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的高反应性,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气道结构改变(气道重构)。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 3 亿患者,发达国家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 1%~4%,儿童高于青壮年,城市高于农村。

哮喘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目前认为属于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度在70%~80%,存在家族聚集现象,亲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特应性(机体接触环境中的变应原后产生异常数量免疫球蛋白 IgE 的倾向)被确认是导致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于支气管哮喘的常识(了解认识支气管哮喘)(1)

支气管哮喘大多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激发而发病,其中重要的因素有:

(1)吸入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物质:如植物花粉、真菌孢子、屋尘、螨、动物毛屑及排泄物、枯草、工业粉尘、油漆、染料等。

(2)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能损伤支气管黏膜上皮、刺激特异性 IgE 抗体的产生、促进炎性递质释放,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及哮喘发作。

(3)气候:如气温、湿度、气压、空气离子等改变时,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易诱发哮喘。

(4)精神因素:如情绪波动,长期的精神压抑、焦虑和紧张等,均可通过某种神经机制诱发哮喘。

(5)运动:约 70%~80%的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故称运动性哮喘。剧烈运动6后因过度通气,刺激气道黏膜层内肥大细胞释放过敏递质,从而导致支气管痉挛。

(6)药物:一些药物可引起哮喘发作,如解热镇静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心血管药物如普萘洛尔、普罗帕酮,抗生素中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其中以阿司匹林引起者最为多见,据统计约有 4%~20%的哮喘发作是因服用阿司匹林而诱发,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关于支气管哮喘的常识(了解认识支气管哮喘)(2)

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控制率可达 95%、成人可达 80%。轻症患者容易控制,气道反应性增高明显、出现气道重构或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者则不易控制,若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

哮喘患者可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被迫采取座位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可在数分钟内发生,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临床上还存在没有喘息症状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可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或其他症状。哮喘轻度发作时两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中重度发作者,可出现胸廓饱满,哮鸣音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表现为过清音或“沉默肺”;重度者可有口唇、指(趾)发绀、大汗、极度呼吸困难。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发现,即使未闻及哮鸣音也不能排除哮喘。

除临床表现外,还可结合痰液检查、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最大呼气流量变异率测定等)、胸部 X 线/CT 检查、特异性变应原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等方法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

关于支气管哮喘的常识(了解认识支气管哮喘)(3)

哮喘分期和分级

1.急性发作期:是指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程度轻重不一,从轻度发作至一般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者几十分钟,长者可达数日。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4级。严重哮喘发作,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持续24小时以上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2.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许多哮喘患者虽然没有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不同频度和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可伴有肺通气功能下降。根据临床表现和肺功能可将慢性持续期的病情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严重持续 4级,但这种分级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已少采用,主要用于临床研究。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慢性持续期的哮喘临床控制评估,可分为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 3 个等级。

(1)控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白天无症状(或每周不超过 2 次),活动不受限,夜间无症状或憋醒,不需要使用缓解药或急救治疗(或每周不超过 2 次),肺功能(PEF 或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正常。

(2)部分控制:出现以下任何 1 项临床特征:白天症状每周超过 2 次,或活动受限,或夜间症状/憋醒,或每周超过 2 次使用缓解药或急救药治疗,或肺功能小于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的 80%。

(3)未控制:出现 3 次或 3 次以上哮喘部分控制的表现。

3.缓解期:急性发作的间歇期,该期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肺功能一般恢复到急性发7作前水平,并维持 4 周以上。一般病程越久,缓解期越短。缓解期患者仍需密切观察,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和措施预防急性发作。

哮喘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的目标是通过平喘及抗炎治疗,尽快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纠正缺氧。长期控制目标是预防复发及巩固疗效。

关于支气管哮喘的常识(了解认识支气管哮喘)(4)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两大类:

1.控制药物通过抑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需要长期每天使用。首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还可用白三烯拮抗剂、长效吸入 β2 受体激动剂(须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缓释茶碱、色甘酸钠、IgE 抗体等。

2.缓解药物能迅速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气喘症状,通常按需使用。首选短效吸入 β2 受体激动剂(SABA),还可用吸入型短效抗胆碱药物、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短效茶碱等。

在给药途径方面以吸入疗法优于全身注射或口服治疗,前者的优点是气道内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无或极少有全身不良反应。在吸入疗法中,有定量型气雾剂、干粉剂、雾化溶液等给药方法。

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见表

关于支气管哮喘的常识(了解认识支气管哮喘)(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