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1)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2)

孩子的眼中永远充满着对世界的好奇

永远带着对大千世界的恣意

父母的陪伴

家人的关心

丰富的生活

......

对于正常孩子来说

这些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是,还有一些孩子们

他们无法享受到来自一个正常家庭的呵护

甚至于无法独自自主地生活

对于那些孩子们

他们成长的每一步该由谁来守护?

2017年,

北京成立全国首个“儿童福利和保护处”

以家庭为单元

摸底调查困境儿童

为困境儿童解困做好服务

“十三五”时期,

北京先后制定儿童福利

相关政策20余项

为困境儿童织起一张“保障网”

遮风挡雨、抵挡严寒

在儿童福利和保护一线,

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工作者

他们用足够的细心、耐心和爱心

点亮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路

陪伴守护孤残、困境儿童

快乐成长

福利机构是折翼天使们

爱的港湾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这是北京市儿童福利机构内

悬挂着的一句标语

北京共有15家儿童福利机构

其中市属3家,区属12家

福利院内收养的孩子大都有中重型残疾

他们的成长和教育

是儿童保障中的一块“硬骨头”

这就需要福利院的工作人员

在照顾孩子方面足够专业,足够有耐心

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 田雪

专业力量“加持” 为孩子们付出没有怨言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3)

田雪是一名“80”后,在民政战线上工作已有16个年头了,现任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以下简称“二儿福”)护理部副主任。她所在的护理部主要是照料8至40岁之间的孤残人员,他们患有智力、肢体残疾并且还伴有精神障碍等症状,在这里,无论年纪大小,都被当做“孩子”细心照护。作为300名孤残休养员的“监护人”之一,田雪是休养员嘴里的“田妈妈”“田姐”。

2006年从昌平卫生学校毕业后,田雪满怀希望地来到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从事护理工作。福利院里大部分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中、重度精神发育迟缓的休养员,在服务过程中,田雪发现单一的专业护理不能满足休养员日常生活的多样需求。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改变生活照护模式,她在工作之余坚持自学健康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并考取了中级健康管理师证书,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满足孤残休养员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孤残人员服务从普通生活养育模式到科学健康管理模式的转型。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4)

田雪培训护理人员测试消毒液的浓度

2019年2月,田雪调到二儿福护理部担任副主任,负责24小时照料患有智力、肢体残疾、精神障碍等症状的孤残儿童。田雪把健康管理理念引入到日常照料工作中,绘制了一套《孤残儿童健康管理体系明细表》,对孤残儿童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进行评估,为孤残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实行科学健康管理,为孤残儿童提供科学、规范的多元化照护模式。

田雪告诉记者,下一步,她计划以技能工作室为基础申请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一支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专业护理队伍,培养和提升外聘护理人员运用医学护理专业知识照料残疾儿童的本领和能力,帮助残疾儿童减少疾病、降低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5)

田雪与孩子们相处非常融洽

北京第二儿童福利院 王春艳

守护“长不大的孩子” 让他们“自强”

王春艳是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教育管理科副科长,二儿福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患有严重的生理缺陷和智力障碍,他们的认知意识永远停留在儿童阶段,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自强学校)针对他们的特性进行教育。王春艳主要负责自强学校内孩子的教育教学工作。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6)

王春艳扶着学生学习剪刀滑板车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7)

王春艳为学生讲解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故事

为了满足学生安置后独立居住时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王春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针对院内大龄学生回归社会的实际情况,学校增设了厨艺制作课程,要求授课教师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接受能力,为学生制定贴合生活实际且实用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主要教会学生认识常见蔬菜、主食,熟练掌握各类蔬菜和主食的制作方法及技巧。

面对自强学校视力残疾但接受水平较高的三名学生,王春艳积极与北京市盲人学校和属地学籍部门沟通联系,为三名超龄的学生办理了盲校入学的相关手续,学生到校住宿参与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真正实现了学生走入社会学校的就读梦。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8)

王春艳在阅览室为学生讲故事

做儿童福利工作,必备的技能是“耐心”,最难坚持的也是“耐心”,王春艳用自己的耐心和奉献,一砖一瓦为孩子们筑起“自强”堡垒,为“长不大的孩子”铺设“自强”之路。

北京SOS儿童村 赵书娴

不一样的“妈妈” 同样的母爱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9)

北京SOS儿童村中每个“家”都有一个“妈妈”。妈妈们除了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外,还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赵书娴今年46岁,2010年3月进入北京SOS儿童村成为家庭妈妈。入村以来,她先后将13名孩子从幼儿抚养成人,其中有的去国外继续求学,有的富有音乐专长,还有的学习从事非遗传承与设计。

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今年儿童村孩子居家学习时间更长,对于照顾四个男孩的家庭妈妈赵书娴而言,不仅面临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兼顾好青春期男孩的好动调皮和长期封闭下的心理波动。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10)

赵书娴在家门口开辟一片土地,带领孩子们种植蔬菜和水果

封闭期间,赵书娴悉心照料四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将母爱倾注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她时刻关注马上面临中考孩子的情绪波动,及时做心理疏导;天气炎热,她就多备水果、绿豆汤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青春期男孩开始注重外在形象,赵书娴通过网上视频学习理发技巧,耐心地为男孩子们修剪发型。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11)

赵书娴在网上学习理发技巧,为孩子们修剪发型

封闭期间赵书娴最大的挑战是监督四个男孩的学习,家庭孩子存在自控力较弱,上网课分心等情况。四个孩子年级不同、学业内容不同,赵书娴坚持每天与学校老师沟通,积极跟进孩子学习进度和成果,并严格要求孩子,督促四个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为让男孩们在封闭管理下释放好动的天性,赵书娴又化身为“陪练员”,利用晚上组织家庭篮球赛、足球赛,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体育锻炼。

虽然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机构长期封闭,但是赵书娴和其他妈妈一起,在家庭里鼓励孩子们发挥自主能力,开展各类庆祝活动,为封闭下的儿童家庭生活增加节日氛围。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那么就要让他们自己参与进来,才能真正体会到节日的快乐。已经学会乐器的孩子打架子鼓、弹吉他,活泼好动的小弟弟准备了欢快的鬼步舞,小哥哥有模有样地表演弟子规。”赵书娴说,在这样家庭庆祝活动中,彼此之间亲情不断增进,家风不断培育,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本报记者 付佳

呵护困境儿童

更重要的是扫除心理阴霾

目前,北京共有困境儿童2.4万人

约占北京市常住人口的0.11%

所谓困境儿童

从一个较宽泛的角度上来理解

是指18岁以下

在经济、身体或监护方面

有所缺失,遭遇困难

需要政府和社会

提供相应支撑和保障的儿童

这些儿童除了需要物质上的保障

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

华健社会关爱中心

社工服务 心理咨询为困境儿童摆脱心理阴霾

北京市东城区华健社会关爱中心成立于2020年9月,承接天坛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服务,该中心重点关注社会治理及老、残、小心理健康,支持天坛街道困服所共同精准帮扶辖区困难家庭儿童、单亲家庭、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亲子教育,从专业心理学角度介入单亲儿童家庭的问题,通过社工服务 心理咨询跨专业合作的方式,更加全面、专业、系统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服务。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12)

社工带领孩子做沙盘游戏

在2021年的精准救助项目中,华健社会关爱中心持续为天坛街道的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服务,通过入户发现一个特殊的小朋友丁目(化名),社工了解到,丁目还在上小学,与母亲、奶奶、妹妹一起生活,父亲因欠钱被关押,正在等待判刑;母亲刚生下妹妹不久还在做月子;奶奶一把年纪但为了家庭不得不在外打工赚钱,没有人有时间关心他,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丁目患上了二级抑郁,并伴有厌学情绪。了解到这些后,天坛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立刻派社工和儿童心理学专家对丁目进行介入帮扶,刚开始,对于社工和儿童心理专家,他很少主动交流,儿童心理学专家刘学然通过和丁目相互自我介绍、彼此说小秘密等方式帮助他打开心扉,社工们用自己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引导丁目向社工诉说……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今,丁目已经不再有以前的消极情绪,他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梦想长大以后可以当兵,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面对面、心贴心,用真心消除每一个困境儿童的心理“死角”,用专业力量,助力困境儿童摆脱心理“阴霾”。

本报记者 王晓霞

织密儿童保护网

让关爱无处不在

2016年,

儿童福利督导员和儿童福利主任制度

正式实施

在社区(村)一级设立儿童主任

在街道(乡镇)一级设立儿童督导员

对辖区内的困境儿童开展巡视探访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提供相关福利政策、

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指导

至今,本市330余个街道(乡镇)

和7100余个社区(村)

已经全部配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

儿童主任 高伟

给山脚下的孩子们更多看世界的机会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13)

“我们把加入酱油的水,比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污水,接下来,将污水倒入我们刚刚制作的净水装置中,水是不是都变干净了?孩子们是不是很神奇?”

两天前,密云区不老屯镇燕落村的孩子们,通过线上的方式在老师和儿童主任高伟的指导下,完成了污水净化的小实验,看着黑褐色的“污水”,在自己的操作下,变得干净清澈,孩子们纷纷发出惊呼。而这只是近期燕落村孩子们的众多活动之一。“前几天我们还将区民政局发的物资分发到孩子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白绢布和颜料绘制风筝;端午节快到了我们还发了粽叶和糯米,教孩子们包粽子。之前我们还组织村里的孩子参加过户外夏令营,这两年因为疫情原因,线下的活动越来越少,尤其是近一年都是通过线上为孩子们准备活动,由我们儿童主任将所需物资分发给每一个孩子,再组织孩子们线上参与,但他们也很开心。”高伟对记者说。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14)

疫情不严重的时候,燕落村经常组织孩子们进行线下活动

记者了解到,不老屯镇燕落村坐落在云峰山脚下,这里距离密云城区20多公里,由于均为山路,日常乘坐公共交通需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密云城区。目前,村里生活的多为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今年40岁的高伟在燕落村担任村儿童主任已经4年多了,对村里30多名孩子的情况非常了解。除了儿童主任的工作外,高伟同时还是村里的团委书记、民兵队长以及文化联络员。身兼数职的他即使在疫情当下,工作非常繁忙也时刻想着村里的孩子们,他说:“村里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多,父母和家中的老人对孩子们的日常关心有限,所以作为儿童主任我希望能够尽可能的给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开拓眼界,接收更多的新鲜事物,拥有更多机会走出大山看看。”

本报记者 刘妙妙

像一束束“光”

照亮困境儿童的生活

像一把把“伞”

抵挡困境儿童的风雨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

守护孩子们的赤诚与烂漫

捍卫住他们的权益和幸福

是首都社会建设和民政

从不停歇的步伐

别样童年,爱伴成长!

祝愿所有的少年儿童

节日快乐

童年是美好的回忆但我回不去 童年不同样有爱更温暖(15)

编辑:郭泊言

审核:刘博洋

监制:丁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