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哭子诗册研究意义(傅山哭子诗诗书情完美统一)(1)

傅山哭子诗册研究意义(傅山哭子诗诗书情完美统一)(2)

■傅山 《哭子诗》册,纸本,共计21开,每开长27.5厘米,宽24.3厘米,山西省博物院藏。

傅山哭子诗册研究意义(傅山哭子诗诗书情完美统一)(3)

■蔡云辉(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会员)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统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一生都献给了大明朝,用自己的生命陪着她鼎盛,衰亡。这就是傅山,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医家、诗书画皆精辟独到的一代巨人,一个真正的文化贵族。

傅山78岁那一年,独子傅眉病逝,反清复明已然无力回天,老年丧子,人生的苦痛莫过于此,沉重的打击对于一位78岁的老人无疑是致命的,四个月之后,一代宗师驾鹤归去,傅山波澜壮阔的一生成为传奇,他崇高的民族气节铭刻青史,不朽的精神与巨作影响至今。

当时的傅山,书法艺术已是人书俱老,无意于佳而无不佳,信手挥洒都是内心情感与愤懑的表达与宣泄,我手写我心,此之谓也。

爱子的离去,傅山写下了他人生最后的一组诗《哭子诗》。傅眉少而敏,勤奋好学,才情极高,事亲极孝,一家生活的重担多压在他的肩膀上。傅山亦倾心教导其诗文书画,并寄予厚望。在那个动乱艰难的时代,父子相依为命数十载,而今白发人送黑发人,傅山的悲戚可想而知。《哭子诗》哭的是傅眉的忠、孝、才、志、赋、文、诗、书、画……“父哭子常事,奈兹八十身。吾犹迟浸假,尔遂反其真”。“吾行八十矣,哭泣早晚休。老骨本恃尔,尔乃不及收”。“人间何容易,培此草莽臣”。“老泪落篇上,非血而焦红”,堪称字字血泪。傅山的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抄写,在诗中在书写中寄托着自己的哀思。充沛真切的情感,返璞归真的笔法,淋漓尽致的抒发,诗书情三者完美统一,字中之天的喷发,成为了傅山流传后世的辉煌巨作。

《哭子诗》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作品,是内心的悲伤,是哀极痛极的心声,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作巨制。细观《哭子诗》“哭忠”元年戊辰降,十七丁甲申。苦楚四十年,前面的字比较小平静如水,“苦楚”两个字突然写大,同时也增添错落感打破了均匀。第二行贞人二字很大墨色也很重。平行了第一行小字,第四行“中含嗔农圃食惟旧”八个字开始情绪激动,字里有涂改,特别第四行尾接第五行“热泪浇笑频鸣呼天蠖屈”更是控制不住情绪,几乎整段整行涂改与涨墨已经无法辨认字样了,在旁边补写上“何处求其信,人间何容易,培此草莽臣”!还清楚可见。

《哭子诗》不做雕饰自然书写。“无意于书书乃佳”通观全篇行文如泣如诉,悲伤之痛跃然字里行间。《哭子诗》楷、行、草、三体皆有,由静到动,妙然天成,“尔能饱暖我,我不饥寒忧。自叹于老母,负米未伸由”。“哭孝”的第一行至第四行墨色很淡,中间还有涨墨和水渍,涂改等模糊不清的字,整篇作品看似全无章法,实则浑然天成,“尔志即我志,尔志唯吾知。知之无奈何,奈何以度之。”是《哭子诗》“哭志”的前段内容,傅山在忘我状态下无意识地书写,作品中有的只是内心情感的呐喊,痛失爱子的悲愤和无尽的哀思,涨墨水渍处,让看到的人们都会相信,那是傅山痛断肝肠的泪水。在《哭子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悲伤至极而又无助的父亲,让人潸然泪下。

《哭子诗》之所以震撼后世,备受追捧,除了傅山书法的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外,我想,更多的是情感的喷发,人性本善,对一个78岁老人痛失爱子的悲痛,世人大多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傅山从小悉心培育傅眉,傅眉自幼聪慧,十岁读左传,诗书画无一不精,“别有珠庭众口芝,鸾蠭碧蜜类琉璃。瑶台才有仙人到,倒泻金壶点一匙。”的书法艺术就深得乃父真传!按现代人来说,傅眉就是邻家那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而天妒英才,令人惋惜!世人无不流下同情之泪!

临读《哭子诗》时,不禁让人想起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样的揪心,一样的悲壮,读来让人唏嘘不已!《哭子诗》和《祭侄文稿》以相同书体、相同的情感基调,成为书法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

《哭子诗》作为傅山的晩年力作,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研究空间。

斯人已去,前尘之伤,已成岁月朱砂。一代巨人傅山,他留下的不仅是墨宝,还有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文化,正如他崇高的品格一样,影响着后世三百余年而不朽!

赏析

傅山《哭子诗》 傅氏最辉煌的草书之一

著名的《哭子诗》册保存在山西博物院,此册为傅山于1684年春天其子傅眉逝世后所写,其年傅山本人已经78岁。前有题跋,后钤朱印,保存完好,墨色灿然。这本诗册为纸本装订,共计21开,每开长27.5厘米,宽24.3厘米。全诗共分14首,分别为《哭忠》、《哭孝》、《哭才》、《哭志》、《哭力干》、《哭文章》、《哭赋》、《哭诗》、《哭书》、《哭字》、《哭画》及《无题》三首,整件作品书体变化不一,或真,或行,或草,用笔狂放洒脱,几乎难以控制,作品中,常有大段的涂改和墨污,有的地方甚至整行整段地被作者涂黑,可见傅山当时的心境悲痛至极,几近癫狂,丧子的剧痛让一代大师难以自制,情绪在笔端喷薄、爆发开来,作品中有的涨墨或水渍处,甚至让人们感到,那就是傅山滴下的泪水。欣赏着这件书法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悲伤的父亲,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近近地,和傅山先生贴在了一起。

傅山的《哭子诗》册三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誉为“傅山最辉煌的草书之一”,被人们奉为书法艺术的圭臬,以至于今天在台北还有一套《哭子诗》册,虽然一些书法史家对台北藏《哭子诗》册的真伪问题仍有争议,然而不论其是真是,这种多套《哭子诗册》共存于世的现象正是表明了人们对这件书法作品中真挚感情的喜爱、追慕、认可和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