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岗》—唐•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以王维的诗歌成就最高,他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清新绝妙的语言,描绘着盛唐的清丽山河,创作出了许多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作品,影响了后世大批诗人投入到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如韦应物、刘长卿、柳宗元、裴迪等,这些诗人有的是王维的仰慕者,有的甚至一直陪伴着王维,学习着王维,是王维亲密的好友,裴迪就是这样的人。

裴迪是山水诗人吗(裴迪华子岗云光侵履迹)(1)

裴迪

裴迪,生卒年、字、号不详,正史中均无记载,关中(今陕西省)人,唐朝山水田园诗人。开元末在张九龄的荆州刺史幕府中任职,后到达长安,官至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他早年与王维同朝为官交往甚密,晚年一同隐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王维诗集中写给裴迪的诗多达三十余篇,而裴迪仅存的二十八首诗全部是和王维的唱和、赠答之作,由此可见两人之间交往的密切。因为长期受到王维的影响,所以他的诗多为五言绝句,常描写幽静的景色,诗歌的思想境界与王维山水诗相近。

裴迪与王维之所以亲密无间,是因为二人曾经在安史之乱中患难与共,一同经历过生死。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入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不幸为叛军所俘,由于他的名气大,安禄山为了拉拢人心,授予他很高的官职。王维装病推辞,结果被安禄山识破,在威逼之下不得已接受了伪官职。安禄山大摆庆功宴,逼迫宫廷里的乐工和诗人表演诗歌,为其歌功颂德,乐工雷海青摔碎乐器拒演,面向西面哭泣 ,被叛军肢解。王维亲眼目睹了这件事,他含悲忍痛偷偷写下了一首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恰好这时,裴迪冒着风险来看王维,王维将这首诗交给裴迪,由裴迪偷偷带了出来,后来题为《菩提寺禁裴迪》。

裴迪是山水诗人吗(裴迪华子岗云光侵履迹)(2)

王维

安史之乱平定以后,接受伪官的人全部被定了罪,其中就有王维。当时王维的弟弟王缙担任刑部侍郎,他求见唐肃宗,提出自己愿意削职为民来替王维赎罪。并将王维的这首《菩提寺禁裴迪》呈现给唐肃宗,肃宗看完诗将信将疑,于是找裴迪来对证,裴迪力证诗是王维亲笔所书并亲手交给自己的。唐肃宗这才赦免了王维。

此后,二人离开了黑暗腐败的官场,一起到了辋川别墅,他们在清静秀丽的山水田园中,吟诗作赋,讲经说禅,过起了隐士的生活。

“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新唐书•王维传》

王维隐居于辋川别墅,与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辋川别墅附近有华子岗、竹里馆、鹿柴等名胜多处,王维与裴迪各赋五言绝句二十首,互为唱和,以歌咏其优美的景色。这首《华子岗》就是其中之一。

裴迪是山水诗人吗(裴迪华子岗云光侵履迹)(3)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诗人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受,把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零散的景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艺术画面,把夕阳西下,晚风乍起的傍晚景色,勾画的十分生动、鲜活。“落日”与“还家”相对应,既说出了游览的时间,又写出了诗人的目的,同时刻画了诗人在山路中悠然自得的形象。随着诗人闲庭信步的足迹,使读者看到了天高气爽的秋日里,华子岗夕阳依着远山慢慢西沉的景象,听见了松风吹拂林海飒飒的声响,在落日的照射下,水汽升腾,青草上的露水早已蒸发尽了,所以才有“草露晞”的景象。

裴迪是山水诗人吗(裴迪华子岗云光侵履迹)(4)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云光”,是指落日的余晖。“山翠”,指青翠欲滴的山色。诗人用“侵”和“拂”两个对仗的动词,写活了全诗,不仅使读者看到诗人在夕阳下缓步行进;苍翠的松林在秋风的吹拂下不停变幻的动态,而且感受到这云光、山色似乎获得了生命。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轻拂着诗人的衣衫,表现了对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这正写出了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和留恋,使诗人对华子岗的美好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裴迪与王维一同隐居辋川十多年,整日泛舟唱和,裴迪的诗风难免受到王维的影响,身处大自然,呼吸着大自然甜美风光的灵气,诗中力求把“诗情、画意、禅理三者融合起来,创造空灵幽静之境”。同时,在裴迪的诗中,他袭用王维诗静中寓动的表现手法,凸显出山中之静谧,创造出恬静幽美的诗境。

诗人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把感情融入到景色中,浑然天成,意境含蓄,表现了一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神韵。

裴迪是山水诗人吗(裴迪华子岗云光侵履迹)(5)

辋川

这首五言小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悠闲恬淡,是一首描写大自然风光和诗人闲适心境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