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西汉建立后,刘邦大封功臣,张良身为帝王之师,被刘邦封为留侯。但已功成名就的张良并未像萧何和韩信那样,继续为汉家天下发挥余热,反而是选择了远离政治,一心修道的隐逸之举。那么在辅佐刘邦登基后,面对韩信、彭越相继被杀,萧何被囚这样的危险局面,张良又是如何做到从权力之争中全身而退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一代谋臣张良的处世智慧和他的精彩人生。

据《史记》记载,张良的先祖是韩国贵族,本姓为姬,且祖上从爷爷辈开始,就一直是韩国的丞相——辅佐了五代韩王。到了父亲姬平这里,也做了几十年的丞相,直到韩悼惠王二十三年,父亲姬平去世。张良因为年少,没能够子承父业,也就是说,“丞相世家”到了张良这一代,就断了。

公元前230年,距父亲姬平去世已二十年,强大的秦国灭了韩国,张良便再也没有机会延续家族荣光了。弟弟也在秦灭韩的战争中不幸去世,张良心灰意冷,变卖了家产,倾尽全部家财,游走各国,结交豪侠。

虽然国破家亡了,自己的理想也没能够实现,但张良对故国感情深重,心中兴复韩国的意志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稍减,反而与日俱增,更加地坚定。

刺杀秦始皇张良后遇黄石公(张良设计行刺秦始皇失败后)(1)

公元前227年,韩国灭亡的第四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悲剧——“荆轲刺秦王”。虽然行刺失败,但张良却不这样想,他觉得这是秦王嬴政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于是内心便萌生出一个想法——只要靠近秦王,一个力士就可了结秦王性命。

从此,他便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人选,楚国没有找到,便去齐国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仓海君”的引荐下,张良找到了一位能扔出一百二十斤重铁锥的大力士。

于是在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又迎来了继荆轲以后的第二个刺客。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张良与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准备狙击秦始皇。当秦始皇的马车驰过时,大力士瞅准时机,猛地将铁椎砸向秦始皇的御辇,可惜却砸偏了——铁椎擦着始皇的车辇飞过,砸中了副车。巡行队伍顿时大乱,张良和大力士见此急忙逃走,刺杀失败。

刺杀秦始皇张良后遇黄石公(张良设计行刺秦始皇失败后)(2)

秦始皇对这次行刺大为震怒,好家伙,总有刺客想害朕,于是下令在全国大肆搜捕刺客。

张良为逃避追捕,这才更名为张良,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张良虽是一介文弱书生,但他一心为国复仇,四处游走,寻找合适的杀手来行刺灭国仇人,他的家国情怀着实令我们感到敬佩。

行刺失败,更名换姓后,张良一边养病,一边检讨自己。他认识到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况且现在天下已定,也无可奈何了,于是他便选择修身养性,学习黄老思想,经常到城南小沂水上的圯桥漫步,观日出日落,沉思、检讨自己。

有一天,张良站在桥头正思索着什么。一个穿短袍的老翁,步履蹒跚地来到他跟前,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下桥去给我拾鞋。”

这把张良听得一愣,心想这老头说话怎么这么没礼貌?让我给你捡鞋,还这么理直气壮的!但转念一想,自己现在被全国通缉,还是不要惹是生非的好,就看在他年纪大,腿脚不方便的份儿上,帮他一把,正如孟子说的,为长者折枝,这是后辈应该做的事。于是压下了怒气,下桥拾了鞋,交给了老人。

可是这老头不仅不言谢,还以命令的口吻对张良说:“给我穿上。

嘿!这怎么还得寸进尺上了呢?罢了罢了,他一老翁,我与他计较什么。既然拾了鞋,就把好事做到底吧,于是跪在地上俯身替老人穿上鞋。

刺杀秦始皇张良后遇黄石公(张良设计行刺秦始皇失败后)(3)

老人这才满意地笑着离开了张良。

老人诡谲的行动使张良百思不得其解,他呆呆地目送老人离去,头脑盘旋,隐隐的悟出了点什么——老人似乎专门到桥头来让张良拾鞋,目的是想要试探他!

张良准备离开时,老人又折了回来,说:“孺子可教矣。五天后,在这里见我!”

张良由此更加困惑不解,感到离奇,但他心里知道,这个老人不简单,于是答应了老人五天后再见。

五天之后,张良一早就到了桥头。但老人已先到达,他生气地责备张良说:“与老人期,后何也?”意思是说,你来见长者,怎么能比长者来得晚呢?于是生气地走了,然后又甩出一句话:“五天后再见”,留下一脸懵逼的张良。

明明我来得也很早啊,唉!罢了,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又过了五天,张良去了桥头。这回他可是起得比鸡都早,心想应该不会晚了吧?可没想到老人又先到了,嘿!敢情这位长者是住在这桥上吧?

老人不理张良,声色俱厉地责备道:“为何又落在后面?后五日复早来。”

张良懵了,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五天过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桥头。果然,这次自己是第一个到的,不一会儿老人也来了。

看到张良后,满意地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编竹简送给他并说道:“读此书简可以为帝王之师,十三年后若想见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老人离去,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刺杀秦始皇张良后遇黄石公(张良设计行刺秦始皇失败后)(4)

回到家后的张良,发现老人给的书简正是《太公兵法》。

张良早年在陈地拜一名儒生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对当时盛行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各家的学说有了大概的了解,但遗憾的是他没读到过任何一本兵书,如今,这本兵书来得正是时候。

十三年后,张良来到济北谷城山下,果然找到了一块黄石,他内心对那位老者很是感激,于是把黄石供奉在家中。

史称张良所遇老人为黄石公。

这个传奇故事,载于《史记·留侯世家》,它神化张良得到仙人指教,才成为帝王之师,但故事孰真孰假已无人知晓,只是刻画出张良这个人的隐忍能力非常强。

刺杀秦始皇张良后遇黄石公(张良设计行刺秦始皇失败后)(5)

张良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广结豪士。项羽的叔父项伯,就是因为杀了人,被张良收留,两人才成了莫逆之交,也正是因为这段关系,才让刘邦在日后的鸿门宴中得以逃脱。

由于秦始皇的暴力统治,天下苦秦久矣!

秦二世继位后,天下大变,陈涉吴广等人起兵反秦,各地也随之爆发了起义。

张良觉得机会来了,便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打算投奔当时自立为楚王的景驹,没想到半道上遇见了刘邦,这缘分说来就来,挡也挡不住,他对刘邦早有耳闻,又见其手下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一班文臣干将颇有气势,心中很是敬佩。

刺杀秦始皇张良后遇黄石公(张良设计行刺秦始皇失败后)(6)

在与刘邦的交谈中,他发现对方居然对自己说的军机、治国、朝代兴衰等都能点评精到,而且很认真地听自己说,不禁感叹:“沛公气概,天下难寻。”于是决定跟随刘邦,由此开始了两人君臣和合的序幕。

张良跟随刘邦一行人到达薛地后,见到项梁,项梁打算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

此时,项梁在义军中威望极高,且各路将领齐聚薛地,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义军会盟,张良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对项梁说:“您已经拥立了楚王,而韩国的公子横阳君韩成也很贤明,可以立他为韩王,以增加同盟的力量。”

由此可见,张良心中对故国的感情谓之深切!

项梁同意后,张良便起身前往韩国找到横阳君韩成,立他为韩王,张良则为韩王司徒。此时他的内心非常高兴,仿佛看到了希望,积极地为韩国重建而奔波,还与韩王一起率领军向西攻取韩地,他们夺得了几座城邑,但立刻又被秦军夺了回去,于是两军便在颍川一带“撕扯”。

刺杀秦始皇张良后遇黄石公(张良设计行刺秦始皇失败后)(7)

在张良与秦军周旋于颍川的日子里,项梁因轻敌,于秦二世二年,被秦军主力章邯打败。

面对项梁战死后的颓势,楚怀王对起义军进行休整整顿,将吕臣和项羽的军队合并,以项羽为鲁王,封长安侯;以刘邦为武安侯,并决意进攻关中,宣布“先入定关中者为王”。

由于篇幅有限,后续我们将继续连载更新相关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本号。

参考文献

《史记·留侯世家》 司马迁

《一代谋圣:张良》 金开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