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叶公好龙”这个成语,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呀,世界上又没有真正的龙,“叶公好龙”怎么会和《论语》扯上关系呢,那我就带大家来看一下“叶公好龙”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叶公好龙寓言故事的道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叶公好龙寓言故事的道理
一说到“叶公好龙”这个成语,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呀,世界上又没有真正的龙,“叶公好龙”怎么会和《论语》扯上关系呢,那我就带大家来看一下“叶公好龙”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
首先,叶公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沈诸梁大约生于公元前550年,是个世袭的官二代。他父亲沈尹戌是楚国左司马,在伍子胥伐楚的吴楚之战中阵亡。沈诸梁26岁的时候被楚昭王封到叶邑当长官,所以大家就叫他叶公。在这里,“叶”的发音并不是yè(页),而是shè(射)。叶邑这个地方就在现在河南省叶县。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也是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河南叶县第一任行政长官。
叶邑这个地方河流比较多,境内有汝河、沙河、湛河、澧河、灰河、甘江河等六大河流经过。我们现在的南水北调工程中段线就从叶县穿境而过。叶县现在有大小水库30多座,其中燕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69平方公里,总库容9.25亿立方米,是国家治理淮河的骨干工程之一。
在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今天,叶县的水资源还这么丰富,那么2500年前叶公刚来叶邑上任的时候面临的是什么情况呢?那时,摆在叶公面前的是一幅水患严重,遍地泽国,百姓苦不堪言的景象。当时的叶公还是妥妥一枚小鲜肉,年仅26岁,朝气蓬勃。他经过实地勘察,制定出了修建东西二陂的工程计划,发动叶邑百姓开工兴建。东陂主要用于蓄水,西陂主要用于拦洪。东西二陂的修建,开创了中国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东西陂遗迹至今尚存。治理水患成功,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成为当时一个大IP。之后几十年,叶地在他的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生活井井有条。
叶公在理政的过程中,深感人才难得,楚国那些世袭的贵族大都骄奢淫逸,难堪大用。叶公尽管没有学过MBA,也认识到了多样性的重要,一个组织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要不断从外部汲取新的力量。他积极接触各诸侯国的人才,推荐给楚国。当时诸子百家之中,孔子的名声最大,是当时最大的大V,圈粉无数。孔子门下弟子数千人,常年跟随他的有数百人。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在诸侯国之间来回求职,寻找当官机会。叶公早就听闻孔子大名,虽然未曾谋面,但心中早已默默地成为了他的粉丝。
公元前489年,孔子在蔡国投简历。此时的蔡国已经不在河南了。四十多年前就被楚国灭了一次,三年后复国,从河南上蔡迁到新蔡。因为还是离楚国太近,被楚国追着打,四年前再一次迁都到州来,称为下蔡,位于现在安徽省凤台县。尽管蔡国这么落魄,孔子还是不肯放弃求职机会。叶公这年已经62岁了,多年来默默地在微博上关注着偶像的动态,但始终没有互动。此时终于按捺不住内心见偶像的冲动,向爱豆发出了访问邀请。孔子其实也早就听说过叶公的事迹,对于这个大IP也是非常欣赏。叶公一发出邀请,孔子立刻带着门徒赶往楚国。
从下蔡到叶邑有800多里,一路上并不轻松,但孔子的心情却很好。因为孔子知道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应邀访问,而是面试。孔子此时已经辗转各诸侯国七年,海投简历都好几麻袋了,有的国家已经二面、三面。这么多年不是没有机会,有好几次国君亲面都很满意,但最后阴错阳差还是没有拿到Offer。甚至还因为面试时表现太突出,被在职大夫们嫉恨,谋害孔子,差点儿连老命都丢了。
孔子在漫长的求职过程中经历过一个坎坷的心路历程。刚开始老夫子自视甚高,不是给个高管职位就行,还要对用人单位、单位领导进行道德审查,不符合自己道德标准的,给再高的职位都不做。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下好,我就出来做官;天下不好,我就当隐士。国家政治清明,升不了官,发不了财是丢脸;国家昏聩无道,官越大,钱越多,越无耻(1)。”但老夫子的标准太高了,没人符合。求职失败次数多了,老先生也认清了现实,只要有人给Offer就行,还打出广告:“谁要用我,一个月就出政绩,三年改头换面(2)!”以前求职只找央企、国企,后来民企也行,再后来个体户也可以了。有一次鲁国大夫季桓子的家臣公山弗扰占据着费邑叛变季桓子了,让孔子去打工。孔子想去,被大徒弟子路挡下。子路不高兴地说:“没地儿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一个叛臣那儿呢?”孔子说:“他难道白找我去不做事吗?现在只要有人用我,我就要为他建一个东方的周朝(3)。”不过,这次没去成,被子路拦下了。过了一段时间,晋国上卿赵简子的家臣佛肸造反了,占据着中牟,邀请孔子当股东发起人。孔子又打算去。又被子路拦下了,子路说:“从前您说亲自做坏事的人那儿,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造反,您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孔子说:“是呀,我是说过这话,不过不是还有句话吗?硬东西磨不坏,纯白的东西染不黑。我又不是个葫芦,挂在那儿不给人吃(4)!”显然孔子已经急不可耐了,但是这次还是没走成。现在叶公邀请他去,而且叶公声誉非常好,孔子觉得这回终于找到了一个好东家。
孔子一行经过长途跋涉到了叶邑,终于和叶公见了面。叶公和孔子年龄相仿,只比孔子小一岁。两人见面不胜唏嘘,相见恨晚,少不了相互点赞。在参观了东西二坡后,孔子对叶公更加钦佩,觉得这次总算找了个好的用人单位。在几天的参观游览之后,双方终于坐下来开始面试了。首先是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叶公问孔子应该如何理政,孔子回答说要让境内的百姓安居乐业,境外的人来投奔(5)。叶公听完一愣,这只是一个政治理念呀,没有任何实际的东西。楚国是诸侯国中最讲求实效的国家,叶公自己就是一个实干家,治国理政,怎么能快速达成目标怎么来。孔子这个解决方案不接地气,叶公不满意。但看孔子一幅诚恳的样子,也不像在忽悠自己,就没有再说什么。行测进行不下去,就直接来申论吧。叶公知道孔子在鲁国担任过最高法院院长-大司寇,就给了孔子一段司法方面的材料。叶公说:“我们这儿有一个人特正直,他爸偷了人家的羊,他儿子出来指证,这事儿你怎么看。”孔子说:“我们那儿正直的人不是这样,出了事儿,老子为儿子隐瞒,儿子为老子隐瞒(6)。”叶公听完基本上就石化了,心想这也太没正义感了,你孔老夫子还当过最高法院院长呢,这种价值观怎么治理国家。
两人三观不合,叶公大失所望,觉得这次见面有点儿见光死。但不管怎么说,是自己把人家请来的,就这样放弃,对孔子,对自己都不太负责任。叶公知道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跟随孔子时间最长。面试结束后,过了几天,叶公让手下找个机会把子路约了过来。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看出来老师面试情况不太好,知道两个人路数不对,但不知道叶公到底什么路数,怕自己笨嘴拙舌的说不好,干脆闭口不答。叶公一看子路不说,无可奈何,只好让他走了。子路回去跟老师汇报,孔子一听,子路这么不给力,浪费了一次大好的宣介机会,急得直拍大腿。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呀,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愁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这般(7)。”孔子的学生里面口才最好的是子贡,子贡在赞美老师方面可是非常有创造力,“万仞宫墙”的典故就是出自子贡,称赞老师学问之高深,至今刻在山东曲阜孔庙的南城门上。如果叶公当时问的不是子路,而是向子贡了解孔子,可能结果会有所不同。可惜历史不接受如果,孔子这次面试又失败了。叶公给了孔子一份厚礼,客客气气地把他送走了。
这次大IP和大V的见面无疾而终,孔子失望地离开了楚国。叶县河多,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一条大河,一行人不知道渡口怎么走,子路就去问路。路边有两个人在耕田,一个高个儿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高个儿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高个儿说:“他不是啥都懂吗,应该知道渡口的位置。”高个儿不说,子路只好再去问另一个长得比较壮实,圆脸盘,小眯缝眼的人。壮汉问:“恁谁咧?”子路说:“俺仲由。”壮汉又问:“恁是孔丘的徒儿?”子路说:“是咧。”壮汉停下手中的活儿说:“像洪水一般的鳖孙儿可多咧,恁咋办都不中!恁与其跟着那货躲人,不如跟着俺爷们儿藏猫,包恁得劲儿!”说完,接着做田里的农活,不理子路了。子路回来,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跟飞禽走兽生活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改革这个世道了(8)。”
孔子这次失败的面试,后世儒家弟子忿忿不平了好几百年。叶公嘴上说求贤,先师去了又不用,后世儒生就编了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来讽刺叶公。西汉的刘向在他编著的《新序.杂事五》中就把这个故事收录进来: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这就是“叶公好龙”这个故事的由来。
叶公不仅是一个政绩卓著的政治家,还是一个军事家。十年后,72岁高龄的叶公率军平定了白公胜叛乱,被楚惠王封为令尹与司马,掌握了全国文武大权。这么一个大人物,因为得罪了孔子,被儒家弟子编排成一个搞笑的角色,流传二千多年,而他的真实功绩却鲜有人知道。看来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儒生呀,他们手里笔就是最厉害的武器。
客观地来看,这次面试失败对于孔子来说并不是不可接受的。孔子是去面试的,但在和叶公交流的时候,没有为了讨好叶公而附和叶公。孔子一点儿也没有掩饰自己和叶公在“直”认识上的区别。孔子没有为了当官而放弃自己的立场和主张,面试失败了其实也不会有遗憾。为孔子打抱不平,编出“叶公好龙”的故事嘲讽叶公的后世儒家弟子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老师。
孔子这次求职之旅并不是没有一点收获。他关于“直”的主张被归纳为“亲亲相隐”,后来被中国历朝历代所接受和采纳,一直到今天。“亲亲相隐”是中国自汉代以来刑律的一项原则,除谋反、谋大逆与谋叛等重大罪行外,亲属之间可以相隐不告。不告发、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修订案)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故事引用《论语》章句如下:
(1)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 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3) 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4) 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5) 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6) 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7)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 18.6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