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分南响堂山、北响堂山两处。两山均属太行山支脉,南响堂山原名滏山,北响堂山原名鼓山。东魏、北齐时期,皇家贵族分别在山上建凿了南北两座寺院,初名为滏山石窟和鼓山石窟寺。明代以后统称为响堂寺,近代则均称为响堂山石窟,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邯郸太行山旅游景区 邯郸美景-响堂山风景区(1)

响堂山石窟是我国北朝后期北齐摩崖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对当时的佛教文化和石刻艺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邯郸太行山旅游景区 邯郸美景-响堂山风景区(2)

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响堂山石窟和北响堂山石窟。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景区现存大小石窟7座。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村东的鼓山天宫峰西坡,共有洞窟9座。

南响堂山石窟较北响堂山规模为小,惟富于变化,其壁刻文字则属最优者。而北响堂山石窟,其中大佛洞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窟内进深13.3米,宽13米,高11.4米。正面龛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通座高5米,造型匀称,庄重敦厚,为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背浮雕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雕刻精巧,装饰华丽,为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

景区内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宋代砖塔,塔高36米,塔身边长4.27米。砖塔造型古朴,高耸入云,呈八角形九层阁楼式。

邯郸太行山旅游景区 邯郸美景-响堂山风景区(3)

现存响堂山砖塔是宋代慈贤法师住锡时修缮的,塔中瘗埋有慈贤法师由印度带来的佛教圣物。远远望去,砖塔的塔尖部分已经垮塌一角,塔基部分仍保存完好。在我国古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能建造出这么高的砖构建筑,屹立千年不倒,真称得上建筑史上的奇迹。

邯郸太行山旅游景区 邯郸美景-响堂山风景区(4)

绿树掩映中,常乐寺山门略显破旧。走进山门,整座寺院只剩下了残缺的佛像和大殿的基座。

据考证,常乐寺始建于北齐,初名智力寺,宋代改名为常乐寺延续至今。民国之后,为了建造当地的一所学校,先生带领着一帮学生将这座千年古刹拆毁,将拆下来的砖木改建成了教室。常乐寺变成了现在的废墟。从现在建筑的遗址基座上还可看出常乐寺当年的辉煌。

邯郸太行山旅游景区 邯郸美景-响堂山风景区(5)

石窟凿刻在风景秀丽的鼓山山腰处。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而得名。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

邯郸太行山旅游景区 邯郸美景-响堂山风景区(6)

邯郸太行山旅游景区 邯郸美景-响堂山风景区(7)

邯郸太行山旅游景区 邯郸美景-响堂山风景区(8)

从现存精致的石刻造像看,在没有先进工艺的古代,在偌大的山腰开凿出这么多中空的洞窟,设计出这么多的布局精妙,形态各异,数量庞大的摩崖造像,创造出如此辉煌的艺术成就,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邯郸太行山旅游景区 邯郸美景-响堂山风景区(9)

石窟前还保存着数通历代古碑,它们忠实记载着石窟的开凿及重修的历史,为我们更深层次了解响堂山石窟提供了佐证和参考。

邯郸太行山旅游景区 邯郸美景-响堂山风景区(10)

邯郸太行山旅游景区 邯郸美景-响堂山风景区(11)

响堂山石窟主要代表了北齐的佛教造像艺术,是短暂的北齐王朝留下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学术界将响堂山的雕塑艺术誉称为“北齐造像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