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深耕社区建设的长寿路街道,有着许多在“四百”走访中脱颖而出的隐藏“明星”,其中作为全区“百事能竞赛”获得第一名,有着荣获“百事能之星”称号的逸流公寓居民区社工唐之回,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上海普陀人物评选(这位普陀人竟成社区)(1)

资料图片

身为一名和群众走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社区工作者,唐之回总说,自己工作的出色结果离不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与广大社工的共同努力,“是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我才能积极投身到走访中,把一桩桩群众‘急难愁盼’的闹心事,变成了一件件落到实处的暖心事。我这份荣誉是属于大家的。”

从“脚尖”到“指尖”,智慧民生更暖心

在长寿,社区建设早已从原来的单兵独将变成了现代化的“集团军”作战。依托“社区云”信息平台,唐之回和许多同事一样都能实现居民信息精准化、智慧化管理,上述做法在近年来的一系列涉众性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发生后,防控管理、疫苗接种等基层治理工作的丰硕成果都离不开这套从“脚尖”到“指尖”的效能倍增器。

上海普陀人物评选(这位普陀人竟成社区)(2)

资料图片

不断丰富“标签设置”,让“一人一档”的“居民画像”更加清晰精确、效能显著。例如,服务独居老人杨阿姨中,唐之回便有针对性的梳理并建立了一套满足她长期用药需求的解决做法。另外,对于杨阿姨长护险的管理,唐之回主动上门揽责,协助她办理相关评估流程。因为长期积累的相互信任,杨阿姨已经将她看作了离不开的家里人,一有啥事,都是第一时间想到这位“紧急联系人”。

从小家到大家、解决问题更贴心

从管理到治理,基层建设的越发完善离不开居民自治能力的逐步提升。在逸流公寓,居民们便是在党建引领的“红色楼组”制度带领下,不断推动了矛盾化解、环境改善等方方面面工作,这其中便有唐之回便发挥的“绣花针”作用。

上海普陀人物评选(这位普陀人竟成社区)(3)

资料图片

针对公寓低层居民多次反映的油烟机出风口问题,在向居委会及时汇报后,唐之回积极搭建平台,邀请相关大厦,召开协调会共同商讨方案,力争从源头解决。

上海普陀人物评选(这位普陀人竟成社区)(4)

资料图片

在经过多次修改并征得居民同意后,项目顺利开工,并在2021年底前如期将管道拆除移位,让居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基层治理目标。

从自治到共治,服务民生更用心

在逸流公寓,自治外延的不断拓展,将其演绎成了新的“共治”格局,在夯实民情的基础上,发现并解决了更多隐藏问题,不仅稳定了社区,也为社会面安定贡献了力量。

在逸流居民区,曾有一家多口的租客家中长期不和。在了解到其内部存在的家庭矛盾后,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唐之回主动扮演起“大姐姐”的角色,引导女孩走出阴霾,打开心扉,创造未来。

上海普陀人物评选(这位普陀人竟成社区)(5)

资料图片

像这样解决问题的智慧,正是得益于唐之回和同事们长期坚持的线下走访。用迈开的步子将数据库里的数字还原成小区居民的鲜活形象,用语言、情感铺就了一本本民情日记。

上海普陀人物评选(这位普陀人竟成社区)(6)

资料图片

这样的走访不仅化解了矛盾、扮靓了小区,更让邻里互助、友善和睦的氛围越来越浓。

“四百”走访已成为居民区一项常态化、经常化、日常化的工作。面对过往的成绩,在2022年,唐之回定下了新的目标,“我要和大家要干在一起。要在书记、主任的带领下,用心倾听、聚焦民需、积极回应、走进民心,找到更有价值的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脚尖 指尖’的‘工作法宝’”,争做‘靠谱社工’,共建美丽长寿。 ”

普陀区融媒体中心长寿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