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苏昊​


过去一年,有件事还蛮不错:好些位我数年前就不欣赏的人物,都没有让我失望。这一年,蒋劲夫、黄晓明、杨烁……持续稳定输出,给予我继续不欣赏他们的理由。

不禁感到庆幸,想想看,你原本因其演技而腻烦,现在一看呀,他们在其他方面也不行。

逃脱真香定律,使我感到快乐。毕竟,在流行反转的现世,能彰显人有先见之明的事情不多了。

被点名明星的粉丝,不战。(假装他们会读到。) 我们都有不喜欢谁的权力对不对,就像有人不吃香菜,有人不吃香椿,我不吃大肠。

这种心理体验固然极为幼稚,却很难根除。那些忽然变酷的挫人,分明是在否定我的智慧,暗示着过去的时间线上,曾经存在一个刻薄、肤浅版本的我,缺乏慧眼,不识璞玉。有时候,再没有比“恶劣的人和事继续保持恶劣”更使人心安的状况了。


不优秀的人人生会被遗憾填满(有些我不欣赏的人比我优秀)(1)

摄影 / Daniel Mingook Kim


偏偏天不遂人愿,寸有所长,谁都有机会成长。被我看轻过的东西,屎别三日,闪闪发光,感觉不太友好,一不留神,你就成了别人忆往昔歌词或访谈里豁达“感谢”的反派对象。

人这种傲慢的动物,有两种难以抑制的情绪。

一种是将已所欲者施于人的冲动。自己觉得好的,追着别人推荐,你竟然觉得不好?那你别再是傻子吧。其中极端的那一票当事人仿佛永远不能明白,不欣赏不等于讨厌,不赞不等于黑。

好在,这份强行兑现认同感的活力,总归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大概率会随年纪增长而衰变到人畜无害的程度,心态终将平和。以我的个人体验来说:这个作家很好啊,你不喜欢吗,太好了,感谢你没有稀释我的特别。

另一种才更麻烦更顽固—— 我们每个人,都有“阻止自己不欣赏的事物获得更大声誉”的冲动。

一些人其实没招你没惹你,可是时无英雄竖子成名啊,山中无虎猴子称王啊,傲慢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你瞧不上的,正被人潮热烈拥护,搁谁谁不生气?我讨厌的人比我优秀。我就是不想承认这一点。就算承认,我要保留讨厌的权利到底。主观标准的事儿,没人掰扯得清。

要我说,这种情绪正是一切鄙视链得以壮大成形且链条紧固的源动力。

这种冲动,又很容易受到第一种的挑衅,社交网络上至少一半的骂战因此而起。这时候你必须忍住不和陌生网友辩论,不将大把时间去填微博吵架的无底洞。否则,无力感是绝对难免的,想凭三言两语提升他人审美与逻辑力,我怎么不去投身世界和平呢。

在全面意识并反思了这一点之后,我的网络生存幸福感彻底提升了。

年纪渐大的一个好处在于,愈发了解人与世界的丰富和复杂。若首先承认了,我们一直都在片面、短促地观察他人,也就没什么太坚实的立场,去反对另外一群片面的观察者。

更重要的是,朋友们,我真心感觉到:要允许别人进步啊。

举几个例子。


不优秀的人人生会被遗憾填满(有些我不欣赏的人比我优秀)(2)

1, TFBOYS里的易烊千玺;

2,《这就是街舞》里的易烊千玺;

3,《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易烊千玺;

4,《少年的你》里的易烊千玺。

这四个是同样的易烊千玺吗?显然已不是。迄今我仍然不是他的粉丝。但我渐渐理解了,有那样多人喜爱他的具象化的原因。今年我不只一次听中青年朋友们谈起,四字少年给他们带来的慰藉和鼓舞。

年长者可以以年轻人为偶像激励自己吗?在以往时代,仿佛不合逻辑;如今,当然是可以的,是很美好的。


不优秀的人人生会被遗憾填满(有些我不欣赏的人比我优秀)(3)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夺冠的卡姆,他在同节目的第一季和《奇葩说》里,令人大犯尴尬症与莫名其妙症。在表演上他不是我偏爱的类型,癫狂不讲理。但在这一季的两场关键演出里,他的深井冰风格抵达了一个浑然天成的完成度。

有时候,我们会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喜欢他们就是标榜自己;有时候,我们会喜欢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喜欢他们是在补偿自己。奇怪的是,这一句里的“喜欢”还可以直接替换为“讨厌”。

举卡姆的例子是想说,我不是某个风格的拥趸,这不妨碍我认可他的实至名归。


不优秀的人人生会被遗憾填满(有些我不欣赏的人比我优秀)(4)

《演员请就位》里的郭敬明,让人切实感受到他强大的一面。

声明,我继续不喜欢他。可是必须承认,他的语言表达,思维敏捷度,辩论与自洽的能力,努力与专注的深度,都非常优秀。

一方面,在某个程度上,他赢得市场流量的结果因此变得合理了一些,非常有助于缓解我自少年时期遗留至今的无谓愤慨。

师夷长技,也可以是鄙夷的夷,向你不喜欢的人和事,学习一点有用的东西,能带来别样的快乐。

另一方面,郭敬明亲身示范了,一个人,可以在理论与技术上拥有华丽的表现,能够教给别人很多自洽、无瑕的创作道理,但依然拍不好一部真正的电影。

这不能不令我们每一个还在某项专业、某门手艺中有所追求的人警醒。我并无讽刺之意;好吧,也许还是有一点。如果那部《阴阳师》有蜕变级的表现,我一定欣然反省。


不优秀的人人生会被遗憾填满(有些我不欣赏的人比我优秀)(5)

《演技派》里,于正的演出,有类似于郭敬明的效果。公允而言,他在影视创作中的实战战绩显著优于郭敬明。除了专业度,他在节目里待人接物的样子,他言谈举止的真诚度和怡人度,还要好于前者。

所以,于正老师的案例告诉我们:瘦身成功是一件多么有益于降低油腻度的事情。


Anyway,承认别人局部的优秀,不代表通盘的接受,也不意味着无保留的赞美。

连带着,我对于当下正在不欣赏的人和事,多了一份淡然。一想到将来可能被打脸,也就懒得认真贬低他们。

将上述例子里的明星,替换为周遭的普通人,是一样的。

说教再往下延伸,还可以讲,“要学会欣赏和喜欢你的敌人”,以及,“要减少怀才不遇的错觉”,等等等。倒不必啰嗦了。鸡汤缩成一句:不那么容易讨厌别人,生活会更快乐。

道理我一早就懂,直到今年才从内心真正施行,原因不详,只能笼统归结为“时间的礼物”吧。

若说这一丢丢进步有何重大意义,并没有。别人也不差我们这一点点不彻底的肯定。如此转变,仍然完全出于让自我感觉更良好的自私自恋。

这件礼物最大的意义,就是减少无谓的在乎与情绪波澜,便于贮存下更多心灵的能量,用在更值得爱恨的人和事上。


end.


不优秀的人人生会被遗憾填满(有些我不欣赏的人比我优秀)(6)

摄影 / Sun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