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民间广泛流传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好彩头。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据史料记载,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上千年来,经久弥新,已成为我国一重要传统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来由有多个版本,其中两种版本流传最广。
一是民间传说。我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礼记》有言:“蛰虫咸动, 启户始出”,春回大地,人们希望龙出降服百虫,来年风调雨顺。故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一朵酷似龙形的云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节气之间,春雷启鸣,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说我国古代用28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并划分为东西南北4宫,东宫7宿由30颗恒星组成,被想象成一条南北伸展的青龙,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呈生发之大象,故称“龙抬头”。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福纳祥、驱邪攘灾的日子。
近期还有民俗专家表示,在我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此外,像“五月五端午、七月七七夕、九月九重阳”,也因重日,而寄予不同深意。
愿山河无恙,万物向阳
民俗专家认为,正月过后,阳气生发,雨水增多,大地返青,万物开始萌动,春耕由此开始。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那祈求一年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要日子,当然定在二月二这个“重日”最为合适了。
二月二为何要理发二月初二,民间习俗南北都有很多,如“剃头、炸油糕、爆玉米花、吃面条、吃糖豆、吃猪头肉”等,来博取一年好兆头。其中,流传至今最大的习俗要数“剃龙头”。
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
二月二,“剃喜头”
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按照过去的风俗,正月里是不能剃头、理发的,有种说法叫做“正月剃头死舅舅”。
而实际上,“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纯属误传。不剃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1644年清朝入关后,清朝政府曾颁布剃头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壶头",即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剃头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政府对抗于是就借“思旧”的谐音“死舅”,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以坚持正月里可以不理发。
这种说法流传开来,虽然没有什么道理,但老百姓为了图个心安,都尽量避免不在正月里理发剃头。据报道,甚至还有人曾迷信“正月理发死舅舅”这一说法,28岁的男子偷偷理发被母亲骂不孝。网上也并一度引发了对这种没有科学依据、带有迷信色彩的民俗糟粕应该摒弃的讨论。
老外或不明白中国的民俗这么绕
其实,即便是现在,大家虽然明白了其中说法的来历,没有了什么禁忌,但正月里理发店的生意依旧门可罗雀。原因还有其他几个方面:一是因为正月是过年,不少人为了迎接新春能有个好形象,在腊月底就已经把头发理好了,这样正月理发的人自然就少了。二是过去人们对养生非常重视,认为正月里天气较冷,不适宜剃头。而到了二月二,刚好一个多月过去了,头发也长了不少,也是该理发的时候了。加之“龙抬头”的寓意,以“龙抬头”寄予这一年的好彩头和好兆头,理发刚好也为讨个吉利,有“精神头”,“二月二”理发店的生意自然异常火爆。
今天就是二月二,不过考虑疫情防控需要,提醒大家理发別扎堆儿。平平安安,也是最好的“龙抬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