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方言大喇叭(鲁西南方言杂谈-花大姐)(1)

一种瓢虫

昨日,笔者带领家人参加旅游团,到山东台儿庄古城游玩,听到乡音很是亲切,景色也不错,也见到了旧石滚、石耢子、喂牲口用的石槽。为什么说是喂牲口用的呢,我发现石槽同侧边沿有三个石孔,应该是拴牲口的绳子通过石孔系上。石槽内栽种的是月季花,花开正艳,忽见到一只“花大姐”在花枝上移动,逐叫妻子来看“花大姐”。妻子看了一眼说,什么花大姐,不就是一只瓢虫吗。是的,鲁西南方言就是把瓢虫叫“花大姐”。

鲁西北方言大喇叭(鲁西南方言杂谈-花大姐)(2)

2021年5月拍摄

我边走边给妻子讲,《汉语词典》给“花大姐”的解释就是“拼音 huā dà jiě鞘翅上有 28 个黑斑点的一种”的意思,《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是‘七星瓢虫’的形象叫法,属于中国北方方言词汇,常见于河南话、湖北话、山东话、东北话等”。在以前,鲁西南地区大面积种植棉花的时候,棉农最头疼的害虫是腻虫子(蚜虫)和棉铃虫。腻虫子糊满棉花嫩叶、嫩芽上,影响叶芽发育,棉花就不长,腻虫子的天敌之一就是“花大姐”,花大姐专吃腻虫子。当时大人们就教育我们小孩不要玩“花大姐”,要保护它。当时,如果我薅草碰到草上有“花大姐”,我会绕开它所在的草不薅。农村的人们基本上都是爱护“花大姐”的

鲁西北方言大喇叭(鲁西南方言杂谈-花大姐)(3)

2021年5月拍摄

当天,回到宾馆里,上网搜一下,得知“花大姐”的下颚须是它的主要触觉和嗅觉器官。当下颚须触到蚜虫时,能迅速地用上颚咬住,将蚜虫吞食。如果下颚须没有触到,即使蚜虫就在它的眼前,似乎也不能发现。一只“花大姐”的成虫,平均一天吃棉蚜100-120头,吃菜蚜147头,吃杏蚜59头,所以,我们大家都要爱护“花大姐”,让它消灭更多的蚜虫,保护植物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