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历8月7日,阴历的七月初十,就是今年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此时斗柄指向西南,太阳黄经到达135度。因为大地还处在中伏的酷热之中,所以天气并不会马上凉快起来。
老人们说“立秋有三怕”,分别指什么呢?今年立秋有什么特点?
1,立秋
《历书》中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巡示,谷熟也。
意思是立秋之时,大地上阳气下沉,阴气渐长。万物也都随着阳气的下沉而渐渐走向成熟和衰败,而此时树上的果子,田里的庄稼也都已成熟,到了收获的季节。
古代人把立秋分成三候,分别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夏季大地多刮偏南风,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印度洋吹来的风是温暖而湿润的;到了秋天大地则多刮偏北风,
进入秋季,因为受西伯利亚高压和太平洋低压的控制,风生西北而吹东南,西北风是干冷的风。所以过了立秋之后,就算天气依然炎热,但我们依然能感觉到风里的些许凉意。
老话说“过了立秋节,夜凉白天热”,立秋之后昼夜温差慢慢变大,清晨我们会看到大地上有淡淡的雾气;接着寒蝉(又叫秋蝉)也感觉到阴气升腾,而开始鸣叫。
寒蝉就像春天的布谷,布谷叫春来到;寒蝉一叫,就说明天气是真的变冷了。
“三候”是古代表达气候的基本时间单位,也是24节气中最小的时间单位。二十四节气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刚好是15天,正是两个节气之间的长度。
也就是说所谓的“立秋三候”中一候有五天,经历十五天立秋节气便也过完转入下个节气“处暑”。
2·今年立秋啥特点
从立秋的日期上看:
所谓“三伏里面夹一秋”,今年的公历7月16日入伏,8月15日进末伏;而立秋是8月7日,很明显未伏是在立秋之后,是典型的“秋包伏”,民谚里说: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到哭。
说明今年立秋后的“秋老虎”会有点猛。
从立秋的时间上看:
民间有“早立秋凉悠悠,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关于早晚立秋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阴历六月立秋算早立秋,七月立秋则是晚立秋;另外一种说法是中午之前立秋算是早立秋,中午之后立秋属于晚立秋。
今年立秋是阴历七月初十,是没有悬念的晚立秋;交节时间是晚上的20点28分57秒,是在傍晚时分,也当然应该是晚立秋,也说明是比较热的。
从立秋本身来看:今年立秋是在壬辰日,天干壬为阴之水在上,地支辰为阳之土在下,而且辰生肖为龙,也是温和的湿土,虽为水库却不克水,象征天上下雨在地上形成水坑。交节在戌时,戌为阳土,却是温和之土力量不大。戌时正傍晚,天地昏黄,没太大能量。
说明今年立秋气温较热,立秋前后有雨落下,但不会下得太大、太久。
3·“立秋三怕”分别指啥
古人总结的“立秋三怕”其实是从农事上总结的,分别是:
一怕六月秋:谚语说“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六月立秋,颗粒无收;七月立秋五谷尽收。”。
如果阴历六月立秋,代表秋天来得比较早,这样庄稼就没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并且立秋之后雨水开始减少,谷物还没长饱就被干风摧熟;万一遇上秋雨连绵的天气,谷物还没长好就泡在水里,也会造成减产。七月立秋的话谷物便有了更长的生长时间,收成就有了保证。
二怕雷打秋。俗语说“雷鼓立秋,五谷无收”“立秋雷电,天收一半”“秋霹雳、伤晚稻”“秋后雷多,晚稻失多”。
是说如果立秋这天打响雷,就代表天气会很快冷下来,也很容易造成谷物欠收。
三怕晴天不下雨。农谚中说“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立秋雨不下,寡妇找人嫁”“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春旱播种难,秋旱减一半”。“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都是说立秋前后三天如果下雨,就对庄稼的生长有利,所以立秋节气前后三天有雨叫“顺秋”是风调雨顺的意思;如果没雨就是“逆秋”,逆势而行就没有什么好结果。
所谓“顺秋收,逆秋丢”就是这个意思。
三哥说:
总体来说今年的立秋虽然有些热,但应该是个顺秋,立秋前后会有雨下,雨不大、不久也好,滋润田地的同时也不会带来灾害,收成应该是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