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秀,很多人脑子里的第一印象是他的男主光环很强大,总是能逢凶化吉:在被王莽军队撵得团团转时,山救他、河救他、大雪封住桥洞救他......

纵观历史,男主光环这么耀眼的,除了刘邦恐怕就只有刘秀了。他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用了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因此人送称号“位面之子”。这个“位面之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秀从干事业开始,就彷佛受到上天眷顾一样,运气好到爆炸,干啥都能成功,躺着也能逆袭。

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位面之子刘秀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1)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刘秀一开始并没有拿到一副好牌。从小爹妈死得早,和哥哥刘演相依为命。命苦的刘秀从早就掌握了一门谋生的传统手艺——种地,一直勤勤恳恳地做一名老实巴交的农民。

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位面之子刘秀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2)

他哥理想远大,可不想就这么一辈子就“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想推翻谋朝篡位的“逆贼”王莽。当他看到弟弟认真种地的样子,就恨铁不成钢,“你看看你就知道种地,会有什么出息!”

被哥哥言语刺激的刘秀,放下了锄头努力读书,考上了当时一线城市的“小清华”——太学。但由于刘秀出身不好,优秀的他毕业后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就索性放弃了在高压力的城市生活,继续回去种地。老实人刘秀就这么一直到了28岁还没有娶上媳妇。

他哥不爱种地也不爱读书,就做了游侠,四处结交朋友。一天,他的朋友囊中羞涩就偷偷搞了点副业——抢劫。随后这人报了案,官府抓人时,发现这帮人早就跑了。

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位面之子刘秀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3)

在万般无奈之下,官府决定抓刘演的弟弟刘秀回去顶罪,毕竟是刘演的弟弟,你不顶罪谁顶罪。这便是汉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连坐”。也就是说你的亲戚或者邻居中有一个人犯法,你不举报他的话,你也会受到他的层层牵连,被官府责罚。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刘秀也不傻,学着哥哥刘演跑了!

逃亡过程中的刘秀看到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人吃不饱饭、百姓流离失所。他一了解才知道,王莽的改革已经让百姓们不堪重负,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片混乱中。

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位面之子刘秀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4)

公元22年的一天,刘秀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跟着哥哥加入绿林军开始造反了。

刚开始造反的时候,他们连战马都没有,有时候还要骑牛打仗。所以有人把刘秀叫作“牛背上的开国皇帝”,所受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由于王莽的执政让大家很是不满,昔日支持他的人,都开始反对他。当人们见到刘秀的队伍,便希望刘秀可以推翻王莽拯救他们,纷纷加入刘秀的队伍之中,所以刘秀的队伍很快就招了十万人。当中就有人提出,选出一个小头领来领导他们。

这时候绿林军中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选刘演,因为他还健全了军队指挥系统,严肃军纪,是那种到处流窜、没有规则意识、领导能力的人没办法相比的。而另一部分人则拥戴刘玄,因为绿林军平时散漫惯了,打家劫舍,他们怕强势的刘演当了皇帝,没自己好日子过了。于是,他们抢先一步,拥戴了懦弱的刘玄成了更始帝。

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位面之子刘秀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5)

更始元年三月,刚刚建号称帝的更始帝刘玄,率绿林军北上,开始了武装推翻新莽政权的战斗。绿林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更始帝和刘演率领,围攻宛城。另一路由刘秀率领,北上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一带。

王莽就派了自己的堂弟、当朝赫赫有名的大将王邑带着百万大军出征迎敌,可是这一仗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到底怎么打确实一件难事。但非常擅长调兵遣将的王邑想起了围魏救赵之计,他们发兵包围昆阳,企图逼迫绿林军分兵来救昆阳,然后将昆阳的军队击败,宛城之围也会很快解决。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都觉得完了。然而有胆有识的刘秀带着13个人杀出重围,搬了几千救兵,舍命杀敌,这才争取到了时机,解决了昆阳的危机。

这次战争也几乎消耗了王莽军队的大部分兵力,王莽军队死伤惨重。眼见王莽的新朝再无太大的威慑力,各地杀官造反的情况越来越多,包括很多王莽手下的官员,眼见王莽大势已去,也纷纷宣布独立,并改用汉朝的年号,起兵反莽。

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位面之子刘秀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6)

王莽带着自己的心腹大将王邑等人逃命,因为自己军队人数太少 、反对他的人很多,王莽最终被杀,他建立的“新朝”很快便灭亡了。

此时更始帝刘玄的实力发展了起来,但他还是忌惮刘演刘秀的势力,觉得刘演对自己的统治构成了威胁,随便找了个理由把刘演杀了。按理说“杀哥之仇,不共戴天”,刘秀应该冲出去给他哥报仇的,但是这个时候刘秀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他知道自己暂时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哥哥报仇,于是就各种向刘玄请罪。

刘秀认错态度好,平时待人诚恳又有礼貌,更始帝刘玄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杀刘秀的理由,就夺了他的兵权,给了他一根代表皇权的节杖,就把他弄到了偏远地区河北,让他去好好建设河北。

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位面之子刘秀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7)

刚到河北的时候,虽然什么物资都没有,但刘秀很会安抚百姓,深得百姓喜爱。但刘姓宗室的刘林就不安好心,劝说他挖开黄河水淹造反派赤眉军,说这样不动一兵一卒就可以大获全胜。刘秀也不是傻子啊,他知道这么做必定会让百姓遭殃,失去民众的支持,就拒绝了。

刘林见这一招失败,就扶持自己的朋友王朗做了皇帝,谎称王朗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这个王朗一登基,就下令追杀刘秀,赏黄金万两。

形势危急之中,刘秀又发挥出了自己的保命大法——逃跑。当他们逃亡到饶阳县时,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于是谎称自己是邯郸使者。说白了,他们就是想吃一顿霸王餐缓解饥饿而已。

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位面之子刘秀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8)

刘秀和下属狼吞虎咽的样子被人看出了端倪,被客栈的人拦了下来。这时候,守门长官说:“天下的形势怎么是你可以预测到的?你怎么可以阻拦这个上天选定的人呢?”于是放刘秀离开了。

刘秀南逃,来到了呼沱河,这儿也没有船。就在刘秀纠结怎么办时,正好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刘秀就踏着冰面走过去了。随从还没过完,河水就开始解冻了,就刘秀一个人活了下来。

刘秀连滚带爬地一路向南逃跑,吃了上顿没下顿,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刘秀过了下曲阳,在下博城听到消息,说是信都郡、和戎郡的太守还没有投靠王郎,于是刘秀大喜,狂奔70里投奔了信都太守任光。

刘秀在信都短暂休整之后,随即和戎太守带兵赶到,三人手上不过五千兵力。随后济南的耿纯带着两千多人赶到,右北平的刘植带着千把人赶到,大家一起打下了曲阳,补充到了奔命兵,兵力增加到数万。

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位面之子刘秀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9)

刘秀担心自己总有一天会像哥哥那样被杀,就开始考虑后路,谋求自己的发展。为了获得真定王刘杨的支持,刘秀隆重地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算是获得了真定王政治上的支持。刘秀很快壮大了自己的势力,短短一年时间,他的军队便发展到10万人。

由于刘秀的声望和强大的军队.刘秀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与刘秀对战的敌人不是望风而逃,就是全军投降。他通过收编铜马军、赤眉军,军队一下子扩充到了几十万人。他还对投降首领封侯加以重用,一步步地收买人心,势力一步步扩大。

翅膀终于硬了的刘秀开始给王朗发通缉令,各地纷纷响应刘秀。这时候更始帝刘玄也派兵攻打王朗,在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助攻下,刘秀最终攻破邯郸,杀了王朗。

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位面之子刘秀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10)

更始帝派人封刘秀为萧王,命令刘秀停兵,去见更始帝。刘秀此时手握军队,哪里肯听命,推脱说要平定河北。从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决裂,与群雄争霸天下。

刘秀开始秋后算账,推翻刘玄为哥哥刘演报了仇,节节胜利,公元36年,刘秀终于一统天下,让被战火烧过的中国再次统一,成了东汉的开国皇帝,年号“建武”。

刘秀当上皇帝以后也没有闲着,开始恢复国家的政治、经济。

天下从王莽当政到后期统一,给人们带来了惨重的损失,人口也一下子减少了很多。很多人流离失所,失去了土地,没有土地的人沦为了别人家的奴隶。刘秀多次倡导、发了很多诏书,号召释放奴婢,还减轻了赋税负担,尽量让农民不要变成奴婢。

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位面之子刘秀从28岁起兵到31岁登基)(11)

刘秀的这些措施,一下子让社会都朝着正常的轨道运行,农民有事做了,各行各业的人恢复生产,人口也一下子多了起来,达到了两千万。

他还很注重文化方面的建设,刘秀在洛阳修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这个官职强化了太学的师资力量。在他的提倡下,许多郡县都兴办学校,民间也出现很多私学。

他也是个非常励精图治的人,每天都工作到很晚,起得很早。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才让东汉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由此可见啊,一个人有了运气的加持还不够,还需要准确地判断和日复一日的坚持。

就连毛泽东主席也评价他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