业的佼佼者,高通公司希望通过并购的方式取得“1 1>2”的规模效应。并购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从而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的作用是更加有效率地利用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管理网络、专业人才等资源,这些资源对公司的提升都是根本性的,没有人能抵挡这样的利益诱惑。
如果并购完成,那公司的市场份额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这种强强公司的并购,可以轻而易举地确立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提升公司的总价值。
基于这样的期望,高通公司提出了对恩智浦公司的并购,并开始向有关的国家政府提交申请,希望能得到批准。
并购途中杀出的“程咬金”高通公司的并购计划一开始实施地非常顺利,它很轻易地就拿到了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在申请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障碍。
当时高通的并购计划中只剩下了一个中国,只要能获得中国政府的许可,那高通并购恩智浦计划就会畅通无阻。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政府的同意是必然的,因为对于企业并购管理最严格的欧盟都已经同意,中国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然而中国的回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中国对高通公司的并购申请既不反对也不批准,事情便一直拖着。高通公司只能继续等待中国政府的答复,同时开始和恩智浦公司继续谈判。
在和恩智浦公司谈判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当高通准备要并购恩智浦公司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名为博通的公司提出要并购恩智浦公司。
这让高通公司不得不腾出手来防止博通公司的并购,在这样的并购竞争中,恩智浦公司的归属就成为了并购成功与失败的重要衡量标准,哪一家公司赢得了恩智浦公司,哪一家公司就有了并购对方的资本或者拒绝被并购的权利。
图|博通公司
博通公司与高通公司不同,它不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的科技公司,而是擅长于资本运作的公司。因为博通公司的介入,高通公司不得不提高对恩智浦公司的并购价格,从之前的三百八十亿美元提高至四百四十亿美元。
高通公司希望一这样的高价来吓走博通公司,因为在博通公司眼中,恩智浦并没有很重要,博通公司有很多可以替代的选择。
事实证明,高通公司的做法是有效的,在他们抬高并购价格之后,博通公司并没有立刻加价竞争,反而是降低了自己在恩智浦公司中的股份份额,借此来降低恩智浦公司被高通公司并购后的损失。
然而高通公司的不惜代价,让中国政府对高通公司并购恩智浦公司的真正意图产生了怀疑,四百四十亿美元并不是一个小数字,这其中大概有美国政府的支持。
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此时已经快到了美国高通公司收购恩智浦公司的最后期限,如果期限截止前还未收到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那高通公司便不得不放弃对恩智浦公司的并购,两年多的努力也将毁于一旦。
就在美国高通公司殷切期盼的时候,中美两国却发生了有关半导体行业的“中兴事件”,这个事件的发生,让美国高通公司对并购恩智浦公司计划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突如其来的“中兴事件”
图|中兴通讯公司
2016年4月,中兴通讯公司出口软件和配件产品到伊朗,以获取伊朗公司的合同并参与到当地庞大的通讯网络的供应、建设、运营以及服务,金额达到数亿美元。
美国公司以中兴通讯公司违反了《伊朗交易与制裁条例》为由,对中兴通讯公司提出了三项指控:串谋非法出口、阻挠司法以及像联邦调查人员做出虚假陈述,并且对中兴通讯公司采取管制措施。
在前四年里,美国政府一直在对中兴通讯公司展开调查。起初,美国政府先是对中兴通讯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发出传召函,要求对子公司进行调查。
当时中兴通讯公司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开始研究应对办法,先后做了报告和方案,分别是《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公司出口管制相关业务的报告》和《进出口管制风险规避方案》。
然而可惜的是,这两份文件并没有得到领导部门的重视,同样也没有得到落实,最终竟落在了美国政府的手中,成为了中兴通讯公司友谊规避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证据。
此次事件是中兴通讯公司的一大失误,但也不能完全归责于他们,毕竟他们也没有预料到美国对这件事会如此上心。
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兴通讯公司展开进一步的调查,由于会涉及公司机密,因此在当时分为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两个分支。
主战派认为接受调查有损公司的声誉和利益,因此主张坚决的抵抗政策,对向伊朗出口产品的事情矢口否认。
主和派则认为公司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政府的调查要求。
比起主战派,主和派的理由就很难得到认可,因此主战派占据上风,最终中兴通讯公司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在已知美国政府在调查的前提下,中兴通讯公司依然决定恢复与伊朗的交易。当然这一次不是中兴亲自上阵,为了掩人耳目,中兴利用一家无锡的上市公司作为掩护,通过这一家上市公司作为中间桥梁,以国内贸易的方式,将产品卖给伊朗。
这一手操作让美国政府目瞪口呆,这无异于一边顶风作案一边商谈招安。
中兴通讯公司这样的做法最终被美国政府发现,美国政府决定立案调查,为了不引起更大的争端,中兴公司提出了和解方案,接受美国政府的调查。
然而就在调查的时候,双方又产生了冲突,原因是美国政府的调查人员竟然是聘用的第三方,这让中兴公司危机感暴涨,他们很担心这次调查会泄露公司的机密,因而在调查的过程中,关乎公司机密的文件资料,中兴通讯公司都做了规避处理。
这样的做法引起了美国政府的不满,他们认为中兴公司言行不一,因此决定对中兴公司予以制裁。
图|中兴通讯公司
不久后,美国政府出示了对中兴公司的判决:中兴公司支付约8.9亿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罚金,同时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还将索取3亿美元的罚金,并且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将在未来七年内禁制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公司出口任何技术、产品。
在调查和判决的过程中,中兴的三位高官被迫辞职。
事实上中兴事件并不仅仅是公司的问题,而是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率先以经济贸易战的方式对中国发难。2018年初,美国便开始对中国的制裁,随后便爆发了中兴事件。
这一次的制裁触碰到了中国通信领域的红线,一直以来,中国的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中兴通讯公司是中国民办企业中的佼佼者,不断地缩短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但是中兴通讯公司的发展也离不开美国,中兴大约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元器件都依赖于美国的进口,他们无法在国内获得同等的替代品。因而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公司的制裁,实质上是对中国通信技术领域的制裁,这一点是中国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美国的一道禁令,使得中国通讯企业乃至半导体行业都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地步,这不得不让中国警惕。恰逢此时美国高通公司要在半导体行业实行并购,实现其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地位,这让中国不得不开始思考这件事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影响。
中兴事件的本质是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目的自然是抑制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兴公司七年的限制,正好和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相吻合。
在此之前,美国曾经做过多次的试探,例如限制英特尔等公司对中国的芯片出口,每一次的限制都会对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产生一定的冲击,美国也从中意识到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薄弱。因此他们看中了中国半导体行业中的领头羊——中兴通讯公司。
事实也证明了,美国政府对中兴的制裁,实际上是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制裁,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贸易战。
本意示好却弄巧成拙于是中国开始重新审视中兴公司以及中国半导体行业与高通公司的关系,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过去一年里,中兴在全球售出的约四千五百万部智能手机中,有接近一半的手机使用了高通公司生产的芯片。
中兴通讯公司只是一个缩影,而且是一个相对比较良好的缩影,因为它拥有自主研发芯片的能力。但是中国国内其他的半导体行业的公司并不具备或者自主研发芯片的能力很低,他们对于美国高通公司或者国外其他公司生产的芯片的依赖度更高。
图|英特尔公司
除了美国的高通公司,还有英特尔、博通以及美光,他们在全世界的销售额中,在中国的收入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不仅说明中国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同时也说明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中兴事件的发生,让中国看到了高通公司对于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限制,也看到了其垄断的可怕后果。
现如今高通还没有并购恩智浦公司,便已经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若真的让高通公司成功并购恩智浦公司,成功成为世界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以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中国的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更大的限制。
将来的物联网、车联网乃至一系列的电子智能设备的研发,都会有当下智能手机的风险。当然这绝非中国政府的臆想,而是通过高通公司在近来年的举动而做出的合理推测。
2017年,高通公司分别与中国的主流手机厂商签订了关于芯片采购的合同。合同的内容是在之后的三年内,会向高通公司采购总价值不低于一百二十亿美元的部件。
之后又和四家中国的手机厂商签订合同,合同的内容是在三年内向高通公司采购总价值不低于二十亿美元的部件。
图|物联网概念图
同时,高通公司还宣布他们的专利授权的商业模式不变,并且详细解释了自动驾驶和物联网领域的收费模式和标准,取消了物联网和车联网的费率模式。高通公司的本意是想要借以上的行动证明他们对于中国产业的支持,以及希望和中国合作的过程中达到共赢。
然而他们的做法产生了事与愿违的效果,中兴事件的爆发,让中国开始怀疑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和美国高通公司签订的协议是否有益,中国企业是否能在这样的交易中获得高新技术。
同时中国也对高通公司在半导体行业的垄断能力有了新一步的认识,高通公司不仅仅会在智能手机领域对中国产生限制,其后来对自动驾驶和物联网的解释,进一步证明了高通公司会在车联网、物联网以及之后任何有关高新技术产品均会有垄断。
因此,对于高通公司并购恩智浦公司的这项申请,中国的态度显而易见。
中国断然不会让高通公司实现半导体行业的垄断,尤其是在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还没有实现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因而最终中国并没有通过高通公司的并购申请,他们筹备两年的并购计划也到此结束。
结语
图|华为公司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化发展的世界潮流中,尖端科技的发展更是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它的发达与否取决于它的科技水平的高低。
目前中国的发展形势是稳中向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尖端科技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在日后的发展中,企业应当学习华为自主研发的精神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发展效果。
究其原因,是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灾难和落后思想的限制,导致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很晚。
不过终有一日,中国将会实现尖端科技的独立自主以及繁荣富强。
参考资料:
生不逢时高通并购恩智浦缘何流产
高通收购恩智浦公司的并购动因分析
半导体芯片制造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