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邻委内瑞拉、巴西,南接厄瓜多尔、秘鲁,西北与巴拿马相连,北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人们对此地的了解大多源于新闻报道,过去五十年来,这里接连发生内战和暴力冲突,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社会动荡、治安混乱的印象。这里也时常发生绑架、抢劫的犯罪事件,同时还是世界上生产可卡因和麻醉品最多的地方之一,往往让人想到恶事做尽的大毒枭。

真实的哥伦比亚(一个地狱中的天堂之国)(1)

哥伦比亚复杂的社会局面与多元人口有关,作为拉丁美洲第三大人口大国,这里生活着原住民、西班牙人和非洲人。其中,58%的人种是原住民和西班牙人混血,14%为白人和黑人的混血,3%是黑人和原住民混血,白人占20%,黑人占4%,原住民仅为1%。

真实的哥伦比亚(一个地狱中的天堂之国)(2)

而大多数财富却掌握在10%的人手里,由此也形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财富分配不均衡,自然导致社会不稳定。即便是在首都波哥大,事故频发的地区已不在人们的活动范围之内。来此地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安全防范,但亲身所感,着实颠覆了我对哥伦比亚最初的印象。

真实的哥伦比亚(一个地狱中的天堂之国)(3)

首都条条街道整洁有序,高楼挺立,一派壮观的现代化气象。交通便利,有完善发达的公交系统。这边的公交车有快速公交系统,称之为BRT。公交车型长,沿途只停几个重要站点,为乘客们到达目的地缩短了时间。每一个站点,都设置了闸机,乘客持乘车卡刷卡才能进入,但无法使用现金。

真实的哥伦比亚(一个地狱中的天堂之国)(4)

这种乘车卡在市区有少数的售卖站点,但是机场却没有。我到了机场,发现有公交车可以直达市区,并且非常便宜,只需要几块钱人民币。如果选择打车,价格要贵上几十倍。可是环顾了一圈,才知道机场不售卖乘车卡,没有卡就无法乘车。

真实的哥伦比亚(一个地狱中的天堂之国)(5)

于是在人们排队乘车的地方,我向他们询问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一个20多岁的本地姑娘告诉我,她愿意帮我刷卡。这种卡可以多次刷,两个人乘车就扣两次费用。

真实的哥伦比亚(一个地狱中的天堂之国)(6)

姑娘性格外向,一路上和我聊天。原来她是来机场送别朋友,这会儿要赶回市区上班。她怕我不认路,让我把民宿地址拿给她看。巧合的是,我入住的这家民宿,离她工作的银行非常近,只有几百米的距离。

她当即表示,可以把我送到目的地。听了这话,我的心头一暖。旅行途中,我总是遇到善良的本地人,他们无私地向我伸出援手。而每一次,我都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情。

真实的哥伦比亚(一个地狱中的天堂之国)(7)

机场离市区较远,公交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看得出公交车使用年限还不久,配套设施完善,座椅也很舒服。便宜的价格,更是照顾到了普通的老百姓。姑娘再三嘱咐我,出门一定要小心,车上要提防小偷,到了晚上不要走偏僻的小路。

等我到站,姑娘也跟着我下了车,坚持要把我送到民宿。途中经过了她上班的地方,姑娘高兴地指给我看。她周末有双休日,邀请我来找她玩。找到了民宿,姑娘担心我是外国人会吃亏,替我向老板砍价。帮着我办理好了入住,留下她的电话后才离开。

真实的哥伦比亚(一个地狱中的天堂之国)(8)

姑娘的热情冲散了我刚来此地的陌生之感,好像我到了这儿,她是迎接我的一位好友。一个初次相识的陌生人,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姑娘真心帮助我,这种善良和勇气大概是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追逐名利之人,早已不具备的品质了。

起初我以为自己运气好,遇到了这个友善的姑娘。后来的经历告诉我,哥伦比亚人天性自带热情。每次出门问路,总有本地人为我热心解答。有意思的是,所以人都提醒我要注意安全,但是我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全都拥有热心肠。

真实的哥伦比亚(一个地狱中的天堂之国)(9)

淳朴的人们会告诉我哪里好玩,还说自己都以哥伦比亚的咖啡为骄傲,很少喝星巴克。本地有一家连锁品牌,入驻在许多商业楼,味道纯正、价格便宜。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儿,反映了南美人的热情好客。他们还是非常重视家庭关系的民族,周末用来陪伴家人,每个朋友见面都要拥抱、互吻脸颊。

在哥伦比亚的短短几日,我数次体会到莫名的感动,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信任与亲密,让我走到哪里都不觉得是孤单一人。也许下一秒,我就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再次相信,世界上最美好的,不是耀眼的风光,而是善良的人心。

真实的哥伦比亚(一个地狱中的天堂之国)(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