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有名的对联句子(一生不可不读的红楼对联)(1)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读《红楼梦》都说“作者痴”、不解“其中味”,其实我根本不愿意解得其中味。笔者认为“其中味”跟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有关,只有自己品味。因为,在笔者看来每个人读每一本书、每一部作品都会有自己不同感受。

笔者第一次读《红楼》时,大约在十四五岁的时候,那时候仅仅是有感于宝玉、黛玉的曲折缠绵、纠缠不清的爱情;第二次读《红楼》时,应该是十六七岁,惊奇的发现书中的词曲很有味道。最有感于“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一回,宝钗说的那支《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红楼梦有名的对联句子(一生不可不读的红楼对联)(2)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那时候,感觉好有禅意啊。“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生存在这个世间,有谁不是赤条条来去呢?所以,当笔者第三次读《红楼》时,结合这段曲文更加有感于《红楼》里面的对联警语,真的是酣畅淋漓的写出了“人”的形形色色。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副对联最开始出自《红楼梦》第一回合,说甄士隐梦境中跟随一僧一道来到“太虚幻境”,看到这个大石牌坊两边书有一幅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有名的对联句子(一生不可不读的红楼对联)(3)

太虚幻境

最开始读《红楼》时,感觉这幅对联应该是曹雪芹先生玩的一个文字游戏,毕竟古代文人多喜欢玩这一类高雅且有趣的文字游戏。后来,结合这宝钗读出来的这曲《寄生草》,才感知到这幅对联意境之高深。

红尘是每个人的道场,大家都在红尘中修道。在红尘道场中,参拜世味为菩提,生起一炉缘分的火,烹一壶云水禅心。然而,正是世间百味、缘起缘灭,真假自然难辨,有无变幻无常。所以,真正能享用得起这壶云水禅心的人,必定是红尘中的智者。

想在红尘中静享一壶云水禅心,就不能纠结于真假有无。《金刚经》中写道:如梦如幻,如影如泡,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告诫世人的大概也是这层意思。纷繁的尘世,放下一些羁绊,赢得浮生逍遥。正所谓,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红楼梦有名的对联句子(一生不可不读的红楼对联)(4)

椟中玉、奁内钗

这副对联,笔者在第一次读《红楼》时就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一度把它作为求学路上的座右铭。这副对联也是出自第一回合,贾雨村在中秋佳节,对月有怀。口占五言一律后,因思及平生抱负,苦不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后,吟出此联: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好有志气的一幅对联,“椟中玉”、“奁内钗”自然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意象,就像当年李白喊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气吞山河,充满无限自行,自是一番风流。

但是,经过岁月的磨洗后的我们,再来读这幅对联时,是不是感觉到曾经极力争取的、渴望的,到头来皆是虚妄。《好了歌》中说: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佛曾说过:人这一生,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人上人”为什么要成为一生的苛求?生命本就平等,极力追求名利就为了打破这种平等,来实现自己荒诞的虚荣之心是否真的能够成为主流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红楼梦有名的对联句子(一生不可不读的红楼对联)(5)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结合上一幅对联讲,这副对联还是揭露出了人性的丑恶。这副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二回合,还是借贾雨村之眼表达出来的。贾雨村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做庙宇,走进看莱,墙垣朽败,门前有匾额“智通寺”三个字,门旁就写着这幅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就很淋漓尽致的揭露了人的丑恶欲望,贪婪似乎是人们自古到今一直都有的问题。生在红尘名利场中的人,烧香拜佛祈愿佛祖庇佑大富大贵,参佛时还恬不知耻的冠以“以红尘为道场”的虚假言辞。

很多人以为红尘是所有人的道场,殊不知红尘也是炼狱,其实万丈红尘与云水禅心看似只隔着一道门槛,但是就是这道门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迈过的。永无止境的贪婪,就像这幅对联说的,身后有余时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收手的事,等到眼前无路的时候,在想回头真是可笑之极啊。

李密庵在《半半歌》中写道: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或许这才是快乐生活的真谛。


此文为初心文社笔者采芹人精心原创,今日头条始发。

欢迎各位朋友一起交流,点赞、评论、转发是对我们极大的鼓励。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本头条号。

初心文社原创文章链接:

谁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桥畔两苏坟

读刘禹锡这个倒霉蛋,读出的是人生的另一重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