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1)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程达群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2)

星空星语

那年那月,内卷这个词还没出现,家长的焦虑也还没开始,在少年心中,可能不明白什么是师恩浩荡,但是,他明白一个老师的课堂状态,懂得一个青年教师的神采飞扬,知道老师的博学多才对自身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不可否认,一个人的成长必然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比如老师。这些日子来,我时常想起我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觉得应该将这些感想写出来,算是对自己写作启蒙的一种怀念,也算是对自己写作风格的溯源。

1983年,我就读于黟县碧阳小学三年级。从这个年级开始,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同学应该都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开端。之前我们只学会组词、造句,现在一下子要我们“写作文”,不知从哪里下手?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指导,我就回去问母亲。母亲文化程度不高,就说,你按照每天的生活情况如实写下来就可以了。于是,我就将起床、吃饭、上课、下课、回家按照顺序记录了下来。后来老师批评说,这不是作文,这叫“流水账”!当然,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流水账”。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们班上一位女同学,她爸妈是老师,她的作文专门写的是做早操那一段,而且运用了一个漂亮的词语——“洪亮”,她的文章因为有了“我们听到了校园里广播播放出洪亮的音乐”,令我们惊奇不已,艳羡不已,也自卑不已。可能是因为大家的作文能力太差,之后,老师没怎么要求,我们也就没写什么作文了。

致敬第37个教师节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3)

第二年,我没有留级,直上四年级(那个年代留级生很多的)。我是四一班,班主任换了一个大概40岁左右的男老师。老师姓叶,专门带语文课。他个子瘦长,一身中山装,脸不大,四四方方,头发整整齐齐往后梳,听其他老师说,叶老师毕业于徽州师范,是一个才子。现在想来,叶老师应该是标准的老师形象,我看很多小说电影里出现的教师都是如此。

想必叶老师对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现状颇有微词。在课堂上,他最反对的就是两个字“罗嗦”。老师经常给我们说,他最反对罗嗦,比如作文。他认为,目前小学老师里面的女老师过多,婆婆妈妈的多,以至于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的文风(写到这里,广大女教师不要愤慨啊)。叶老师很早洞察到了小学阶段女教师太多会影响到学生成长这个课题,该课题研究成果目前得到了相关机构研究结果肯定。他说,他以身作则,在课堂上从不罗嗦,点到为止。我仔细观察,果然我们的叶老师在课堂上的话不会反反复复,他说话言简意赅,且善用成语。他喜欢用一些成语、俗语或者故事来说明问题,而不是反反复复就那么几句话,“要好好学习啊。今天不努力,明天就没出路啊。不要辜负你爸爸妈妈的期待啊”等等;还有一句经典的话,就是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基本都要重复上十遍的比喻“现在有秤不好好称肉,以后有肉没有秤称了”,这个比喻叶老师不说的。他说的是“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这样的警句还有很多,经常令我们耳目一新,对叶老师刮目相看。私下里我们都认为叶老师很有水平,我们在这个班是幸运的。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4)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5)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6)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7)

有一次我因为上课说话,被抓到四年级教师办公室罚站。我手臂上带着两条杠中队长的标识低头站在办公室里,教师来来往往,很不好意思。办公室里有其他老师就笑话我,中队长还不带头好好学习,站在这里难为情哦。其中有一位老师说,我应该跟叶老师好好学习,他喝的“墨水”很多,我们也应该多喝“墨水”。也许我开窍的比较迟吧,就像不懂“洪亮”的修辞手法一样,我眼睛瞪圆了,对此表示恐惧,难道做一个好老师要喝好多墨水吗?怎么喝得下去,好可怕。接着这个老师说,叶老师经常发表文章在各大报纸杂志,是我们学校一个大才子。隐隐约约,我觉得好多老师都对叶老师很钦佩的。所以,站在办公室里,能听到一些新鲜的信息,我觉得自己没有白站。

语文课上,叶老师不仅谈文章的段落大意,词语用法,文章背景等,还谈他自己的对教育、对社会的看法,谈对写文章的体会,让大家大受裨益。有一次,他说目前中国教育比较僵化,教出来的学生不灵活死脑筋。用个比喻来说,就是只知道“1 1=2”,不知道其他。我们当时大为诧异,“1 1”怎么可以不等于2?当然,当时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也正说明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单一。联想到广为人知的中外小学教育差异,不得不佩服那时候叶老师的想法很前卫。况且,这是我整个小学阶段听到的唯一一个对当时中国教育方式持此种批评意见的老师。他说,他已经将他的思考写成了文章,题目就叫《谈谈教育的1 1=2问题》。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走到学校里的一个报刊亭,里面经常有一两张报纸张贴在哪里,这次我赫然看到那篇文章。刊登的报纸大概是《中国教育报》,专栏名称是“灯下漫笔”还是“教师随笔”之类,我至今仍然记得在文章的左边有一盏台灯。对于一个11岁的小孩来说,看到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发表文章在著名的报刊上,那种崇拜之情岂止是油然而生,简直是“排山倒海”了。所以后来,我听叶老师的上课更认真仔细了。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8)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9)

我们的班长,老师让她当了国旗班的护旗手。记得有一次下雨了,在按例下了国旗后,她将国旗拿回家烘干,真正尽到了护旗手的职责,这在以前是没有人做过的。第二天她将旗子拿到学校送到了老师手里,受到了老师赞扬。老师说,这样的护旗手才是真正的护旗手,应该予以赞扬并记录下来,我们都汗颜不已,因为我们根本想不到这点。没过几天,我们在阅读学校给每个同学订阅的杂志《小学生必读》还是什么辅导之类(具体刊名不确定了)时,突然发现了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大概是尽职的护旗手还是其他什么,记载了这次护旗手烘干国旗的事情,并配了一位小学生拿着烘干国旗的照片。这件事让我们大为吃惊。我感觉到以后一定要见贤思齐,多做好事。因为,叶老师会用他的笔将我们的事情写出来,发出去,这太厉害了!我们领会到了文章的力量!宣传的力量!这点点滴滴,对幼年的我们无疑具有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们对于发表的文章最初最深的记忆。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10)

童年的纯真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11)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12)

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似乎没有像现在这样强调升学率、考核率,也没有什么排名之类,更不存在补课一说。但可能由于中专招考的存在和同一年级有对老师的考核评比需要,有些老师对成绩还是较讲究的。但叶老师在这方面不甚在意比较逍遥,我们就比较轻松。现在想来,叶老师强调的其实是素质教育,在一个语文老师眼里,能让学生将文章写好是一个语文老师合格的标志,也是基本的要求。

美好的光阴总是很短暂,四年级结束后,学校打乱分班,五年级叫作毕业班(考初中有分数线,限名额),全部老师都换掉了。

叶老师仅仅教过我一年的语文课,而且是在懵懂的少年时代,在我长达17年的求学路上是非常短的,但却是受教最大的,影响最大的。我感谢叶老师,在人生的起点站上给了我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文如其人的点滴诠释。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13)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14)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15)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16)

作者简介: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17)

程达群律师,中共党员,法律硕士,1995年安庆师范大学毕业后任教于黟县中学,为高中部历史老师。2003年通过第二届国家司法考试。2007年辞职,投身律师业务。执业以来,承办大量的重大刑事、民事、经济案件。担任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法律顾问,2017年获基金从业资格。2018年创办浙江群恒律师事务所,担任主任,为资深专业刑事律师。

摄影配图:胡日红 市工行信管部工作人员 文字和摄影爱好者

栏目定位

编发师生、家长和全社会普遍感兴趣的教育类话题。教育杂谈、教育教学、成长规划等等与教育相关的美好元素。我们欢迎文字、书画、音视频等各类稿件,希望看到立足教育又能跳出教育来点评,既有文学色彩又有浪漫情怀的文字……

我们尊重每个为梦想奋力拼搏的人!

全国范围约稿,欢迎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家长踊跃投稿,稿件一旦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 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文创编辑:孙洁

征稿邮箱:hssxsjwkp@163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18)

END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

编辑:胡晓苗 二审:徐海生 终审:王存之

教育要量力而行不能跟风(教育星空第21期)(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