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
大马路上,有一群鱼正在过马路,它们在马路上冲刺,尾巴就像螺旋桨一样。
即使汽车开过来了,它们也会赶在车轮前,一个接一个地冲过去。
仔细看,这种鱼嘴很尖,牙很大,还有一个高高的背鳍,和细长的尾巴。
它们在空气中拼命呼吸、向死亡冲锋,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每年夏天,都会有上亿条这种怪鱼从深海来到世界各地的河流入海口,它们先要逃脱虎鲸的追杀。
一个300头的虎鲸群一天之内,能捕杀1000吨这种怪鱼。
虎鲸狂欢过后,它们终于逃脱大海,游到了河流当中。
这个时候,海水变成淡水,它们的身体结构也必须跟着变化,变得不能吃也不能喝。
但是,它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它们必须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当中,朝着上游不停地游啊游,这一路上会碰到棕熊、水鸟和拿着渔网的人类。
它们都是一样的死亡冲锋,不管不顾,反正就是要过去,科学家观察到游得最远的一条鱼,一直往上游游了3845公里。
最终,它们到达了自己出生的那条小溪,幸存的鱼已经不到十分之一。
但它们在这里举行着最后的狂欢。
慢慢地沉到河底,铺满整个河道,但是,就在这些尸体的保护下,无数颗鱼卵已经诞生,正在悄悄地孵化。
小鱼儿们将在不久以后,长大成人,再次下海。
在大海中打拼很多年以后,它们会再次回到这里,像父母当年一样交配、死亡。
这就是它们的悲壮故事,在我们这颗蓝星上至少已经重复了5000万年。
它们没有像金枪鱼一样,把自己进化成一颗血肉炮弹,也没有像鳗鱼一样,把自己进化成猥琐形态,而是采用了最悲壮的策略——人海战术。
它们用自己的血肉喂饱了一路上所有的动物,才最终达到了终点。
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
而我们呢?
甚至连它的名字都说不清楚。
有人叫它鲑鱼,有人叫它大马哈鱼,有人叫它三文鱼,也有人叫它虹鳟鱼。
我们只知道鲑鱼子好吃,大马哈可以烟熏,三文鱼很高级,但是,这些美味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鲑鱼子
日料店里这种咸咸的鱼籽寿司,其实就是鲑鱼子。
一般认为,鱼籽都是整条鱼身上最鲜美的地方。
但大多数情况下,鱼籽也是整条鱼身上,最毒的地方。
比如,大名鼎鼎的河豚子,传说就是鲜美至极,但一粒就足够毒死3个成年人。
因为,鱼籽是鱼用来繁衍后代的工具,必须保护好。
但鲑鱼子不一样,它没有毒,可以生吃。
本来,鲑鱼的想法是,只要自己产的足够多,你们吃饱了,总得留一点。
但很显然,鲑鱼想错了,其他的动物吃得饱,而人类,可真不是什么懂得吃饱的动物。
虽然,一条鲑鱼一次产卵至少4000个,但这也绝对架不住鱼卵变成全球寿司店里的明星。
那怎么办呢?
于是,人类决定来帮鲑鱼产卵。
这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先抓一条母鲑鱼,剖开它的肚子,把里面的卵全部取出来。
等到鱼卵足够多的时候,再抓一条公鲑鱼过来,直接这样操作,实在没有太好的形容词。
本来,在自然界当中,这些鱼卵和精子相遇的概率是很低的。
但是,这样一来,受精成功瞬间提高到80%以上。
在欧美,壮汉们的方式比这种日式按摩就更加狂野了,直接好几条公鲑鱼一起来,盆子也明显小了很多。
据说,这样的受精成功率高达95%以上。
然后,这些成功受精的鱼卵将被放到水槽里进行孵化。
一般是秋天取卵,到了第二年春天,这些鱼卵就会全部变成小鱼,数量多到惊人。
接着,在淡水里饲养这些小鱼,大概一年半以后,就能长成五六斤的大鱼,但这个时候它们还是鱼苗。
这些鱼苗会被拿到大海中继续喂养。
在挪威,这样一个小小的渔网,就能养殖5万条,全挪威,正有4亿条鲑鱼在这种网箱里面不停地生长。
再加上现代化的鲑鱼工厂,全世界很多国家一起开足马力生产。
这样,鲑鱼卵和鲑鱼肉才勉强赶上了人类的需求。
鲑鱼的人海战术让它们变得非常好养,唯一的必须条件就是水温。
它只能生活在18℃以下的冷水当中,除了这一点,对于某些品种的鲑鱼来说,甚至连海水都不是必须的。
所以,像挪威和智利,这种海水常年冰冷的国家,他们几乎可以养出源源不断的鲑鱼供应全球。
同时,冷水原则,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鲑鱼都来自青藏高原的真正原因。
只不过,青藏的鲑鱼叫虹鳟,挪威的鲑鱼叫三文鱼。
前些年有人说,青藏虹鳟有寄生虫,挪威三文鱼没有寄生虫,真的是这样吗?
这背后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2007年·长白山
时间回到2007年,有中国摄影师在长白山天池拍到了疑似水怪的照片。
后来,经过朝鲜方面证实,这不是什么水怪,而是他们在40年前,放生在天池当中的淡水鲑鱼,学名叫做虹鳟。
繁殖了40多年,变成了水怪的模样。
其实,虹鳟是一种很高级的鲑鱼,它在东北的黑龙江、图们江当中已经进化出了不用返回大海的超能力。
据说,大概是在1930年代的时候,苏联科学家首先在西伯利亚的河流当中发现了一种叫做硬头鲑的神奇鲑鱼。
它们似乎可以一直在淡水里生活,不用返回大海。
苏联人觉得,这鱼要是能在淡水里大规模养殖,那将是一个很赚钱的项目。
于是,他们就先把培育淡水鲑鱼的任务交给了小兄弟朝鲜,果然,朝鲜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在1958年的时候,朝鲜把几条淡水鲑鱼的鱼苗当国礼送给了中国,这就是所谓的——虹鳟。
中国很重视这些虹鳟,但是在哪里养殖比较好呢?
这个时候,有人说了,传说,长白山天池里的水,是从青藏高原上流过来的。
朝鲜人能在天池里养虹鳟,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青藏高原上养虹鳟?
果然,把虹鳟拿到青海一试,还真的是飕飕的长。
看来,天池里装的是青藏水,这并不是传说,比如,就在2015年,已经中国专家证实了,天池的水,是通过某个地下水源通道从青藏高原上被运送过来的。
不扯远了,继续说鲑鱼。
除了虹鳟以外,在西伯利亚和东北,绝大多数鲑鱼并没有进化出这种淡水超能力,它们还是得老老实实地游回大海。
这些鲑鱼,会在每年夏天,从白令海出发,朝着东边游过来,游到俄罗斯、中国、朝鲜和日本,它们进入黑龙江、图们江、乌苏里江以及朝鲜、日本的大江大河,最远的要游1万多公里回到它们的出生地产卵。
每当它们游回江里的时候,东北森林里的渔猎部落,就会高呼一个在萨满教中拥有神圣意义的发音——daw imaha。
据说,这个词在萨满教中,意思类似于基督教的哈利路亚。
因为,森林里的渔猎民相信,这鱼群每年都在秋天准时回来,一定是天神赐给他们的冬季食物。
后来,这群渔猎民正是因为世世代代吃这种Ω-3和DHA、ARA含量极高的鱼,变成了非常聪明、又非常狡猾的女真人。
女真人又建立了大金国、后金国和大清国。
直到慈禧太后那会儿,每年年夜饭,最压轴的那一道菜还是一盘冻饺子。
这是他们满洲先民还在森林里捕鱼的时候就保留下来的传统,而这盘煮冻饺子的馅儿,一定要用daw imaha——也就是,今天我们的大马哈鱼。
除了从白领海往东游的这些大马哈鱼,也有往西游的,它们游到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内陆,也成了那边印第安人的神圣食物。
今天,科学家把这些大马哈鱼、虹鳟统称为鲑形目→鲑科→太平洋鲑属,或者麻哈鱼属(台译:钩吻鲑属)。
那挪威的三文鱼又是哪里游过去的鲑鱼呢?
1985年·广州
时间来到1985年,第一柜来自挪威的冻鲜鲑鱼登陆广州。
世代居住在广州的南方中国人并没有见过这种冷水鲑鱼,于是,好奇地问挪威人,这是什么鱼。
挪威人引用着欧洲老祖宗的拉丁语,跟广州人说,salmon,意思是奋力跳跃的鱼。
因为,欧洲老祖先们看到的鲑鱼和东北老祖先们看到的鲑鱼不同。
他们的鲑鱼来自大西洋,是一种比太平洋鲑鱼更加幸运的鲑鱼。
因为,欧洲的河流很好游,游到产卵地的时候,大多数鲑鱼都还很有劲儿。
于是,它们就会在产卵后,再游回大海,并不会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保护后来。
所以,在欧洲老祖先眼中,这群鱼就少了一些神圣的属性。
不就是一个喜欢跳高的鱼吗?
就叫你们跳鱼吧,也就是拉丁语中salmo的意思。
然后,拉丁语发展到现代英语也就成了,salmon。
于是,当广州人听到挪威的salmon发音以后,就操着他们浓重的粤语口音像全国人民介绍,这叫萨猛,三文鱼,是一种来自大西洋的冷水鱼,很高级,可以生吃。
其实,在东北人眼里,这不就是一种不那么神圣的大马哈鱼吗?
你们广州人,明显被忽悠了啊。
但很显然,广州人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这一切,凭管你是挪威三文鱼,黑龙江大马哈鱼,还是青海虹鳟鱼,其实都不能生吃。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显然,还是1985年,还是这船挪威人,还是带着他们的三文鱼继续往东,在下一站碰到的日本人,就没有广州人那么好忽悠了。
1985年·东京
这年,挪威渔业部的部长,利斯托(Thor Listau)带领着一个20人的豪华阵容来到东京。
10年前,他就带队来过一次,他希望把挪威的海产品卖给日本。
但是,日本也是渔业大国,当时的海产品完全自给自足,所以并没有太搭理利斯托他们一行。
而这次情况不一样了,10年过去了,日本经济好到飞起,国内的渔业市场已经只能自给自足50%了,挪威人看准了机会,就神秘的跟日本人说,我们最近搞到了一种很好吃的鱼生,非常符合你们生鱼片的口感,要不要尝尝,量大从优,长期供应。
日本人一听就来了兴趣,挪威人就神秘兮兮的打开冷柜,再解开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终于让日本人见到了传说中的三文鱼。
日本人一看就乐了,跟挪威人说,兄弟,你别逗了,这哪儿是什么极品鱼生,是很普通的鲑鱼啊,日本贵族,几千年来,从不吃鲑鱼生鱼片,有寄生虫的,你们不知道?
挪威人都听傻了,赶紧问,你们怎么认识三文鱼的?
日本人说,哦,鲑鱼啊,这是中国人的叫法,《山海经》当中就有。
听到这里挪威人都凌乱了,哪儿跟哪儿啊,刚刚明明路过中国的时候,他们见都没见过三文鱼啊。
总之,一句话,日本人跟挪威人说,你们这种鲑鱼,很不高级,别想骗我们进口,我们河里就有,比你们这高级多了,更别想骗我们吃生鲑鱼,有寄生虫的。
挪威人撞了一鼻子灰,但好歹,还算是把生吃三文鱼的传统,输出到了中国。
但很显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中国将在十几年后变成一个什么样的魔兽级市场,他们现在还想着死磕日本。
于是,回国后,利斯托就找到了挪威的广告公司,希望帮他们能够提供一款可以轰开日本大门的炮弹。
纯天然
一位叫做奥尔森(Bjorn Eirik Olsen)的广告人为挪威渔业制定了纯天然的广告战略。
他希望通过宣传挪威纯净、新鲜,还有冰冷海水来打动日本人,告诉他们,纯天然的挪威鲑鱼是没有寄生虫,可以做寿司生吃的。
但很显然,日本人根本就不相信挪威人的鬼话,虽然从85年到94年,挪威对日本的海产品出口增长了2.5倍,但是三文鱼出口几乎为零。
挪威人的广告策略惨败,但是,所有的转机,就在1995年这一年发生了,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这年,挪威人的三文鱼严重爆仓,成吨成吨的三文鱼装满了工业冰柜,他们实在受不了了,决定来一次大甩卖。
于是,挪威人找到一家叫做尼西蝶(Nishi Rei)的日本公司,这是一家专门卖平民食品的公司,主要经营的都是一些冻饺子、冻鸡块、冻鱿鱼什么的。
挪威人说,你看,我们都合作好几年了,现在我手上有一批5000吨的鲑鱼,价格很不错,需要打这个电话。
挪威人开出的价格实在太诱人了,尼西蝶半推半就的说,那就试试吧。
于是,三文鱼寿司终于被摆上了日本货架。
结果,谁也没有想到,日本民众竟然非常接受这种口感油油的鱼生,尤其是鲑鱼籽,不停赞美那种口入即化的感觉。
到了1995年底,三文鱼的出口量就从0,飙升到了2万8千吨。
挪威人再次惊呆了,日本人不是说他们从来不生吃鲑鱼的吗?
这个商业谜团,至今未解,其实,很有可能这是一个历史问题,历史上,日本贵族和日本平民就根本不是一波人,挪威人估计是一开始就谈错了对象。
1996年,被日本钞票砸晕的挪威人很快就回过神来,立刻想到了中国,中国市场也开始发力了啊。
于是,他们这次更加自信而优越的跟中国人说,你看,生吃三文鱼很高级,日本和挪威都是这个传统,我们的货虽然贵,但贵得高雅,贵得值得,你可不准多要哦。
然后,接下来的十几年,三文鱼在中国到底有多疯狂,我们大家应该都经历过了吧。
真假三文鱼
挪威人在中国赚红了眼,甚至就连中国的青海人也跟着赚的盆满钵满。
还记得1958年朝鲜人送到青藏高原的虹鳟吗?
没错,青海人一直养着呢,这不也是鲑鱼吗?太平洋鲑。三文鱼?大西洋鲑而已。
口感、质地、色泽,真的都差不多。
所以,青海虹鳟也就挂着,挪威三文鱼的名号开始大卖。
但事实上,从进化角度来说,青海虹鳟,是太平洋鲑当中的最高级形态,而太平洋鲑又不知道比大西洋鲑高级多少个档次。
反正日本人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至今国产的太平洋鲑都比挪威三文鱼卖得贵多了。
但是,在中国,青海的极品虹鳟,却被卖砸了。
因为,他们非得说自己的虹鳟就是三文鱼,是可以生吃的极品鱼生。
其实吧,生吃鲑鱼,这都是挪威人当年输出的奇怪风俗,全世界但凡是有鲑鱼的地方,除了挪威人,谁不知道它有寄生虫,不能生吃?
不信你问问身边稍微年长一点儿的满族、鲜族朋友。
总之,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海鱼为什么可以生吃,这是因为海水盐度大,寄生虫少。
而一旦鱼进入淡水,难免会感染淡水寄生虫,所以,理论上,一切有淡水生活史的鱼虾螃蟹都是不能生吃的。
但挪威人说,他们的三文鱼,都是海里养的,生吃才鲜,而且挪威好山好水好天然,绝对没有寄生虫。
其实,只要是鲑鱼,小时候都是要在淡水里生活一两年的。
这真的和生态、水质、环境这些广告中的纯天然概念没有太大关系,淡水→寄生虫,这是一个生物学概念。
其实,生食三文鱼在各国的食药监局也都有明确的寄生虫杀灭指标。
比如,在美国,要求就是-35℃至少冰冻15小时,或者-20℃冰冻7天。
在欧洲,标准也至少是-20℃冰冻24小时以上。
如果实在想吃生的,买回来以后,再按这个标准自己用冰箱冻一下,或者吃点鲑鱼子,一般来说,鱼籽感染寄生虫的概率比较低。
寄生虫从哪里来?
寄生虫最早都是生活在小鱼小虾体内的,而鲑鱼的主食,正是这些小鱼小虾。
为什么你有时候买到的养殖鲑鱼是这种惨白的颜色?
其实,这证明,这条鲑鱼,可能真的没有寄生虫,它一辈子都没有怎么吃过小鱼小虾,全吃鱼饲料了。
因为,鲑鱼肉的这种红色,来源于一种叫做虾红素(也叫虾青素)的化学物质。
顾名思义,这些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虾和螃蟹的甲壳里面,呈现出红色。
鲑鱼吃了很多虾和螃蟹以后,就把虾红素全部存在体内,舍不得排出去。
因为,虾红素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极品抗氧化剂,可以延年益寿。
反正医美都说,一套三文鱼针下去,保你青春不老,至于这背后的原理,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于是,鲑鱼在储存虾红素的同时,也把虾和螃蟹体内的寄生虫一起存在了鱼肉当中。
寄生虫很细小,生吃的时候很难发现,而这些小寄生虫一旦进入你体内,搞不好就能长9米那么长……
实在太恶心了,我们还是继续说鲑鱼的故事。
神秘的黄海
中国的黄海当中,有一片神秘的海域。
传说,那片海域底下,就隐藏着《山海经》当中的东极归墟。
秦始皇当年也是打算去那里,寻找长生不老的灵药。
果然,在1990年代,科学家调查黄海以后发现,那片海底真的有一个神奇的冷水团。
面积13万平方公里,几乎和整个山东省差不多大。
这个冷水团在海面30米以下,常年保持着12℃以下的低温。
虽然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原因暂时还不太清楚,但常年12℃的低温,这简直比挪威的北海冷水还要恒温。
所以,你想到了什么?
可不可以用来养三文鱼呢?
2012年的时候,中国海洋大学的董双林教授就提出了这个设想。
果然,到了今年6月,第一批来自黄海冷水团的国产三文鱼已经上市,瞬间被山东人民团灭,想象一下,来自东极归墟的三文鱼,一定很美味吧。
具体是怎么养的呢?
这里有一段记者的现场调查,我们可以一起看看。
深蓝渔场
记者从青岛出发,在海船上晃了6个多小时以后,终于到了130海里外的深蓝渔场。
也就是那个神秘的黄海冷水团的核心区域。
在这里,记者远远的看到了这个名叫深蓝一号的巨大网箱。
然后,大船换小船,小船换皮艇,记者登上了深蓝一号网箱。
这是一个巨大的鱼网,这会儿正飘浮在海面上。
现在,里面还剩下1万多条三文鱼了。
本来,在养殖的过程中,这个网箱可以根据海水的温度状况,自动调节深度的,这样一来,就能始终让三文鱼处于一个最适合的生长水层。
只有当要收获的时候,网箱才会像这样浮出水面,进行收网捕鱼。
整个网箱直径有60米长,38米高,相当于13层楼那么高,最底下有两个巨型铁锚把它固定在海底。
虽然这是个1400吨重的大家伙,但它只需要7个人就可以操作,一次性可以养50万条三文鱼。
整个网箱是在陆地船坞里建好以后,用大型拖船拖过来的,相当壮观。
到了要收获三文鱼的时候,网箱就浮出水面,潜水员带着这根吸管下去放网。
找好一个最佳的收网角度。
然后,吸管连接到渔船上,渔船上的抽水机开足马力。
这样,网箱里的三文鱼就通过这跟吸管被吸到渔船上。
渔船上还安装了一整套三文鱼加工的流水线,割鳃、放血、降温、冰冻。
从出水到成品,整个过程不超过30分钟。
然后,10个小时候以后,这些成品三文鱼就能摆满青岛的货架,理论上30个小时以后,就能摆到全国各地的货架上。
目前,这种深蓝1号网箱,只有这一个,但预计,在2025年的时候,全国至少下水10个以上。
也许,到时候,我们就再也不用吃从挪威、智利冻了好几个月才到中国的三文鱼了。
真的想尝尝这种来自东极归墟的三文鱼是什么味道。
为什么网箱这么大?
其实,在2016年,董教授刚刚展开实验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用这么大的网箱。
而是和传统的近海养殖一样,使用了这种小网箱。
不就是把网箱沉下去,在冷水中让三文鱼生长吗?
挪威人也是这么干的啊。
最开始,董教授先用人工繁殖的方法,得到了10万枚优质三文鱼鱼卵,然后,等小鱼孵化以后,转运到山东沂蒙山区的淡水池塘当中喂养。
喂了大半年以后,这些鱼苗就坐着海船,来到了深蓝渔场,放到小网箱里面去喂养。
结果,到了第二年收获的时候,发现网箱里的三文鱼都没剩下几条了。
潜水员赶紧潜下去查看情况,结果发现,三文鱼实在太好吃了,网箱已经被鲨鱼咬破了,正在偷吃三文鱼。
虽然实验失败了,三文鱼并没有丰收。
但是,这个实验结果也肯定了董教授的猜想,那就是黄海冷水团可以养三文鱼。
不就是个更大,更牢固的网箱的问题吗?
于是,董教授找了武船重工,说出了自己的构想。
船舶设计也是敢想,直接设计了一个1400吨的大家伙,再用双层高分子材料做网衣,就这样,深蓝1号诞生了。
现在看来,这种巨大网箱真的有点高级,不仅可以养鱼,还可以反潜,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最悲壮的鱼
很多科学家都认为,这种在进化上采用了人海战术的美味渔获,简直就像1万多年前的水稻、玉米和小麦一样。
只要碰到一个点满农业天赋的种族,它们就能变成源源不断的粮食。
它就像一个把悲壮写到了基因当中的鱼,但是,基因命令它,必须用自己的悲壮去滋养整个大自然。
人类开始走向深海,开始利用无边无际的蓝洋种植渔获。
也许就像1万年前,我们在肥沃的河流旁边,种下第一粒小麦的种子一样吧。
这可能是一次农业的飞越,也必须有一个悲壮的牺牲。
可能真的就像东北森林里的渔猎部落说的一样——daw imaha,这是神明赐给我们的食物。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原来我小时候天天吃的腌哈马,这么高级啊。
(完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