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作为一种书写材料,由来已久。然而,它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关于纸的产生有一个最著名的故事,就是蔡伦造纸,这在中国家喻户晓。然而,这千古流传的故事,在今天有人却提出了疑问;纸是蔡伦发明的吗?它又有怎样的来历呢?
古代所用纸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追述一下纸的历史。
上古时期,中国处在结绳记事的时代。那时候,还不曾有文字,更别提书写文字的材料了;人们通过系一个个绳结来记录所发生的事。
到了商周时期,文字已经形成,并且相对成熟。但那时候是没有纸的,既然没有纸,那文字记录在哪呢?
西方用纸
那时野兽遍野,与人类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它们了。人们打猎时食用它们的肉,不可食用的兽骨具有较强的坚韧性,于是以此制作生产工具。
得益于此,人类也将文字记录在上,这便是最早的“纸”了,记录其中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也是最早文字的由来。那时青铜工艺的发展也提供了书写材料,有的人把字刻在泥范上,铸成青铜铭文。此则称为金文。
但刻骨铸器,工艺繁难。因而,甲骨钟鼎上的古代文字篇幅都很简短,难得有长篇巨制。
书写材料的演变
春秋战国以后,开始使用竹简木片。这可比刻骨铸器方便多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很笨重,携带不方便。
举几个例子就知道了。西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叫东方朔的人善于辞令,有一次他写了篇文章,足足用了三千根竹简!他倒是写得爽快了,可苦了下人,将此文进呈皇帝时,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把竹简抬进宫去。
厚重的竹简
更早一点,战国时期,思想家惠子,也就是惠施外出游学,随身携带的书就装了五车,于是便有了“学富五车”的典故。
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十分的不方便,人们曾形容说“汉牛马、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成语学富五车
当时,除了用竹子外,丝帛也开始用来作书写材料。古书上曾言“著于书帛”。竹就是竹简,帛是丝帛,是一种依据书写需要提前裁好的丝织品。上个世纪,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等地的古墓中,曾发现有西汉早期的帛书和帛画。这种帛在古代就叫作“纸”。这也就是为什么纸字的表意偏旁从“系”,因为最早的纸就是一种丝织品。可是,其虽然为纸,但可不像今天的纸这样便宜,它毕竟是一种丝织品,价格是很昂贵的,除了皇家富室外,一般人都用不起的。
竹简笨重,丝帛则昂贵,这对文化的传播是相当不利的,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质地较轻,且价格低廉的书写材料来替代它们。
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
时间到了东汉,这种材料终于让聪明的国人发明出来了,它就是“蔡侯纸”!
这种纸是蔡伦在东汉和帝时期造出来的。
蔡伦,字敬仲,是个湖南人。他虽是宦官,但却是个难得的有才学的人,曾管理过皇家的工场,监造各种器械。他可不止造纸出名,还精通各种器械的制造,堪称制造专家。凡是经由他监造的产品,古书记载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都成为以后人们生产这种东西的榜样。
蔡伦像
然而他并非纸的创造者。造纸术最初由民间产生。那时以植物纤维制纸,在民间早于蔡伦之前两百年,用的是大麻和芋麻,然而工艺粗疏,质量很差。蔡伦虽然不是发明者,但终究是伟大的。他精心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改进了造纸的工艺,又选用价格便宜的树皮、麻头、破布、废渔网等做原料,终于制成了质地较薄、价廉耐用的书写材料——纸。又因为蔡伦后来被封为“龙亭侯”,所以后来就称他监造的纸叫“蔡侯纸”。
汉代造纸流程图
蔡伦善于总结前人的生产经验,并且加以改进,使古代的造纸术臻于完善,这一历史功绩是值得称道的。他是一位出色的改革家。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然而,历代史学家都把纸的首创和发明归于蔡伦一人身上,这是不确切的,旧史中这种事例,往往把那在漫长岁月中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形成的重大成就,记在一位“英雄”的名下。这是“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史观的反映。
四大发明
蔡伦不是中国造纸术的首创者和发明者,然而他确实在造纸史上做过重大贡献。这就是上述有关纸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的正确答案。
近一个世纪以来 中外考古学家们先后在新疆的罗布泊、内蒙古的额济纳旗、陕西的西安市灞桥以及扶风等地,多次发现西汉古纸。最早的灞桥纸不晚于汉武帝时代,比蔡伦造纸时代大约要早两百年。
不过,这些纸都不是用于书写的。而在出土的东汉古纸上,却大多有书写的书迹 包括书信、诗抄、日常文书等。这同蔡伦造纸的故事吻合,恐怕不是偶然的。
中国造纸术经蔡伦改造后 大约过了五百余年,由朝鲜传入日本;六百多年以后,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一千五百多年以后,辗转传入美洲。
造纸术的传播
这样,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变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