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刚刚展开就引爆一场大的争议,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的名字出现在贵州省科协公示的候选人名单中,公示显示其研究方向为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看到“茅台”两个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价格高不可攀,能喝上茅台的人往往非富即贵。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茅台是很难和院士扯在一起的,如果王莉不是在茅台酒厂而是在一所大学,她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吗?

院士增选是最终的吗 这些人曾引发大的争议(1)

院士增选已经引发了太多的争议,几乎每次增选时都会有大大小小的争议曝出。有的争议甚至能够持续很久,到现在也看不到解决的可能。这也难怪有些人的提名或者没有当选能够引发争议。以下几位,就因院士增选引发过大的争议。

院士增选是最终的吗 这些人曾引发大的争议(2)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中国本土第一位拿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中国上千位院士中,鲜有人能够在科学上取得和屠呦呦类似水平的成就。可是屠呦呦却不是院士,她申报过三次院士,三次都落选。近几年来屠呦呦没再申报院士,以后也应该不会申报。真正的大牌不需要一个院士头衔。

院士增选是最终的吗 这些人曾引发大的争议(3)

袁隆平是国内家喻户晓的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尽管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可却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能够成为美国的科学院院士却不是中国的科学院院士,这是他引出的一个焦点话题。

院士增选是最终的吗 这些人曾引发大的争议(4)

张曙光是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在2007年他参选中科院院士之前只有两篇“水平很低”的论文,可仍没有阻挡他参加2007年和2009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庭审中张曙光供述,因参评院士需要花钱,两次参选院士中共受贿2300万元。参选过程中“他需要资格,铁道部将他推举为候选人;他需要专著,三十多位学者为他捉刀代笔;他面对质疑和举报,铁道部为他背书。”最后张曙光竟然以一票之差落选。想想真的很后怕。

院士增选是最终的吗 这些人曾引发大的争议(5)

谢剑平在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研究的是卷烟减害降焦,因此被称为“烟草院士”。他的当选引发了强烈争议,有人直指香烟降焦是个伪命题,降焦不等于降害。之后近百位院士联名要求重审谢剑平的院士资格,可最后几乎是不了了之。工程院不能直接把他从院士名单上划走,让他主动放弃院士他又不接受。双方只能僵着,谢剑平至今仍然呆在院士的位子上。

院士增选是最终的吗 这些人曾引发大的争议(6)

饶毅是中国的科学明星,经常参与科学活动及科学话题的讨论。其在科学领域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当年他和施一公放弃国外的职位全职回中国工作,有媒体因此评价他们为新的钱学森。然而在2011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选中,饶毅在第一轮就以很低的分数落选。落选后饶毅表示“以后专心搞科研,永不参选院士”。

院士增选是最终的吗 这些人曾引发大的争议(7)

当年施一公也和饶毅一同落选院士,不过施一公没有像饶毅那样宣布永不参选院士。2013年4月施一公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这又引发了一场讨论:能够成为美国的院士,为何成不了中国的院士?好在2013年12月施一公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争论声小了一些。

院士增选是最终的吗 这些人曾引发大的争议(8)

是施一公的弟子,和施一公同为结构生物学家。2017年进入了中科院院士增选的候选人名单,可是之后落选。2017年5月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这又引发了能够成为美国院士却不是中国院士的讨论。

院士增选是最终的吗 这些人曾引发大的争议(9)

李彦宏是百度的掌门人,2019年他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当时很多人的反应是老总能当院士?其实老总当院士或提名为院士候选人比较常见,李彦宏最多算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彦宏最终落选院士,争议声告一段落。

院士本是一个学术荣誉,不该捆绑太多的利益。院士增选时有争议,可能是程序有问题;可能是公众理解有问题;可能是公众的期待过高;也可能是真的有大问题。有争议目前看还是好事,是因为人们还认为院士头衔还比较珍贵。如果有一天院士增选的水伸深到不可测,院士头衔会变得一文不值,甚至成为一个贬义词。那时会有更多的人像饶毅那样永不参选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