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世界级大河长江,源头一样是窄窄浅浅、弯弯曲曲的,但没有这窄窄浅浅、弯弯曲曲,就没有下游的浩浩荡荡、滚滚滔滔。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1)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宫廷诗人不必说,就是四杰这样强烈要求转变风气的人物,诗歌的风格也明显偏于华丽。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吧,唱起来的也是:

《采芙蓉》

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

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这种诗,与南朝那些跟着皇帝起哄的诗人所作,几乎无法区别。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2)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他们主要活动于七世纪下半叶八十年代以前。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这是一批短命诗人,活得最短的王勃才二十七岁。这又是一批苦命诗人,王勃是淹死的,卢照邻是因为长期瘫痪投水自尽的,骆宾王是被杀的。他们虽然时运不济、生命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的积秽,革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

他们的能量虽然有限,但先声夺人,相互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骋,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

四杰的成就有限,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丽文风的影响,因而颇受后人非议。杜甫对此很是不平,曾断言指出:

《戏为六绝句》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3)

四杰中成就最高的王勃,只活了二十七岁。他二十六岁时写的《滕王阁序》,是传诵千古的名文: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4)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云衢。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5)

遥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6)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7)

据说,当时镇守南昌的都督闫某,把滕王阁装饰一新。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叫他女婿先写好一篇记述滕王阁的文章,到时候假装是即兴创作,来向宾客夸耀。宴会时,主人装模作样让在座的人写,知情人都知趣地推辞了,王勃却不知天高地厚,竟接过笔来真地写了起来,惹得闫都督勃然大怒。

不过,唐朝人胸襟就是宽广,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闫某大为惊服,不但不生气,还主动请王勃接着写下去。“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昏时江边的这幅秋景多么开阔,多么令人神气飞扬!

《滕王阁序》虽然不算诗,但却是诗味醇厚的一首散文诗,其审美效应永不会衰变。文章以一首诗结尾: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8)

《采莲曲》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9)

这首诗,是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王勃前往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探望父亲、途经江南时所写。

梁、陈以来,《采莲曲》是诗人常用的乐府旧题,诗风普遍浮艳绮靡。王勃的这首诗,虽然抒情主人公同样是采莲女子,自然景物描绘与遣词造语也两样受到南朝诗人的影响,但所塑造的伤离恨别、刻骨相思的女子形象,尤其是思妇征夫的主题,及其揭示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问题,则是南朝诗人所无法比拟的。

语言艺术上,诗人以七言为基本句式,大量运用五言句,交织运用“三五七”“三三七”句式,并采用蝉联和复沓的形式,“采莲”“莲叶”“莲花”“花”“叶”等字词多次出现,更显得节奏铿锵、音韵和婉,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从绮靡艳丽的六朝余风向刚健爽朗的初唐诗风的转变轨迹。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10)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在长安沛王府时,王勃写了一篇游戏文字《檄英王鸡》,唐高宗看到后,认为有挑拨亲王之嫌,一怒之下将其逐出京城,被迫流寓巴蜀。一个天才诗人,就此断送前程,心情之悲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极为生动地写出了滞留他乡、渴望还乡而不得的悲苦心情,也为其后来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千古名句,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11)

《九日登高》同样作于羁滞巴蜀期间。“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写重阳佳节、远离家乡,寄人篱下的惆怅与饮酒消灾的喜乐形成了鲜明对比。 “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以雁喻人,写自己与鸿雁一样,为政治的严冬所逼,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无限凄苦。短短二十八个字,使用了重叠、往复、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曲尽思乡之情,手法圆润妥贴。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12)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古往今来,写离情别绪的诗作数不胜数。王勃的《别薛华》则既能避俗,也能避熟,是一首含意隽永、意境新颖的送别诗。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一个“穷”字和“独”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穷路凄孤、送别挚友的悲苦心情。颔联与颈联对仗工稳而妥贴,体现出五律到了初唐四杰手中,已经日臻成熟。然而离别终究是不可避免的,于是顺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联“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彼此都会在梦中出现。这首诗,生动反映了王勃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在心理上备受打击的苦闷哀怨,与他的另一首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题材相同,但风格情调迥异: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13)

与朋友分手,一般总不免会有些伤感。这首诗却一反常情,认为只要是知己,即便分隔天涯,也仍然像近邻一样。诗中没有一句解释的话,但天下升平,到处都能给人以踏踏实实的安全感,却作为坚实的背景,衬托在诗的背面。只有时代开放、清宁、透明度高,送行的和被送的都根本想不起来会遇到什么意外的侵害,分手时才会有这么开朗的心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邦”,表达了人类这种普遍的愿望,因而流传千古,成了随时都能被引用的名句。

唐之韵13集纪录片(三十集文学教育片唐之韵解说词)(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