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番话,“人与人交往需要有一尺的距离,远了心就淡了,近了恩怨就多了”。诚然,人与人之间相处是一门极深的学问,而彼此的距离的远近更是难以掌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点距离(人跟人之间最合适的距离)(1)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把丈量时光的尺子,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度。这个度放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上也同样适用。两个人彼此之间的关系最和谐的状态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种距离的内涵就是给对方留有余地,也给自己留有底线。不因为太熟悉而忘乎所以,让人生厌;也不会为刻意迎合别人而放弃底线。这两点,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格外的困难。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点距离(人跟人之间最合适的距离)(2)

洛洛说她们单位新来了一个女生琴琴,长得漂亮打扮时尚。很多同事之间窃窃私语认为新来的女生一定出身于优渥的家庭,一个周末洛洛加班,一个穿着朴素的大叔来到单位问洛洛,琴琴是在这里上班么,就在洛洛疑惑的时候,琴琴忙拉着大叔出门并埋怨他说,你怎么找到单位来了。洛洛出去打水时无意听见琴琴叫对方爸爸。

洛洛立即明白了,后来有一次单位聚会,琴琴喝多了拉着洛洛在角落里聊天。琴琴对洛洛说,自己出身农村,在上个单位很多人嘲笑她是乡下人,所以琴琴离职以后发誓改变了穿衣风格,让别人瞧得起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都用在了穿衣上。就是为了让人看得起自己。琴琴特别感谢洛洛没有揭穿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点距离(人跟人之间最合适的距离)(3)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同事之间相处更是如此,要保持适当的分寸,即使偶然得知了同事的隐私,也不要四处散播,给别人留有余地,因为予人余地,就是予自己留有余地。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且留有余地才能让彼此感受到友善的存在。

成年人之间关系总是非常微妙的,朋友对我说,最怕那种自来熟的朋友,他们初来乍到进入圈子,貌似与所有人都很熟,这种看似很熟实际上特别尴尬的感觉会让他感觉窒息。“人情似纸张张薄”,我始终相信,那些很快走进我们世界的人,会用相同的速度闪离我们的世界。

人与人之间建立一段关系,往往细水长流式地慢慢融入总强过惊涛骇浪式的逼近。在现代社交里,几乎所有人都对陌生人心怀戒备。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点距离(人跟人之间最合适的距离)(4)

《小窗幽记》里有这样一句话,“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意思就是说,初次相见彼此的欢喜与志同道合并不重要,远远不如那种长期相处的不厌烦更重要。

人与人熟得越快,彼此心里的情感基础也薄弱。一旦遇到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都可能让两者的关系分崩离析。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彼此深刻的了解以及留有余地。徐志摩常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作熏香,熏得越久则香味越浓则日久弥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点距离(人跟人之间最合适的距离)(5)

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而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换达到彼此满足的目的。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家庭非常困难的“穷”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然后来到大城市分配到一个非常不错的单位。单位的一把手为人极其苛刻。“穷”学生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刻意迎合积极努力。但可以想象吃了很多的苦楚。但如此这样几年的时间,与自己同一起跑线的人都已经被提拔了,而自己依旧是最不起眼的办事员,想起自己这几年的曲意奉承以及工作的努力极不甘心,而单位领导依旧我行我素对其颐气指使。结果恶从心起拿着一根铁棒来到单位,最终酿成悲剧。

实际上在上面这个故事里领导与下属两个人都存在问题,下属的问题在于没有守住底线,而领导做事却没有留有余地。每个人都应该守住自己的心中最基础的底线,那就是不卑不亢。倘若失了底线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心态失衡则是必然。而心态失衡之下做出的冲动之举也必然遭受惩罚。同样,不予人余地,只知一味索取,那么盈满则溢。等待自己也并不会是什么好的结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点距离(人跟人之间最合适的距离)(6)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咸时,减三分让人尝。”

与人相处不让别人难堪,不忍让自己为难,让别人感觉到舒适感,不卑不亢且保留底线。留几分尺度与别人,让一点道路别人走。那么未来的人生路才会顺畅。遇事才会从容转身,社交的核心智慧皆在于此。

,