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明才能星亮,看到更多才能读懂更多。懂得观察之人,一切必将尽收眼底。对于我而言,第一讲可以说是最最重要的一讲。因为要分享给大家的是贯穿于我们整个文章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恰恰也是我们整个读心体系中最重要且最基础的一项基本功。我们通常称其为观察。我相信没有人是不知道这个词汇的。但是对于观察,我们究竟知道多少又如何正确练习和使用观察。

这便是我们通过今天的分享,需要让大家领会并且掌握的。就像正如我开篇所说,一个懂得观察的人,对方的一切你都会尽收眼底。接下来请大家暂时稍安勿躁,且听我向大家娓娓道来。

其实,读心术的一切奥秘已然尽在观察,何出此言?简而言之,掌握读心技巧的前提在于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多少。而此处我们所说的看,也绝不仅仅是只用你的双眼去观看,去浏览,而是带着某种觉察与洞察的意识,对情绪的捕捉,采集与记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观察或者说观察力。而从观察力这个词语的本身,我们其实也可以推导出相同的定义。

心理学五十条读心术(读心九术之观察术)(1)

观字表示看或是检索,而查字,我们可以延展理解为觉察与洞察。那么此处的觉察一是对于自我当下思绪、情绪等一系列内心活动的及时检索洞察,二是指对于某个人某个事物的细节感知力。二者类似于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而力这个字当然顾名思义指能力,而能力便是指我们在践行观察时所需要去匹配的外在与内在的基础条件。外在的习惯和条件很简单,就是将观察培养成为一种习惯。而想要达到所谓的习惯,必要的内在心理条件又不可或缺,这一内在心理条件便是不关联情绪。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从我们的眼睛与大脑的交互的工作过程说起。假设当一个人或是某一件事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自然而然的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免不了会调取我们的经验。也就是说我们会在某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调动积攒于我们潜意识之中已有的经验去认识眼前的当下的这个事物或是这个人。那么触及经验就必将牵扯出与经验所关联的情绪,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于这个事物的态度以及判断。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不建立在观察得来的任何判断都将是危险的。如果我们仅仅使用眼睛去看,但却又没有观察。难免会形成主观的臆断。因此我总说人无眼,靠惯性。

心理学五十条读心术(读心九术之观察术)(2)

这样说大家就应该能明白,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为什么总会有一些抱怨,说我怎么看错了某某某人,难道我眼睛瞎了吗?或是在我的眼里,这个人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或是我要是一开始就知道他是这个样子,我说什么也不和他打交道等等等等。其实对方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只是我们一直在看,而从未观察。在此需要为大家补充说明的一点是,观察一定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基于某个人在某个时间节点出现的某个行为,是完全不足以构建出这个人的整体的一个画像,或者说是行为上的模式。

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连续的观察,就好比医生看病,绝不能因为某个表面的单一的症状就断言一定是患有了某种疾病,对吗?因此我们说观察需要基于什么原则的话,一定就是尽一切可能观察到更多。因为也许一个不小心,我们看到的仅仅就是我们倾向于或者说想要看到的,而并不是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整体全貌。从这个角度来说,眼见也未必就为实,我们需要更多的观察,而不仅仅是依靠于我们的直觉思维。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为自己直觉力而感到骄傲的,你可能尤为需要反思。

心理学五十条读心术(读心九术之观察术)(3)

因为直觉其实就是任凭无意识去调取经验。如果我们不有意识的加以阻拦,经验就会转变成阻碍我们真实的去了解一个人或是一件事情的一只拦路虎。因此我们说下结论是一念之间,毫不费力的,而真正困难的则是观察。从这个角度而言,也许所有的判断就应该是被用来质疑的,也只有不断的质疑我们的结论,我们才更有可能看得到更多。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有趣的观察模式。

观察到结论到质疑结论再回归观察。当我们形成这样一个循环且闭合的观察模式模式时,我们才可能去伪存真,让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在此我们为了大家能够通俗的加深理解,我来问各位一个问题。假设当你走进一个朋友家中,发现此人的衣物、鞋子、桌面上的摆件等等,全部都摆放的极其规整。你会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呢?千万不要着急告诉我,你无法得到任何结论,因为我相信你一定在心中已经对照了某段现实的经历或者说经验,我的描述可能正促使你去联想到某个人。如果是这样,你再觉察一下自己此刻的想法是不是已经开始对我所描述的这个人有着某种主观的判断了呢?如果有没关系,记得质疑,然后让自己再次回归观察。

好的,说到这里,各位朋友可能对我所说的观察已经有了一点点更多的更立体的了解。但是我能感觉到的是,大家也许仍然非常的迷惑,感觉到似懂非懂。如果真的是这样,大家也不必感到焦虑。因为在今后的观察一定会贯穿在我们所有的读心的技巧之中,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观察一些什么,又如何得到一个结论,又如何去质疑我们的结论。

心理学五十条读心术(读心九术之观察术)(4)

大家慢慢也就会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了。接下来我们需要分享给大家的是一些如何在生活中练习观察力的方法,从而让我们提升观察力,让我们可以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观察模式。在我们具体练习观察力之前,这个起始阶段我们需要建立的是主动观察的一个意识,也就是主动观察意识。在生活中,我们大部分的观察其实都来源于无意识状态下的观察,或者说是被被动的观察,或者说是一种漫无目的的观察。而这种无目的的观察其实就是毫无意义的观察。这样的观察会完全依赖于我们的经验,最终走向一个危险的结论。总体来说,想要建立主动观察意识,我们眼中就不能有所谓的平常事物。正如柯南道尔借助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嘴巴所说的那样,如果一切的可能性都无效时,可能真相就保留在那些。

看起来最不起眼的事物当中,面对现实生活,哪怕仅仅是一个杯子、一张桌子或者是一双鞋,我们都需要留意他们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我们才可能日积月累的最终提升我们的观察力。训练观察力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就是书写观察笔记。我们可以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当然也可以是你的手机标注好日期,写下你的观察目的。什么是观察目的呢?比如说你想要观察一些什么,你想要怎么观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将你看到的一切客观的记录下来。当然可以有自己的假设和推论,但请记得这一切都将被质疑。这里举个例子,你要观察一个人,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观察顺序,由下至上。从他的鞋子观察从他的脚步观察,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不能骗从他的脸呢?其实一旦开始观察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很快的就会对这个人形成一个判断和评价。而从脚开始则可以有效且合理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观察他的鞋子,如果这个人的鞋子一会很脏,一会是很干净。那可能说明这个人,生活卫生方面不怎么在意,不怎么注重细节。反之,就是他也许对待自己的生活中的细节是非常的严谨,同时也可以推测这个人在生活方面做事情不太有条理等等,甚至还可以进行这样的一种假设。可能他的性格就是这样的,然后再观察他的裤子,其次是衣服,最后才到脸。如果衣服上有褶皱或者是污渍,那就可以证明有些人的衣服上面,比如说毛衣他可能起毛球,很多的毛这个灰尘,那就可以证明上面的这个部分的我们的推论有可能就是正确的。有时一个人身上的耳环、项链、戒指、手表等等这些我们说具有个性印记的物件,往往可以成为解读一个人的真正关键。

心理学五十条读心术(读心九术之观察术)(5)

第二个部分,我们称之为叫做静观,也有人说的叫近视。比如说我们可以每天抽个半个小时的时间,随手拿一个杯子、水果,可以是任何一个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小物件,找到一个安静的环境,静观,试着坐下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将这个物件摆放在你的面前,然后你仅仅去注视着它,尽量的能够多看到它的每一个细节,越多越好。大概维持60到90秒的时间,我们将眼睛闭起来去,脑海中勾勒出它的完整图像,细节越清楚越好,看看你能够勾勒出多少细节。如果感觉有些细节你没有看清楚,那么就睁开眼睛再去看。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你看到一个物体,闭上眼睛之后,就可以完整的回忆起这个物件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就达到目标了。所谓的一目了然,这样它就可以有效的去提升你观察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的精准性。最终让自己在静观的情况下达到一目了然。

心理学五十条读心术(读心九术之观察术)(6)

第三个方法就是形观,也叫形式,就让自己动起来。比如说你可以在你的房间里面来回走动,教室里面、办公室里面,或者是走到了一栋商场里面,你开始在商场里面不断的去转,迅速的去留意到你身边来来回回的尽可能多的物体。在脑海中去回想,把他们尽可能的详细的比如说默念出来或者是写出来,然后你去对照,看看你能够记得了多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去留意一些眼前的物品,像我们刚才说的杯子、摆件,然后回想这个物品的种类、位置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看汽车,汽车的号码牌。我有的时候在坐到出租车上面,我就会看到来来往往的这个车辆。抓形式过去,就捕捉到他的这个号码牌,然后就在脑海中记忆。

你比如说你坐到一个咖啡厅里面,你来来回回的看到走进来走出去的人,他的脸,他的特征闭上眼睛去回忆。当然了,也可以是一些路边的广告文字,带有画面感的东西,或者是一些哪怕它是一栋建筑物,甚至是一棵树。一言以蔽之,我们要通过以上的练习实现的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一眼看到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更多更完整的信息。我们每天的习惯,就像我每天的习惯就是在某一家咖啡厅的这个角落去练习我的观察能力。

当然这项练习它一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而且甚至是一个需要我们极其细腻的一份工作。如果可能的话,那我希望大家可以把它训练成为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本能了。慢慢的你就会发现,我们使自己成为了生活中的一个观察者,就无疑会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客观的理智的从内心当中分化出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如果你问我做个旁观者有什么意义呢?那我相信你一定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