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1)

文/风的节奏前言:

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战争结束后,美、俄、中等战胜国对战争都有深刻的反思,尤以文艺作品为甚,其中电影因为相对与其他文艺作品,有着更强的视觉、听觉优势,能够让我们获得更为真实的感受,所以广受欢迎。期间《中途岛》、《拯救大兵瑞恩》、俄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狙击手》、《鬼子来了》等片,让我们对战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厌恶。这些影片都是战胜国对那场已经结束了75年战争的反思,而当年的战败国对那场战争是如何反省,世人却是知之甚少。

1993年,德国导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为了反省德国在二战时期的罪行,制作了《斯大林格勒》这部电影,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了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此片是以德国军官汉斯和他的战友们的视角来展现这场二战中最为惨烈的战役。此战役是德国人二战开战以后最大的失败,从此盛极而衰,走向失败之路。

导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在拍摄中,始终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用一种写实的手法,将几个在北非立国战功,正于海滨度假,享受生活安逸的德军下层官兵投入到尸山血海的斯大林格勒。

电影不断用小的故事和写实的镜头去表现德军心态的变化,其中有人性的考验,有良心的煎熬、有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死亡的恐惧。导演没有去赞美剧中的人物,也没有去谴责战争的对错,只是把德国军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故事呈现给观众,让观众们去理解德国人在战争中罪与恶,是与非。

对于《斯大林格勒》这部经典的影片,@风的节奏将从电影故事背景、剧情故事、镜头画面三个方面,解读这部电影对二战的反思。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2)

一、故事背景: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能更好的理解电影的内涵

电影开始的时代背景,是德国人在二战时期最为辉煌的时期。此刻,欧洲已经在德国的鹰爪之下,骄傲的英国人被赶到英伦三岛伤心的舔着自己伤痕累累的瘦弱躯体,法国人更是在德国的铁掌下苟延残喘还不时向战胜者抛着媚眼;北非,帝国的骄子“沙漠之狐”隆美尔已把大英帝国在北非的影响限制在亚历山大附近,帝国的盟友墨索里尼已无心战争,而是专注于他的仪仗队,他需要用一场盛大的入城仪式,去证明罗马人的千年辉煌;在苏联,虽有莫斯科城下的小小挫折,但是帝国元首又将目光转向到伏尔加河边的斯大林格勒,这个以对手名字命名的城市,占领它将是无可置疑的。

此时在德国人的眼里,战争的全面胜利,已经不存在悬念,敲响胜利之之钟,仅仅需要的也就是一点点时间。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战争已经不同与过往,即将发起的战役将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决死之战,将是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拼死一战,将是一场钢铁与钢铁的碰撞,将是一场用鲜血浇灌土地的比赛。没有,德国人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他们还在按部就班的进行这场决定民族命运的战役,甚至到现在他们还没有进行全民战争总动员。

而此时的俄国人则完全不一样,开战以来他们获得基本都是失败。靠着严冬,勉强的保住了莫斯科。如果丧失了斯大林格勒,他们将失去对高加索的控制,那里有着维持战争命脉的石油。失去了石油,他们就没有去打赢这场战争的基本条件。看看那些被火烧掉的房屋,被枪杀、被吊死的同胞,不需要用脑子想,他们都知道战败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要么去屈辱的死,要么就是悲惨的活下去。

导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开始叙述电影《斯大林格勒》的故事。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3)

二、剧情故事:导演用几个小的故事来讲述德国军人在此次战役的心理旅程。1、海滨度假的德国军人。

电影开始就用十分钟的时间,去表现德国人胜利者心态。秋季的海边,几个德国军人一边沐浴着阳光,一边享受着醇酒和美女。轻松的度假生活,让观众都开始怀疑自己是在看一场战争片。不过这种幸福时光在整个电影里仅仅只有三分钟后,导演马上就用急促的军乐,将这群年轻的德国军人召集起来,举行一场授勋仪式。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4)

授勋仪式上一场小的矛盾揭示了德军内部已经开始存在问题,但是导演没有将矛盾继续延伸,而是将这群军人送到开往苏联的军列上,而后让军列进入一条漆黑漫长的隧道,长时间的黑暗,似乎在暗示这将是一次地狱之旅。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5)

德国军官汉斯和他的战友们此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走上死亡之旅,依然认为这是下一次休假前的一次短暂冒险。两名德国士兵汉斯和洛奴还在轻松的互相开着玩笑,赌谁会死去。

德军士兵虽然对战争有一些担忧,但对胜利的结果毋庸置疑,这就是他们此时的心态。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6)

2、斯大林格勒巷战中短暂的休憩。

电影在经过一场虐俘事件做铺垫后,就把汉斯和他的战友们推到斯大林格勒的激战中。德国军队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获得部分胜利,在他们认为胜利就在眼前的时候,他们陷入到战争史上最惨烈的巷战。

汉斯所在的突击工兵营在经过一天血战,已有当初四百人,仅剩下六十五人。巨大的死伤仅仅只占领工厂的一个房间,坚韧的俄国人还在对面的建筑里与他们对峙。此时的德国人开始有些沮丧。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7)

此时导演用新兵穆内尔误伤战友后的消沉,罗路收到邮件后知道自己的老婆与法国战俘私奔的咆哮,以及汉斯不耐烦地关掉电台里正播出元首“慷慨激昂”的演说等画面来反映德国人心态的变化。

此时的他们已经不再有饱满的胜利热情,沮丧的情绪已开始在他们团队里发酵。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8)

3、最后的盛宴。

电影在最后部分,剧中唯一一个脸谱化的反面人物党卫军军官被费茨打死,而后汉斯他们来到军需品仓库,在看到仓库里丰盛的储藏后,被饥饿折磨许久的汉斯等人,开始了他们最后的盛宴。

这一段戏比较长,主要是反映德军心理上的崩溃,其中汉斯与俄军女兵的争吵和激情戏,完全不是去写爱情,而是反映了德军面对失败的绝望,和精神崩溃前绝望的发泄。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9)

在他们走出仓库后,发现德军已经投降,成群结队的将领高举双手,犹如他们当年向元首的举手礼一样。

此时德国人的心态已经如同斯大林格勒的冰雪一样寒冷,并且开始一点点的凝固,他们再没有胜利者的傲慢,有的只是失败者的麻木和绝望。

三、镜头画面

《斯大林格勒》这部片子导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在拍摄中,是以上帝的视角尽可能的去客观反应德国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和心态上的变化。但是既然上帝都有感情色彩,导演也有自己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观念,这些观念,他是用镜头的取舍去表现的。

1、德国纳粹的虐俘。

在开赴斯大林格勒的车站上,汉斯看到德国士兵虐俘,上前阻止,结果挨了一顿胖揍。逐级上告,找到将军,谁知将军竟不为所动。这场戏,导演是用黑夜作为背景,用特写去表现汉斯被揍时痛苦中夹杂的不理解,而将军的表情则是一副无动于衷和冷漠。

汉斯,这个初上战场的小雏鸟,还是一个被纳粹信念所蒙蔽的新兵。对人性在战场上的扭曲,以及人性中兽性的一面还完全没有理解。此时的他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后面残酷的战争将一点点的把他的理想碾碎。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10)

2、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

在夺取工厂的战斗中,德军和苏联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战斗中新兵穆内尔误伤了战友,自责让他不停的吼叫、流泪,在战场上无目的奔跑,若不是战友及时的制止,恐怕早已挂掉。这段戏,导演也用了几组大特写镜头去表现穆内尔的恐惧和精神的崩溃,背景则是一场血肉横飞的战场。此后,导演还多次用空中飞舞的残肢断臂,和祈求路过的德军给自己一枪的德军伤兵。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战争的残酷。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11)

导演表现战争残酷的目的,是想告诉观众,德军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德军认为战争不过是几轮炮轰,再加上一次冲锋就能获取胜利的想法,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完全破灭。到此刻,他们才知道,战争是需用鲜血去浇灌,是需要用新鲜的肉体去供奉,是需要人们抛去所有的人性,像野兽那样去厮咬、去搏杀。战争里是没有人性的!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12)

3、绝望后的希望。

在德军的溃败已终成定局之后,出于求生的本能,汉斯和他的战友企图用捡到医生的证明,以伤兵的身份,搭上最后一班军机,逃离他们伤心之地,也是绝望之地的斯大林格勒。

导演此时着重表现德军破烂的军服和等候军机拥挤的队伍,还有德军脸上麻木中透出的沮丧。在军机飞走的一刻,导演更是用大量的长镜头去表现士兵们奋力追赶起飞中的军机。军机带走了他们的希望,他们的命运也注定将被苏联的冰天雪地无情摧残,然后陷入到无尽的黑暗。

导演在这里想说的不是镜头所描述的表面情况,而是在暗示观众们,德军没有苏军的绝死之心,没有为战争拼掉最后一滴血的勇气,甚至没有陷入困境,奋力一战的心理。德国人在与苏联的决战中,无论是物质还是心理都没有准备好,输掉这场战争不足为奇。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13)


@风的节奏认为德版的《斯大林格勒》用德国人的视角诠释了这场战役,导演将自己的反思用故事和镜头画面告诉了观众。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反省和悔罪,更多的是一种理智的评估和思考;也不是通俗意义上人性的忏悔,而是一个德国人对战败的深刻剖析。

这个剖析的结论是德国人没有打赢对苏联战争的心理准备。

二战经典纪录片斯大林格勒(德版电影斯大林格勒)(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